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牧犊行

牧犊行

明代 何景明

黄牛遇虎南山下,夜见白石心中怕。牧童牧犊畏虎欺,挽弓逻之不簇离。

削竹为簇蒿为箭,射虎恨不穿虎皮。嗟汝虎尔勿欺我犊,我犊有日头生角。

诗人何景明的古诗

拟古诗十八首 其四

明代 何景明

垒垒北邙山,松柏何脩脩。松柏有时摧,人命安可留。

朝为华屋客,暮没归山丘。洛中多豪贵,蔼蔼皆王侯。

高台临九衢,上有百尺楼。宅第俨相望,轩车络如流。

存亡中预保,富贵安所求。中如邀我友,乘马被轻裘。

遨游百年内,永以忘戚忧。

寄岳阳庞推官四首 其三

明代 何景明

三载江城佐郡郎,十年天上旧鹓行。曾持画省郎官笔,况著瑶墀近侍裳。

八日勤甫惠菊

明代 何景明

燕京明日是九日,庭下菊花无一花。岂意高人分玉树,遂令僻地有瑶华。

当轩独酌怜秋石,倚槛丛开映晚沙。便语南邻田给事,不妨就饮过西家。

游西山二首 其二

明代 何景明

胜地不可多,良游岂在屡。兹山秀灵域,旷望契心许。

岧峣碧岩际,缥缈青莲泉。鸣泉泻丹壁,白沙亘回渚。

眺心伫冥寂,况有尘外侣。吾当与尔曹,翩翩接高举。

元夕怀都下之游五首 其五

明代 何景明

白马金珂上苑东,六街歌舞散香风。豪游已作三年梦,愁对春灯此夜红。

送马公顺视学湖南四首 其四

明代 何景明

武昌南望尽云沙,楚岸湘亭更好花。桃李百城开士馆,星河中夜画仙槎。

南宫书画新连舫,吏部文章旧满家。直北五云天更远,欲从何处望京华。

过先墓

明代 何景明

愁摧断柳柳还稀,泪洒残花花更飞。一寸未忘游子线,万年难觅老莱衣。

二月见梅

明代 何景明

二月寒梅开满枝,素心宁与艳阳期。攀桃映李千花妒,弄日含风一树垂。

不向天涯伤岁暮,岂缘江北见春迟。巡檐一笑聊相慰,斗色争妍非尔时。

送卫进士推武昌

明代 何景明

少年佐郡楚城居,十郡风流尽不如。此去且随彭蠡雁,何须不食武昌鱼。

仙人楼阁春云里,贾客帆樯晚照馀。大别山前江汉水,画帘终日对清虚。

苦热行十首 其五

明代 何景明

西山松柏千丈台,阴崖脚踏层冰开。岩楼洞阁生霜雪,触热冲炎谁为来。

送崔氏四首 其三

明代 何景明

结发与君友,附骥思一鸣。君子扬休景,遘世垂荣名。

伊予守屯蹇,学宦寡所成。握瑜俟知己,知己谁为明。

良时展嬿婉,之子复远行。冲飙起阊阖,浮云翳太清。

层城罗宫殿,跃马振緌缨。长啸歌五噫,投策出汉京。

慨念古人士,去之一何轻。终焉从子逝,富贵非我营。

别寺僧是日立春

明代 何景明

别寺逢春日,山盘野菜长。老僧朝具饭,留客更焚香。

雨暮枫花静,云寒柏树苍。独惭骑马去,尘事未能忘。

拟古诗十八首 其十六

明代 何景明

迢迢孟冬夜,悲风鸣北林。严霜被野草,宛转时欲沉。

佳人久隔越,旷若辰与参。方舟不利涉,欲往江湖深。

客从南方至,遗我绿绮琴。愿因云中翼,寄子瑶华音。

胶漆不为固,金石安足谌。明义苟不亏,殁齿当一心。

悼远辞

明代 何景明

矫矫龙蛇兮,没于泥沙。嗟苦先生兮,独罹此。嗟逴彼修路兮,骥骤不力。

美璞弗器兮,良田不食。嗟苦先生兮,独罹此极。

雨夜似清溪

明代 何景明

院静闻疏雨,林高纳远风。
秋声连蟋蟀,寒色上梧桐。
短榻孤灯里,清笳万井中。
天涯未归客,此夜忆江东。

采葛篇

明代 何景明

野风吹葛葛逾好,绾雾萦烟青袅袅。溪回水白云石苍,石根吊蔓百尺长。

越妇腰镰赤双足,褰裳行歌入中谷。朝日未出雾露寒,花繁叶密采掇难。

年年绩丝作絺绤,奉以服君君莫斁。君知衣葛好,不知采葛苦。

白日畏逢蛇,月黑畏逢虎。君不见吴王宫中细腰女,日向歌筵著白苧。

寄赠王子衡四章 其二

明代 何景明

赏心眷景光,川汜渺徂征。窜身穷海上,卧痾天边城。

倾歌岛岸坼,蹙汨波楼惊。飘音承来讯,颇叙栖泊情。

鲁连

明代 何景明

仲连初历国,排难能解纷。飞书下燕将,立谈却秦军。

不受万户侯,长揖千乘君。始称天下士,终为海上民。

方朔图

明代 何景明

调笑东方朔,沉酣金马门。窃桃王母见,怀肉汉皇恩。

月下双鸾返,云间八骏奔。玉盘春不献,丹核代长存。

事往丹青错,图开锦绣屯。素湍摇弱水,玄圃折昆崙。

种树非潘县,迷花似楚村。千年一结实,万古自蟠根。

海日红犹烂,天风袅更繁。神仙皆羽翼,洲岛异乾坤。

无路乘黄鹤,何由踏赤鲲。市朝栖大隐,那识岁星魂。

柳絮歌

明代 何景明

长安三月百花残,满城飞絮何漫漫。千门万户东风起,陌上河边春色阑。

美人高楼锁深院,白花濛濛落如霰。晴窗窈窕朝日迟,乱入帘栊趁双燕。

游丝相牵时袅袅,委地飘廊不须扫。君不见江头绿叶吹香绵,随波化作浮萍草。

何景明

何景明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为“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有《大复集》。 ► 58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