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远游十首 其六

远游十首 其六

宋代 韩元吉

海水赴大壑,雷奔堕空虚。火轮煽金刚,荡然为尾闾。

一阖复一辟,乾坤犹户枢。万生保灵根,至神守虚无。

尝以物所归,返观天地初。

诗人韩元吉的古诗

春日书事五首

宋代 韩元吉

溪边乱石蛟鼍卧,烟里千花锦绣园。
记得年时作寒食,山桥吹备雨中归。

致政龙图给事吴公挽词二首

宋代 韩元吉

风采仪三院,循良著六州。
誉高青琐闼,名动紫云楼。
经世余闳议,兴邦閟远猷。
君王问黄发,柱石可能留。

次韵陈子象谢新火诗

宋代 韩元吉

曲水流觞迹易陈,水边那复御厨珍。
茶烟永日那轻颺,槐火今年又一新。
邻舍未应烦束缊,官庖犹幸有舆薪。
须公更试长檠夜,賸照歌台拂镜尘。

范泉州挽词二首

宋代 韩元吉

玉节江南道,铜符海上州。
登车人自化,截镫士争留。
不作田园计,长怀世事忧。
秋风闭黄壤,谁为子孙谋。

次韵赵公直题米元晖画轴

宋代 韩元吉

天际归云挟雨,江干乱木藏山。耳冷似听萧瑟,眼明惊见孱颜。

南柯子(广德道中遇重午)

宋代 韩元吉

野杏抟枝熟,戎葵抱叶开。村村箫鼓画船回。客里不知时节、又相催。
角黍堆冰碗,兵符点翠钗。去年今日共传杯。应捻榴花独立、望归来。

次韵子云春日杂兴五首

宋代 韩元吉

马上还逢江上春,冷烟和雨作红尘。
不堪柳絮催行客,也有桃花似故人。

武昌春色

宋代 韩元吉

樊山宫殿已成陈,烟雨阴晴到处春。
花柳不知兴废事,隔江相倚斗时亲。

丁丑仲春将渡浙江从者请盘沙予畏而不许既登

宋代 韩元吉

桑田变东海,此语闻自昔。
嗟我百人,耳目讵能识。
谁言钱塘江,遂有车马迹。
涨沙莽云屯,衣带仅寻尺。
我初未渠信,束襜俟潮汐。
是时月既望,春晴好风色。
同舟二三子,击揖意颇适。
中流类坳堂,竟作胶柱瑟。
褰裳乱涛波,植杖负囊笈。
居然濯我足,发堤慰行客。
西兴忽在眼,唤渡犹顷刻。
鲲鹏定何之,鱼龙岂迁宅。
斜阳照高岸,得酒饯寒湿。
平生忠信怀,对此徒感激。
翻成仆奴笑,抚事吁莫测。
莫问世池平,空悲岘山侧。

遗直堂六首 其四

宋代 韩元吉

种木已如此,高贤有馀思。赖公酷似舅,其谁羡牢之。

过松江寄务观五首 其二

宋代 韩元吉

风浪白如屋,垂虹烟霭间。清心太湖水,满眼洞庭山。

放鹤迎人舞,飞鸥伴我閒。是中有佳句,诗思未容悭。

送陆务观得倅镇江还越

宋代 韩元吉

前年边马饮江水,烽火瓜州一水间。
正使楼船多战士,要须京岘路重关。
平戎得路可横槊,佐郡经时应赐环。
把酒赋诗甘露寺,眼中那更有金山。

送中甫兄之淮南

宋代 韩元吉

忆昔湖阴道,边声日夜闻。
远峰明积雪,叠鼓堕层云。
未叹河山异,常忧玉石焚。
三年真一梦,相见且论文。

龙华寺傅大士真身像

宋代 韩元吉

古寺郊丘侧,钟鱼晓未喧。
双林有遗骨,瑞萼记名园。
粒石嗟余饭,神槌想叩门。
蚕桑犹有谒,鼓舞动山村。

好事近(郑德与家留饮)

宋代 韩元吉

秋意满芙蓉,红映小园丛竹。风里凤箫声扬,有新妆明玉。
诗翁相对两悠然,一醉绕黄菊。目尽晚山横处,共修眉争绿。

菩萨蛮(夜宿余家楼闻笛声)

宋代 韩元吉

薄云卷雨凉成阵。雨晴陡觉荷香来。波影淡塞星。水边镫火明。
白萍洲上路。几度来还去。彩枕恨茫茫。笛声依夜长。

与苏训直约游招隐寺

宋代 韩元吉

鼙鼓初归塞上师,京江酒美胜年时。
春来逆旅真无事,身到名山合有诗。
石底於菟穷作穴,泉间科斗闹成池。
荒寒景色君休问,后日应怀此客随。

亚之出示其祖岐公墨迹及惠崇小景且和前韵复

宋代 韩元吉

壁上春江万顷宽,锦囊遗墨幸重看。
功名世咱真多畏,贫贱交盟敢自寒。
新有诗声见侯喜,尽摅怀抱得苏端。
极知鼎食君家旧,未厌堆盘苜蓿餐。

水龙吟 题三峰阁咏英华女子

宋代 韩元吉

雨馀叠巘浮空,望中秀色仙都是。洞天未锁,人间春老,玉妃曾坠。

锦瑟繁弦,凤箫清响,九霄歌吹。问分香旧事,刘郎去后,知谁伴、风前醉。

回首暝烟千里。但纷纷、落红如泪。多情易老,青鸾何许,诗成谁寄。

斗转参横,半帘花影,一溪寒水。怅飞凫路杳,行云梦断,有三峰翠。

次韵金元鼎新年七十 其一

宋代 韩元吉

七十古稀有,君今还倦游。危机直虎口,薄利祇蝇头。

黄发宜登用,清时忍退休。遥知江上宅,聊近水边鸥。

韩元吉

韩元吉

  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字无咎,号南涧。汉族,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人,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韩元吉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 ► 475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