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乙未夏五月初三日夜梦侍朝因追想平日所见成绝句三十八首 其三十一

乙未夏五月初三日夜梦侍朝因追想平日所见成绝句三十八首 其三十一

明代 黄淮

斲就穹碑著孝思,坤灵兆瑞献神龟。非铜非石天然态,宛似呈书出洛时。

诗人黄淮的古诗

梦同僚诸阁老

明代 黄淮

倏忽三年别,今宵梦里逢。相看情缱绻,慰问语从容。

岂谓云泥隔,犹怜道义同。觉来挥泪眼,灯烬落残红。

乙未夏五月初三日夜梦侍朝因追想平日所见成绝句三十八首 其十八

明代 黄淮

仁恩义泽洽民心,钦恤时时降玉音。朝野欢呼称万岁,唐虞盛治属当今。

谨和家父寄来诗韵四首 其四

明代 黄淮

每凭鱼雁问乡闾,亲旧于今半已殂。屈指别来经数载,流光迅速逐飞乌。

寄来绵衣宽博甚揣情因赋

明代 黄淮

金剪拈来下手难,几回挥泪拭朱颜。遥知腰带围频减,未忍裁教尺度悭。

乙未夏五月初三日夜梦侍朝因追想平日所见成绝句三十八首 其六

明代 黄淮

庙社崇严祀典尊,四时亲荐礼弥敦。圣诚感格神如在,国祚绵绵福庆蕃。

拟古十二首 其六

明代 黄淮

钻木乃出火,火然木已焦。掘井须及泉,泉深力转彼。

夙志固有违,敢云昧所操。眷彼园中葵,凉风何飘飖。

终始倾太阳,匪伊蓬与蒿。

用同字韵奉方外交洽南洲

明代 黄淮

每羡瞿昙旧法宗,孤高不与世人同。降魔神力归禅定,破钝钤槌属钜公。

杖锡影摇沧海月,袈裟香度少林风。几年暂尔酬缘业,却笑浮生类转蓬。

乙未夏五月初三日夜梦侍朝因追想平日所见成绝句三十八首 其二十 ...

明代 黄淮

退朝长日御西清,内阁词臣奉诏频。几度从容承顾问,深惭无术赞经纶。

承旧同僚诸阁老屡遣惠诗以志之

明代 黄淮

人情疏阔易乖离,高义相怜久不衰。免使题门如翟尉,多缘知己过钟期。

青霄云翮垂馀荫,阴壑霜松挺故枝。瞻企无由怀似海,临风搔首一嗟咨。

帘前鸟

明代 黄淮

帘前鸟,鸣何悲。昔日曾同鸾鹤侣,灵景光中刷羽仪。

饥食紫云英,渴饮瑶池水。有时发雅音,仙韶合宫徵。

身被五采章,嘘吸成文理。飞飞长绕蕊珠宫,胡为误落樊笼里。

樊笼一已闭,岁月何悠悠。饥渴不复顾,愁思无时休。

岂不闻雍陶开笼放白鹇,凉月满天归思促。何当释此鸟,纵意投林麓。

卑不愿逐鹪鹩,高不愿随黄鹄。桑麻蔽野绿盈畴,处处春风啼布谷。

承友人和余二诗次韵答之 其一

明代 黄淮

高节棱棱万仞松,交情如酒味偏浓。清谈敏捷辞锋出,白战纵横笔阵攻。

三载閒情同逆旅,几番归梦共晨钟。要知处患应非易,先辈遗芳愿继踪。

谨和家父寄来自述冬夜二诗韵 其一

明代 黄淮

承恩簪笔向螭头,薄德终贻父母忧。乌鸟私情空缱绻,驽骀倦足路迟留。

迢迢云路如天远,冉冉年华逐水流。忽拜新诗挥泪读,不知离思几时休。

中秋次韵二首 其二

明代 黄淮

皎皎丰姿玉就磨,娟娟秋水好怀多。客边清事应如昨,囊里新诗复几何。

习静漫成蝴蝶梦,等閒犹忆扊扅歌。床头剩有樽中绿,醉饮鲸翻沧海波。

鹦鹉曲 偶记北乐府咏渔父鹦鹉曲又名黑漆努晁无咎赓和甚多惜未及 ...

明代 黄淮

侬家少室山中住。是个半鹘突樵父。蹑苍苔、穿遍疏林,担上横挑风雨。

倦来时、藉草观棋,柯烂不知回去。有幽人、要觅行踪,试听我、歌声起处。

乙未夏五月初三日夜梦侍朝因追想平日所见成绝句三十八首 其三十 ...

明代 黄淮

黎庶安居遍野桑,野蚕成茧动成筐。锦被织成供寝庙,缄縢犹自有天香。

临江仙 元夕

明代 黄淮

忆昔帝城三五夜,簪缨曾侍宸游。山移鳌背对龙楼。

一天星斗下,万文瑞光浮。

箫鼓声中催赐饮,归来月在帘钩。而今白发叹淹留。

寒窗灯影里,飞梦绕瀛洲。

和友人九日感旧诗

明代 黄淮

谪仙胸次清无边,寻常赋诗如涌泉。葛巾自漉槽下酒,纶竿时钓槎头鳊。

江枫染霜锦为幄,塞雁书空云作笺。客中对景良自慰,何用感昔悲暮年。

乙未夏五月初三日夜梦侍朝因追想平日所见成绝句三十八首 其二十 ...

明代 黄淮

编摩有诏集时髦,隐索旁搜不惮劳。大典告成呈进了,中官传旨赐宫袍。

谨和家父寄来诗韵四首 其一

明代 黄淮

养亲深愧闵曾贤,忧患频烦远见怜。一札书来肠寸断,哭声痛彻九重天。

承濂泉和章就用韵答之

明代 黄淮

里闬间关千里隔,客边邂逅片言同。子应扫兔才华健,我亦雕虫末技工。

襟抱共开沧海量,交情期振古人风。且须守道相磨砺,岂学区区叹转蓬。

黄淮

黄淮

(1367—1449)明浙江永嘉人,字宗豫,洪武三十年进士。永乐时,曾与解缙等并直文渊阁,进右春坊大学士。后为汉王高煦所谮,系诏狱十年。洪熙初复官,寻兼武英殿大学士,与杨荣等同掌内制。官终户部尚书。性明果,达于治体,善谳疑狱。有《省愆集》、《黄介庵集》。► 17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