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过废江宁县(王昌龄曾尉此县)

过废江宁县(王昌龄曾尉此县)

唐代 罗隐

县前水色细鳞鳞,一为夫君吊水滨。漫把文章矜后代,
可知荣贵是他人。莺偷旧韵还成曲,草赖馀吟尽解春。
我亦有心无处说,等闲停棹似迷津。

诗人罗隐的古诗

玉簪花

唐代 罗隐

雪魄冰姿俗不侵,阿谁移植小窗阴。若非月姊黄金钏,难买天孙白玉簪。

虚白堂前牡丹相传云太傅手植在钱塘

唐代 罗隐

欲询往事奈无言,六十年来托此根。香暖几飘袁虎扇,
格高长对孔融樽。曾忧世乱阴难合,且喜春残色上存。
莫背阑干便相笑,与君俱受主人恩。

董仲舒

唐代 罗隐

灾变儒生不合闻,谩将刀笔指乾坤。
偶然留得阴阳术,闭却南门又北门。

和淮南李司空同转运员外(一作同转运卢员外赐绯)

唐代 罗隐

层层高阁旧瀛洲,此地须征第一流。丞相近年萦倚望,
重才今日喜遨游。荣持健笔金黄贵,恨咽离筵管吹秋。
谁继伊皋送行句,梁王诗好郢人愁。

寄大理徐郎中(一本大理下有寺字)

唐代 罗隐

佐棘竟谁同,因思证圣中。事虽忘显报,理合有阴功。
官序诜枝老,幽尘范甑空。几时潘好礼,重与话清风。

上鄂州韦尚书

唐代 罗隐

往岁先皇驭九州,侍臣才业最风流。文穷典诰虽馀力,
俗致雍熙尽密谋。兰省换班青作绶,柏台前引绛为鞲。
都缘未负江山兴,开济生灵校一秋。

寄袁皓侍郎

唐代 罗隐

东台失路岐,荣辱事堪悲。我寝牛衣敝,君居豸角危。
风尘惭上品,才业愧明时。千里芙蓉幕,何由话所思。

贵游

唐代 罗隐

馆陶园外雨初晴,绣毂香车入凤城。
八尺家僮三尺箠,何知高祖要苍生。

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二首

唐代 罗隐

正忧衰老辱金台,敢望昭王顾问来。门外旌旗屯虎豹,
壁闲章句动风雷。三都节已联翩降,两地花应次第开。
若比紫髯分鼎足,未闻馀力有琼瑰。
征东幕府十三州,敢望非才忝上游。官秩已叨吴品职,
姓名兼显鲁春秋。盐车顾后声方重,火井窥来焰始浮。
一句黄河千载事,麦城王粲谩登楼。

寄金吾李荪常侍

唐代 罗隐

西班掌禁兵,兰锜最分明。晓色严天仗,春寒避火城。
安危虽已任,韬略即嘉声。请问何功德,壶关寇始平。

送姚安之赴任秋浦

唐代 罗隐

官罢春坊地象雷,片帆高指贵池开。五侯水暖鱼鳞去,
九子山晴雁叙来。江夏黄童徒逞辩,广都庞令恐非才。
到头称意须年少,赢得时光向酒杯。

村桥

唐代 罗隐

村桥酒旆月明楼,偶逐渔舟系叶舟。莫学鲁人疑海鸟,
须知庄叟恶牺牛。心寒已分灰无焰,事往曾将水共流。
除却思量太平在,肯抛疏散换公侯。

西塞山(在武昌界,孙吴以之为西塞)

唐代 罗隐

吴塞当时指此山,吴都亡后绿孱颜。岭梅乍暖残妆恨,
沙鸟初晴小队闲。波阔鱼龙应混杂,壁危猿狖奈奸顽。
会将一副寒蓑笠,来与渔翁作往还。

送顾云下第

唐代 罗隐

行行杯酒莫辞频,怨叹劳歌两未伸。汉帝后宫犹识字,
楚王前殿更无人。年深旅舍衣裳敝,潮打村田活计贫。
百岁都来多几日,不堪相别又伤春。

堠子

唐代 罗隐

终日路岐旁,前程亦可量。未能惭面黑,只是恨头方。
雅旨逾千里,高文近两行。君知不识字,第一莫形相。

寄陆龟蒙(李相公在淮南征陆龟蒙诗)

唐代 罗隐

龙楼李丞相,昔岁仰高文。黄阁寻无主,青山竟未焚。
夜船乘海月,秋寺伴江云。却恐尘埃里,浮名点污君。

关亭春望

唐代 罗隐

关畔春云拂马头,马前春事共悠悠。风摇岸柳长条困,
露裛山花小朵愁。信越功名高似狗,裴王气力大于牛。
未知至竟将何用,渭水泾川一向流。

寄剡县主簿

唐代 罗隐

金庭养真地,珠篆会稽官。境胜堪长往,时危喜暂安。
洞连沧海阔,山拥赤城寒。他日抛尘土,因君拟炼丹。

送章碣赴举

唐代 罗隐

苹鹿歌中别酒催,粉闱星彩动昭回。久经罹乱心应破,
乍睹升平眼渐开。顾我昔年悲玉石,怜君今日蕴风雷。
龙门盛事无因见,费尽黄金老隗台。

过废江宁县(王昌龄曾尉此县)

唐代 罗隐

县前水色细鳞鳞,一为夫君吊水滨。漫把文章矜后代,
可知荣贵是他人。莺偷旧韵还成曲,草赖馀吟尽解春。
我亦有心无处说,等闲停棹似迷津。
罗隐

罗隐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人,唐代诗人。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 395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