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九日送酒与朱元晦 其一

九日送酒与朱元晦 其一

宋代 韩元吉

平生爱酒陶元亮,曾绕东篱望白衣。底事秋来犹止酒,重阳须插菊花归。

诗人韩元吉的古诗

汴都至南京食樱桃

宋代 韩元吉

银盘日日饱朱樱,不负归辕过两京。
身到江南梅未熟,故国风味梦关情。

刘子渊监庙年八十六耳目聪明能饮酒举大白喜

宋代 韩元吉

才疏政拙愧能名,黄发犹欣见老成。
林壤固知犹自乐,门闾要是已堪旌。
持杯潋滟千眉耸,落笔纵横四坐惊。
笳鼓过君应一笑,平田两部足蛙声。

临江仙(寄张安国)

宋代 韩元吉

自古文章贤太守,江南只数苏州。而今太守更风流。熏香开画阁,迎月上西说。
见说宫妆高髻拥,司空却是遨头。五湖莫便具扁舟。玉堂红蕊在,还胜百花洲。

题郑舜举蔗庵

宋代 韩元吉

吾州富佳山,修竹连峻岭。
居然缚尘埃,一见辄心醒。
岂知刺史宅,跬步閟清景。
古木盘城隅,石径幽且迥。
当年徐常待,坐爱云水冷。
溪南群峰秀,矗矗锥出颖。
郑公木阁暇,独步毘庐顶。
曰此气象殊,逍遥步方永。
唤客倒清樽,燃薰煮奇茗。
庭空无一事,宾吏绝干请。
佳处由渐入,斯语烦记省。
渊明尝有语,结庐向人境。
恍如白莲社,挥尘对宗炳。
谁云忙里閒,要识动中静。
我来款妙论,散策步林影。
心田豁丛茅,气马罢征骋。
他时记棠阴,老意亦深肯。

周彦广待制挽词

宋代 韩元吉

淮海欢腾五袴歌,政声京光益中和。
邺侯井在功堪纪,郑国渠成利更多。
紫禁遄跻知异眷,珍台归卧本微疴。
功名方展凌云步,奈此佳城白日何。

致政龙图给事徐公挽词二首

宋代 韩元吉

磊落南州士,家声二百年。
失身几利吻,得路已华颠。
青琐元虚位,黄扉久伫贤。
九原宁可作,东望益潸然。

夜宿斜溪闻杜鹃

宋代 韩元吉

船窗初日弄晖晖,起坐胡床自揽衣。
无数青山随岸改,几声幽鸟唤人归。
鸥盟好在重游戏,蝶梦惊回果是非。
便拟走书闻稚子,归来同买钓鱼矶。

送陈天与知徽州

宋代 韩元吉

台阁英名二十年,卜居那得便林泉。
履声旧振星辰上,谏墨犹存雨露边。
欲考治功三府近,且施惠政一州先。
黄山看尽须黄阁,六月天池更著鞭。

姜特立寄诗编为赋四首

宋代 韩元吉

宋景文为工学问,贺方回亦擅诗歌。
半山人去东坡没,妙墨空嗟楯上磨。

故宫使参政观文钱公挽词二首

宋代 韩元吉

甲第依香火,栖心不离禅。
颐神虽绿野,纪绩自凌烟。
荣观丹丘外,真游弱水边。
佳城近刘阮,觉路有飞仙。

市人有弄虎者儿辈请观饲以豚蹄睹其攫噬戏作四绝句 其一

宋代 韩元吉

眈眈出柙小于菟,犹意他年见画图。养汝由来得无患,却惊赤手竞编须。

方务德侍郎挽词二首 其一

宋代 韩元吉

壮岁分符节,飞腾四十春。吁嗟循吏传,无复老成人。

三辅勤劳旧,西清宠数新。青山问何许,犹与谢公邻。

有童子市龟七以百金得而放之

宋代 韩元吉

百金为换七玄衣,自启筠笼俯钓矶。
白水真人聊并聘,清江使者遂同归。
负图可但逢时出,曳尾宁须与世违。
好去沧波莫回首,余不宁下柳依依。

挽徐敦济郎中词二首 其一

宋代 韩元吉

南渡推人物,彝常有世家。州麾三上最,使节五分华。

通籍恩初渥,登车病已加。甘泉垂入侍,华屋漫兴嗟。

送杜少卿起萃知遂宁府以高名千古重如山为韵七首 其五

宋代 韩元吉

灵旂出江淮,犀甲下秦陇。天声毙狂酋,百战有馀勇。

手敛权贵避,胆落将士愯。谁欤任司直,用舍系轻重。

交韵赵文鼎雨中

宋代 韩元吉

老病幽栖不厌閒,未须消息梦长安。
一春意淡连墙竹,终日清香小槛兰。
红蕊便惊风里尽,青林犹惬雨中看。
故人诗卷从头读,似酌芳樽为解颜。

送王德和赴调改秩

宋代 韩元吉

樽酒盘蔬语夜阑,三年犹得几追欢。
海棠半折春方好,杨柳都青社正寒。
筹画定应瞻武帐,文华端合待金銮。
割鸡底用磨天刃,迟日湖山满意看。

姜特立寄近诗

宋代 韩元吉

双溪岩曲芦江岸,每见君诗句益奇。
渐喜青云今得路,岂妨白云尚摛词。
断蛟入海功何壮,披腹排云世共知。
斫却月肿丹桂手,朝阳应占凤凰枝。

次韵子云春日杂兴五首

宋代 韩元吉

马上还逢江上春,冷烟和雨作红尘。
不堪柳絮催行客,也有桃花似故人。

减字木兰花·风梳雨洗

宋代 韩元吉

风梳雨洗。玉阙琼楼何处是。万里秋容。唤起嫦娥酒未中。相逢且醉。忙里偷闲知有几。况自丰年。须信金华别是天。
韩元吉

韩元吉

  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字无咎,号南涧。汉族,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人,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韩元吉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 ► 475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