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赠星史胡达翁

赠星史胡达翁

宋代 何梦桂

杜甫拾遗终老去,陈平户牖岂长贫。达翁言命未为达,安命方知是达人。

诗人何梦桂的古诗

摸鱼儿·把心期

宋代 何梦桂

把心期、半生孤负。玉堂元在何处。朱弦弹绝无人听,空操离鸾烈女。遇不遇。休更问、悠悠世事都如许。人生草露。看百岁勋名,青铜宾影,抚剑泪如雨。
知谁语。落落问空岁暮。人间一梦今古。雷塘十里斜阳外,野草寒鸦无数。身世寓。聊尔耳、问山有恨谁堪付。冰心更芳。都说与梅花,参横月落,一醉且归去。

和韵问魏石川疾 其三

宋代 何梦桂

灵山何许问巫凡,狭地知难旋舞衫。枕上病虽忧白傅,床前教肯愧陈咸。

君宜借力宽诗课,我亦埋头事药椷。种朮养凫随分足,岂因富贵堕涎馋。

赠虚谷倪医士

宋代 何梦桂

采药山中不记秋,朅来卖药驾青牛。劝君莫入长安市,恐被旁人识伯休。

又代人

宋代 何梦桂

一曲哀歌老泪垂,英雄不偶数孤奇。百年事堕槐安国,半世名成荐福碑。

无禄逮亲生自憾,有孙表墓死何悲。黄门靖节均生死,清议无情更属谁。

和管雪堂劝农之什 其一

宋代 何梦桂

五马将春出劝农,春风散入万山中。山人未识君侯面,每向村田问老翁。

李郎中有诗谢寄藤杖仍次韵答之

宋代 何梦桂

海南觅得古藤枝,持与诗人杜牧之。
紫贝斑文鞭更烂,赤龙苍骨险尤奇。
路无夷险终全节,用有行藏一任时。
非但与君扶脚力,鏦蛟剸虎要支持。

次山房赠阮尉烛诗韵

宋代 何梦桂

翩翩佳公子,青丝络白颠。
黄绶映春花,来作吏隐仙。
鸣琴镇白下,赋剑起通泉。
谁分读书烛,良价重蜡鞭。
官烛不以照,持此当坐前。
釜炊陋贵羽,炬围嗤少年。
东壁得余光,夜绩长不眠。
好留待他日,列照修史编。

赠张月斋

宋代 何梦桂

斸尽青瑶补缺光,暂持玉斧下青苍。相逢一笑乘鸾去,颜色犹疑在屋梁。

挽阁门唐中斋

宋代 何梦桂

英州别驾老昭陵,尚有钱塘八代孙。
三略兵书生未识,百篇诗史死犹存。
羊公岘首行人泪,白传龙门过客樽。
盂饭寝园谁是主,凤亭霜露有鸡豚。

赠秋谷杨相士

宋代 何梦桂

负郭穷居陈户牖,牧奴困死卫长平。公侯骨相皆如此,谁具神仙碧眼睛。

题林同舍初心诗集

宋代 何梦桂

与君别一世,忽见疑梦境。
感往双泪县,华发各垂领。
青灯对白酒,相勖敦暮景。
别后诗逾佳,朗歌竟夜永。

沁园春·孔盖霓旌

宋代 何梦桂

孔盖霓旌,月佩云裳,人间女仙。问韶光九十,何如今待,明朝最处,好是明年。戏舞称觞,一堂家庆,眼见儿孙曾又玄。奇绝处,看菱花白发,不改朱颜。当年。手种红莲。笑几度桑田沧海乾。想蟾胎炼就,紫皇灵药,龙髯飞坠,玉女云軿。青鸟重来,红霞俨在,一曲云和犹未闲。羞尘世,把蛾眉蝉鬓,空为谁妍。

赠梅谷高士

宋代 何梦桂

去年无方老瞿昙,授我云门一劄禅。
今年羽衣梅谷仙,丹法葛翁口谈玄。
无方是兄仲梅谷,误堕凡胎投母腹。
岂非江郎三石人,两石飞来化双玉。
君今一字透锋机,札断三关鬼莫窥。
掇取玄珠入蓬阙,自携灵母养婴儿。
寒山梨枣霜中熟,碧莲池边结茅屋。
蛾眉白发两潇疎,夜抱寒蟾成独宿。
相逢丹鼎问金砂,笑灌玉泉餐紫霞。
昆仑瑶树渺何许,辽海白鹤还归家。
归去无方问何其,为说此行奇更奇。

赠地理从玉峰

宋代 何梦桂

铁鞋踏破问眠牛,茧足归来已倦游。四世五公身后事,前冈已分首狐丘。

赠梅友胡丈

宋代 何梦桂

开遍南枝雪未乾,阿谁吹玉并栏干。相看不为和羹事,要把贞心伴岁寒。

又四閒 其三

宋代 何梦桂

世间万事不如山,输与山中事事閒。薇菜藤羹南烛饭,落花涧底弄潺湲。

汾阳徐祥英还家

宋代 何梦桂

君不见当年原上武陵家,有人随水觅桃花。
桃花未落君归去,到得重来无觅处。
又不见石室山中一局棋,有谁采樵不知归。
斧何烂尽俗缘起,归到人间长孙子。
君今采药入山中,一笑相逢樽酒同。
鸟啼花落隔人世,不知世上谁雌雄。
令威千年化作鹤,回头犹念旧城郭。
城郭虽故人民非,归去归去遄高飞。

喜迁莺(感春)

宋代 何梦桂

东君别后。见说道花枝,也成消瘦。夜雨帘栊,柳边庭院,烦恼有谁撋就。犹记旧看承处,梅子枝头如豆。最苦是,向重门人静,月明时候。
知否。人不见,纵有音书,争似重携手。旧日沈腰,如今潘鬓,怎奈许多僝僽。极目万山深处,肠断不堪回首。情寸寸,到如今,只在长亭烟柳。

寄方龙溪

宋代 何梦桂

欲扣玄关访偓佺,人间无路铁鞋穿。
郎邪旧约惊千载,嵩岳新来下二仙。
肯把丹砂分药鼎,便将白玉种芝田。
瓣香欲谢双岩过,却道龙溪合受拳。

又四閒 其二

宋代 何梦桂

世间万事不如山,趁得渔樵似我閒。山上拾薪山下钓,青蓑箬笠暮歌还。

何梦桂

何梦桂

  淳安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度宗咸淳中前后在世。咸淳元年,(公元一二六五年)进士,为太常博士,历监察御史官,大理寺卿。引疾去,筑室小酉源。元至元中,屡召不起,终于家。梦桂精于易,著有易衍及中庸,致用。► 330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