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翁同和
吾生辞墓不辞家,未敢忘情且避哗。畏此简书行有日,溷人笔劄浩无涯。
君亲担荷微躯弱,身世艰难去路赊。正合迟迟偏汲汲,辛峰凄断白云遮。
次韵赵次侯送行之作 其一
谢崇受之赠苏斋写明人诗 三首选二 其一
谁写明贤塞下词,九边月落雁飞时。论诗不及嘉隆后,风格矜严世未知。
题唐人书十一面观自在念诵仪轨经 其二
养心无药亦无方,动辄随缘静退藏。任尔邪风吹不去,蠲除芥子白檀香。
小游仙 其二
细挹琼浆鍊紫霞,殷勤种得碧桃花。天风一夜都吹尽,却落寻常道士家。
题王椒畦画册 其一
灯火黄尘九陌阗,峭风薄冷逼残年。消寒韵事犹堪记,尚负朝房买画钱。
题许伯缄丈重游泮宫画册 其三
恻恻西风上客裳,掩蓬重炷影前香。黉宫子弟垂垂老,早被人呼白发郎。
和伯寅旒子韵
玉几惊承被冕旒,千艰万阨一时休。微躯甘做兰亭殉,清血徒凭更宇流。
馈奠已更犹似梦,上书无术感言愁。麻鞋风雪桥山路,早有神光烛帝邱。
吴又乐名父以先世橙斋公种菜图册见示敬和册中原韵 其二
东南学派四明尊,古鼎龙文未敢扪。谁补渔洋疏隽句,春潮艇子到篱根。
题缪文贞公朱卷
万历癸丑岁,福清典春官。炯然红纱眼,鉴此铁石肝。
后来迫退际,各各翔龙鸾。岂伊议不合,遽开恩怨端。
逆珰肆虺毒,首尾深宫蟠。弗击必为妖,击之善类残。
呜呼元臣心,独任万古难。欲将绸缪计,静镇朝堂欢。
西溪杀我语,定知传者谩。即使出公口,奚间平生欢。
君子与小人,区别如萧兰。既云吾气类,忍作差池观。
光绪辛丑夏,积雨五月寒。端午曰已巳,吊古增悲酸。
烂烂三百年,纸敝印未刓。谁言制义浅,中有浩气盘。
师友何足道,所贵大节完。怅望东林庵,弱植惭南冠。
浣溪沙 谢家桥小泊待潮
错认秦淮夜顶潮,牵船辛苦且停桡,水花风柳谢家桥。
病骨不禁春后冷,愁怀难向酒杯消,却怜燕子未归巢。
吴又乐名父以先世橙斋公种菜图册见示敬和册中原韵 其四
秋夜题诗字半斜,故应敛手学畺芽。近臣踪迹孤儿泪,默数归期已及瓜。
小游仙 其三
仙家例种玉为田,岁岁璚枝贡九天。不道近来鸡犬恶,灵苗踏尽草芊芊。
题旧藏声伯义祭酒赠文和州卷用卷中韵 其一
萧萧落木下亭皋,意与孤云独鹤高。祗感眼前多挂碍,治山无次涌波涛。
次韵题章侯博古牌刻本三首选二 其二
自笑江潭有饿夫,不应乞米到胡奴。牛阑西畔三间屋,谁画先生卧雪图。
小游仙 其六
托根端要傍瑶台,未必仙姿胜众材。祇为玉皇亲手种,大家推作百花魁。
小游仙 十首 其一
昨夜天书下九重,群仙都住蕊珠宫。文昌原属三能职,何事传宣南极翁。
简张季直
平生张季子,忠孝本诗书。每铢常忧国,无言亦起予。
雄才能敛抑,至计岂迂疏。一水分南北,怜君独荷锄。
吴又乐名父以先世橙斋公种菜图册见示敬和册中原韵 六首选四 其 ...
沧江一卧布衣尊,历历参旗近可扪。手把犁锄长叹息,江南芳草已无根。
小游仙 其八
不系腰缠跨鹤还,扬州无处是家山。桃花开遍青溪路,要遣渔人去叩关。
小游仙 其九
闻道湘君下洞庭,蜺旌翠盖雾冥冥。数声霹雳天胡舞,斩取毒龙江水腥。
翁同和
(1830—1904)清江苏常熟人,字叔平,晚号瓶庵居士,又号松禅。翁心存子。咸丰六年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同光两朝皆为帝师。历内阁学士、左都御史、刑、工部尚书,官至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协办大学士、户部尚书。参机务。中日战争时,与李鸿藻主战。和议起,力争改约稿。戊戌间以赞助新政罢官革职,交地方官严加管束。卒于家。宣统元年复原官。工书法,著有《瓶庐诗文稿》、《翁文恭公日记》► 97篇诗文
白玉本十三行为杨献叔题 其三
题何子贞篆册为赵生仲举
小游仙 其五
题戴文节画扇
道逢村叟询馀家事凄然有作 其一
题临倪文正公昼 其二
谢崇受之赠苏斋写明人诗 其二
赠吴儒卿时馀将入都 其二
题补篱种菊图
题冯尹平幽窖雪鸿画卷 其二
题白云观刘老人像 三首选二 其一
题陈司业祖范诗册
题临倪文正公昼 其一
次韵赵次侯送行之作 其四
出朝阳门次通州宿燕郊 其四
咏菜糊涂 其三
病榻不寐
沈石天花药盦和尚属题 其一
题许伯缄丈重游泮宫画册 其二
出朝阳门次通州宿燕郊 其三
三题章侯画博古牌刻本次前韵 其一
三题章侯画博古牌刻本次前韵 其二
出朝阳门次通州宿燕郊 其一
题朱保之枫江感旧图 其二
题冯尹平幽窖雪鸿画卷 其一
临吴渔山画 其一
题王蓉洲丈藏宋拓麻姑仙坛记
己丑二月偶见文文水龙舟图发兴摹之既录原诗于上并和一诗
次韵刘石香寄怀二首 其一
题朱保之枫江感旧图 其三
道逢村叟询馀家事凄然有作 其二
游西山见宝竹坡题名因书其后
沈石天花药盦和尚属题 其三
题赵四体千文拓本
赠吴儒卿时馀将入都 其一
将之江右视筱珊侄
题陈鸿文先生蓑笠图 其三
费屺怀太史以苏斋旧藏张公方碑见示次册中苏斋观碑等图诗三首选一
题家藏灵飞经真迹
题白云观刘老人像 其二
春申舟次偶成
次韵赵次侯送行之作 其二
次韵题章侯博古牌刻本三首选二 其一
小游仙 其七
吴又乐名父以先世橙斋公种菜图册见示敬和册中原韵 其三
游秦氏林塘次汴生子禾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