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效古

效古

唐代 皎然

思君转战度交河,强弄胡琴不成曲。日落应愁陇底难,
春来定梦江南数。万丈游丝是妾心,惹蝶萦花乱相续。

诗人皎然的古诗

南池杂咏五首。寒竹

唐代 皎然

袅袅孤生竹,独立山中雪。苍翠摇动风,婵娟带寒月。
狂花不相似,还共凌冬发。

送至洪沙弥赴上元受戒(上元江中蔡州有梁戒坛)

唐代 皎然

不肯资章甫,胜衣被木兰。今随秣陵信,欲及蔡州坛。
野寺钟声远,春山戒足寒。归来次第学,应见后心难。

吊灵均词

唐代 皎然

昧天道兮有无,听汨渚兮踌躇。期灵均兮若存,
问神理兮何如。愿君精兮为月,出孤影兮示予。
天独何兮有君,君在万兮不群。既冰心兮皎洁,
上问天兮胡不闻。天不闻,神莫睹,若云冥冥兮雷霆怒,
萧条杳眇兮馀草莽。古山春兮为谁,今猿哀兮何思。
风激烈兮楚竹死,国殇人悲兮雨飔飔.雨飔飔兮望君时,
光茫荡漾兮化为水,万古忠贞兮徒尔为。

桃花石枕歌赠康从事

唐代 皎然

卞山幽石产奇璞,荆人至死采不著。何人琢枕持赠君,
片片桃花开未落。剑工见兮可为剑,玉工辨兮知非石。
至宝由来览者稀,今君独鉴应欲惜。何辞售与章天真,
幸得提携近玉人。可中弃置君不顾,天生秀色徒璘玢。
四座喧喧争目悦,巧过造化称一绝。莫言昨日因错磨,
看取从来无点缺。六月江南暑未阑,一尺花冰试枕看。
高窗正午风飒变,室中不减春天寒。主人所重重枕德,
文章外饰徒相惑。更有坚贞不易心,与君天下为士则。

早秋桐庐思归示道谚上人

唐代 皎然

桐江秋信早,忆在故山时。静夜风鸣磬,无人竹扫墀。
猿来触净水,鸟下啄寒梨。可即关吾事,归心自有期。

赋得竹如意送详师赴讲(青字)

唐代 皎然

缥竹湘南美,吾师尚毁形。仍留负霜节,不变在林青。
每入杨枝手,因谈贝叶经。谁期沃州讲,持此别东亭。

送陆侍御士佳赴上京

唐代 皎然

长安三千里,喜行不言永。清路黄尘飞,大河沧流静。
更怀西川府,主公昔和鼎。伊郁瑶瑟情,威迟花骢影。
此时已难别,日又无停景。出饯阙相从,心随过前岭。

酬秦山人系题赠

唐代 皎然

出斋步杉影,手自开禅扉。花满不污地,云多从触衣。
思山石藓净,款客露葵肥。果得宗居士,论心到极微。

听寒更寄朱兵曹巨川

唐代 皎然

攲枕听寒更,寒更发还住。一夜千万声,几声到君处。

题湖上兰若示清会上人

唐代 皎然

峰心惠忍寺,嵊顶谢公山。何似南湖近,芳洲一亩间。
意中云木秀,事外水堂闲。永日无人到,时看独鹤还。

安吉崔明甫山院联句一首

唐代 皎然

人不扰,政已和。世虑寡,山情多。 ——皎然
禅客至,墨卿过。兴既洽,情如何。 ——崔逵

戏呈薛彝

唐代 皎然

山僧不厌野,才子会须狂。何处销君兴,春风摆绿杨。

同杨使君白蘋洲送陆侍御士佳入朝

唐代 皎然

久爱吴兴客,来依道德藩。旋师闻杕杜,归路忆轘辕。
旧佩苍玉在,新歌白芷繁。今朝天地静,北望重飞翻。

夏日同崔使君论登城楼赋得远山

唐代 皎然

远山湖上小,青翠望依稀。才向窗中列,还从林表微。
色浓春草在,峰起夏云归。不是蓬莱岛,如何人去稀。

青阳上人院说金陵故事

唐代 皎然

君说南朝全盛日,秣陵才子更多人。
千年秋色古池馆,谁见齐王西邸春。

偶然五首

唐代 皎然

乐禅心似荡,吾道不相妨。独悟歌还笑,谁言老更狂。
偶然寂无喧,吾了心性源。可嫌虫食木,不笑鸟能言。
隐心不隐迹,却欲住人寰。欠树移春树,无山看画山。
居喧我未错,真意在其间。
虏语嫌不学,胡音从不翻。说禅颠倒是,乐杀金王孙。
真隐须无矫,忘名要似愚。只将两条事,空却汉潜夫。

送邬傪之洪州觐兄弟

唐代 皎然

年少足诗情,西江楚月清。书囊山翠湿,琴匣雪花轻。
久别经离乱,新正忆弟兄。赠君题乐府,为是豫章行。

同颜使君真卿、李侍御萼游法华寺登凤翅山望太湖

唐代 皎然

双峰开凤翅,秀出南湖州。地势抱郊树,山威增郡楼。
正逢周柱史,来会鲁诸侯。缓步凌彩蒨,清铙发飕飗.
披云得灵境,拂石临芳洲。积翠遥空碧,含风广泽秋。
萧辰资丽思,高论惊精修。何似钟山集,征文及惠休。

送李丞使宣州

唐代 皎然

结驷何翩翩,落叶暗寒渚。梦里春谷泉,愁中洞庭雨。
聊持剡山茗,以代宜城醑。

送李少宾赴举

唐代 皎然

岂谓江南别,心如塞上行。苦云摇阵色,乱木搅秋声。
周谷雨未散,汉河流尚横。春司迟尔策,方用静妖兵。
皎然

皎然

僧皎然(730-799),俗姓谢,字清昼,湖州(浙江吴兴)人,是中国山水诗创始人谢灵运的十世孙,唐代著名诗人、茶僧,吴兴杼山妙喜寺主持,在文学、佛学、茶学等方面颇有造诣。与颜真卿、灵澈、陆羽等和诗,现存皎然470首诗。多为送别酬答之作。情调闲适,语言简淡。皎然的诗歌理论著作《诗式》。 ► 449篇诗文

唐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