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故秦国太夫人邓氏挽国词

故秦国太夫人邓氏挽国词

宋代 韩元吉

诸父联丞弼,元夫总化钧。
光华人莫并,恭俭古无伦。
沐国三茅土,仪家五凤麟。
涂车闾里恸,矧此故园亲。

诗人韩元吉的古诗

庐山霁色

宋代 韩元吉

山北山南佛寺开,烟销日出更崔嵬。
读书谁伴谪仙老,沽酒要须陶令来。

南柯子/南歌子 其二 广德道中遇重午

宋代 韩元吉

野杏遝枝熟,戎葵抱叶开。村村箫鼓画船回。客里不知时节、又相催。

角黍堆冰碗,兵符点翠钗。去年今日共传杯。应捻榴花独立、望归来。

秋雨新霁过赵慎中留饮

宋代 韩元吉

门外黄尘有底忙,主人高卧兴何长。
春风竹树箫笙转,雨足轩窗思语凉。
耳热漫思官里事,眼明犹识醉时妆。
紫云莫厌频来客,未抵当年御史狂。

次韵黄文铡秀才雪中诒且惠新柑

宋代 韩元吉

填空密雪借风威,深闭蓬窗昼掩扉。
待学仙人乘鹤驾,未容寒士泣牛衣。
连篇妙语千金重,满合黄柑数寸围。
细酌清樽酬夜月,更看庭树作花飞。

夜宿青阳旅舍起观林端积雪半消疑山礬盛开

宋代 韩元吉

风卷千林夜雪晴,九华山下月微明。
不须更觅唐昌蕊,树树珑璁玉刻成。

叶少保挽词六首 其四

宋代 韩元吉

精舍湖山外,天开万石林。五车娱晚岁,一壑遂初心。

激水穿岩窦,栽花绕涧阴。佳名端不朽,挥泪记登临。

点绛唇(十月桃花)

宋代 韩元吉

木落霜浓,探春只道梅花未。嫩红相倚。灼灼新妆腻。
莫问仙源,且问花前事。休辞醉。想君园□总是生春地。

江神子(建安悬戏赵德庄)

宋代 韩元吉

十年此地看花时。醉题诗。夜弹棋。湖海相逢,曾共惜芳菲。前度刘郎今度客,嗟老矣,鬓成丝。
江梅吹尽柳桥西。雪纷飞。画船移。满眼青山,依旧带寒溪。往事如云无矣问,云外月,也应知。

松江感怀

宋代 韩元吉

忽忽倦行役,栖栖问穷途。
生涯能几何,所抱诗与书。
凄凉吴淞路,不到十载余。
当年路傍柳,半已阴扶疏。
系舟上高桥,春水正满湖。
鸥鸟如有情,见人远相呼。
境豁目为纵,兴长心特舒。
尚想张季鹰,此焉赋归欤。
生前与身后,底用论区区。
但当酌美酒,一鱠江中鲈。

过芙蓉对镜岭

宋代 韩元吉

世事日千变,劳生忧患多。
谁知度炎熟,正尔陟嵯峨。
峰矗莲初绽,崖枯镜未磨。
江东兹绝险,叹我两经过。

次韵中甫兄九日同集张园

宋代 韩元吉

湖山秋尽作幽期,未觉浮舟菡萏衰。怯酒自怜多病后,强歌还忆少年时。

平芜半绿烟犹接,好菊微黄雨更宜。单父层台在何许,一樽怀古少陵诗。

次韵子云寄杨仙姑酒绝句二首

宋代 韩元吉

海上冰浆冠八州,旧传仙姥下层楼。
一樽压倒长安市,白堕青春未解愁。

永遇乐(为张安国赋)

宋代 韩元吉

池馆春归,帘栊昼静,清漏移箭。山下孤城,水边翠竹,鶗鴂声千转。记得年时,绮窗人去,尚有唾茸遗线。照珠筵、歌檀舞扇,寂寞旧家排遍。
青云赋客,多情多病,西掖人阴满院。飞絮随风,马头月在,翡翠帷空卷。平湖烟远,斜桥雨暗,欲寄短书双燕。算犹忆、兰房画烛,醉时共翦。

立春感怀

宋代 韩元吉

南北驱驰老病身,不堪节物更催人。
梅梢白白犹藏腊,蔬甲青青便作春。
铁马渐欣边寒静,土牛还祝岁时新。
圣朝文物从兹始,元日郊丘得上辛。

溪山堂次韵

宋代 韩元吉

溪岸人家高下居,绕溪云树杂烟芜。
故应曲水传佳句,还喜青松入画图。

清明前一日与客自光孝登般若庵观铁塔旧基因

宋代 韩元吉

青鞵藜杖破层云,胜日犹能眼界新。
窣堵已摧豪士手,狻猊犹现法王身。
寺藏松竹疑无地,路接烟霄不到尘。
车马憧憧城市客,举头相望几由旬。

次韵韩子师雪中二首 其二

宋代 韩元吉

曲栏高槛倚崔嵬,要是仙京白玉台。云色自连鳷鹊动,天颜亦为夜臣开。

光翻午夜浑疑月,花满新春未数梅。自笑诗成无好语,但知缟带与银杯。

雨中伯恭至湖上

宋代 韩元吉

莫嫌鞭马踏春泥,茶鼎诗整偶共携。
山色雨深看更好,湖光烟接望远迷。
连天花絮飞将尽,夹道蒲荷长欲齐。
官事得閒须洗眼,蓬壶只在帝城西。

次韵子云春日见怀二首 其二

宋代 韩元吉

山寺莺花里,悬知载酒行。青春随梦断,白发伴愁生。

烂醉真吾事,忘机岂世情。书来得佳句,双眼暂增明。

挽曾伯充大夫词二首 其一

宋代 韩元吉

作吏馀家法,临民有古风。政推平易外,人在典型中。

道拟庄生合,年几卫武同。清时记耆旧,挥泪楚江东。

韩元吉

韩元吉

  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字无咎,号南涧。汉族,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人,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韩元吉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涧泉集》、《涧泉日记》、《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存词80余首。 ► 475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