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水曲纳凉

水曲纳凉

明代 何景明

乘月玩清夜,漱流涤烦痾。竹柏夹脩水,微风扬泽荷。

苔阴皓露溽,素鳞跃于波。柔条纷敛结,劲叶亦陨柯。

优游荡情志,俯仰丘中阿。虽无朋侪和,兴言自成歌。

娱乐当及时,千秋岂复多。

诗人何景明的古诗

观春雪

明代 何景明

腾空布柔云,荡日溢繁吹。
素雪千里来,飘扬九衢内。
积阴改玄节,新阳献青岁。
永辞寒卉寂,甘并春华媚。
缤纷散广陌,皛耀敞尘界。
既随游霰集,复与流飙会。
临牖辞靡足,陟槛望逾迈。
参差百甍接,崒屼层台对。
佳人御棂轩,上客倚飞盖。
旖旎结华缨,离簁飘素带。
郢中有希倡,阳阿岂恒态。
君胡慕高卧,沉冥独无类。

刘士奇张时济过观雪竹

明代 何景明

袅袅朱弦留上客,泠泠修竹对高轩。重檐舞雪银花缀,曲槛回风翠叶翻。

湘浦佩环临渭浦,秦园词赋拟梁园。从今开径延三益,聊共倾壶散郁烦。

陇头流水歌三叠送刘远夫行 其三

明代 何景明

长安有高楼,不见陇西州。可怜陇头水,日夜东北流。

恽功甫悼亡二首 其二

明代 何景明

芙蓉望秋零,幽兰歇芳早。不作双头花,翻为断肠草。

戚戚怀所思,悠悠感衷抱。眷兹白发心,穷年以相保。

简贾司教二首 其一

明代 何景明

郭西茅屋带峰峦,竹径花阑亦可看。骑马自来还自去,无人知是广文官。

野屋

明代 何景明

野屋双飞燕子低,短檐千尺柳条齐。桃花片片红临水,小麦纤纤青映泥。

游西峰示四子

明代 何景明

今我不乐游西峰,喜有四子来相从。日长古寺风景静,蜀葵始青榴始红。

彭生旧时同游者,每遇游山先跨马。徐生爱山欲留宿,朝见青山独开目。

自云邑城尽原野,颇恨无家傍林谷。陈阮二牛皆少年,陈生家亦近此山。

阮生志不在山水,骑马欲行乃复还。吁嗟汝辈各努力,此身会见生羽翼。

乘风高举或远游,安得久为山人留。他时倘愿骑黄鹄,随我江边伴白鸥。

归来篇

明代 何景明

君不见陶公饮酒负奇气,平生下笔五千字。不肯上书干明主,安能束带见小吏。

归来不愿千顷田,但须囊中有酒钱。男儿委身事权贵,摧眉折腰诚可怜。

朱君雄豪气如虎,风期直与陶公伍。青袍银带不复视,壮年弃官如弃土。

雅性好酒兼好文,眼中富贵岂足论。五花换酒召宾客,千金买书遗子孙。

人生百岁终萧索,如子从容胡不乐。未似原生少宿储,却比苏家多负郭。

长安陌上久离群,子亦还山卧白云。南岩桂树花自发,岁晚相看一望君。

九月二十六日同贾广文刘举人任贡士高夔府先生宅内赏菊四首 其二

明代 何景明

秋来摇落倍堪嗟,喜见孤芳殿物华。深院护篱元密密,小堂穿径故斜斜。

清词屡动诗人座,白酒还逢处士家。老逐少来无住日,莫教空负满头花。

米元章拜石图

明代 何景明

节比岩岩志比坚,冠裳下拜也堪怜。此意世人谁解识,至今空羡米家颠。

送韩大之赴新都

明代 何景明

汉庭仙令几时回,蜀道风烟此日开。万里一琴将鹤去,九霄只舄望凫来。

云边石栈斜悬阁,树里春流曲抱台。藏器久知盘错志,脱囊今见古人才。

寄岳阳庞推官四首 其一

明代 何景明

君因谪宦留南郡,予亦罢官归故乡。同是凤凰池上客,江湖千里转堪伤。

冬雨叹三首 其二

明代 何景明

一冬枯槁雪不集,细雨冥冥高岸湿。天边鸿雁安所归,岁晚蛟龙不得蛰。

昨闻汝北多死亡,横尸委骨官道傍。我里四邻久已出,到今不知死何乡。

草堂寺

明代 何景明

昔读高僧传,今看胜地形。院寒留桧柏,殿古落丹青。

宝塔参遗影,荒台问译经。驻车春日暮,散步出林坰。

二月见梅

明代 何景明

二月寒梅开满枝,素心宁与艳阳期。攀桃映李千花妒,弄日含风一树垂。

不向天涯伤岁暮,岂缘江北见春迟。巡檐一笑聊相慰,斗色争妍非尔时。

陇头流水歌三叠送刘远夫行 其二

明代 何景明

盘盘上陇车,斑斑下坂马。我非虎与兕,使我行旷野。

白纻歌七首 其三

明代 何景明

千金买笑,万金买歌,明珠白璧岂足多。长眉窈窕扬秀蛾,轻身起舞垂纤罗。

悲弦急管鸣相和,三星低户月沉波,银箭金壶奈夜何。

夷陵

明代 何景明

夷陵城边江水浑,无数轻帆落远津。万水云中三峡路,猿声愁杀渡江人。

元夕怀都下之游五首 其二

明代 何景明

龙岫层城接御沟,香车宝勒夜深游。花坊竞买千金带,绮陌皆悬五色毬。

何景明

何景明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信阳浉河区人。明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为“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有《大复集》。 ► 58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