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庚子元夕次韵二首 其一

庚子元夕次韵二首 其一

明代 黄淮

暖翠香风蔼玉京,鳌峰高与五云平。九重鸾驭从天下,万朵金莲彻夜明。

龙德当阳开泰运,恩波如海洽群生。祥光一道星垣里,照见黄河彻底清。

诗人黄淮的古诗

乙未夏五月初三日夜梦侍朝因追想平日所见成绝句三十八首 其二十 ...

明代 黄淮

亲拥貔貅百万兵,霆驱电扫鬼神惊。沙场瞬息如冰解,塞上风尘自此清。

乙未夏五月初三日夜梦侍朝因追想平日所见成绝句三十八首 其三十 ...

明代 黄淮

象笏罗袍间绣衣,斓斑五采绚朝晖。退朝擎出人皆羡,知是金门拜赐归。

乙未夏五月初三日夜梦侍朝因追想平日所见成绝句三十八首 其二十 ...

明代 黄淮

千载龙门彻底清,喜逢六合正升平。泰山如砺河如带,地久天长拱帝京。

写诚短古三章 其三

明代 黄淮

我气如长虹,凝为百炼刚。化为双宝剑,飞精耀寒芒。

遏彼南箕舌,万象增辉光。

次韵初春二首 其二

明代 黄淮

数九时光已再三,东风送暖入青衫。恩光拟逐阳和至,南郭看花笑盍簪。

癸卯新春

明代 黄淮

才入新春倍感伤,几回徙倚对斜阳。病魔刚遣无时去,诗债频催情意偿。

檐鹊无情休浪喜,野花何处但闻香。东郊多少閒游子,衣马轻肥乐未央。

丙申南还舟发通州

明代 黄淮

官舸乘风五两轻,寒流拍岸浪花生。张家湾上频回首,记取南还第一程。

棐子弱冠成人伊始寄一律以勉之

明代 黄淮

成人良有望,弱冠志方安。操履期无忝,辞章贵可观。

少陵怜骥子,陶令责雍端。况我乖离久,兴思百念攒。

辛丑春日书怀十首 其四

明代 黄淮

故山瓯浦上,先陇白云边。湖水涵春碧,松花落莫烟。

盘餐寒食雨,箫鼓太平年。两地相追忆,伤心一惘然。

重九次韵二首 其二

明代 黄淮

墨突由来不暇黔,悠然怀古闷恹恹。诗篇漫兴休嫌拙,棋局无心亦懒拈。

风色迎寒梁燕去,霜华拂水沼鱼潜。细推物理沉吟久,不觉斜阳转后檐。

承旧同僚诸阁老屡遣惠诗以志之

明代 黄淮

人情疏阔易乖离,高义相怜久不衰。免使题门如翟尉,多缘知己过钟期。

青霄云翮垂馀荫,阴壑霜松挺故枝。瞻企无由怀似海,临风搔首一嗟咨。

乙未夏五月初三日夜梦侍朝因追想平日所见成绝句三十八首 其十九

明代 黄淮

国家贡赋有常程,郡邑均输不取盈。蠲贷屡烦优诏下,要令民庶总安生。

癸夘正旦简同列诸公二十八韵

明代 黄淮

凤历颁王正,青阳肇岁功。化机潜斡运,品汇总昭融。

瑞气浮金殿,彤云绕碧空。晓钟开万户,黼座俨重瞳。

声度天边乐,香飘仗外风。车书归一统,玉帛总来同。

剑佩趋群辟,貂蝉引上公。嵩呼伸颂祝,国祚永尊崇。

昔缀班行久,均沾宠眷隆。退朝双阙下,侍宴百花中。

内酝和璚液,春幡络綵绒。鸾刀新脍鲤,禁脔重胹熊。

香橘存馀绿,仙桃擘醉红。蔗浆金碗冻,汤品绛纱笼。

湛露歌初合,清平曲未终。中天悬日月,鸣凤集梧桐。

自顾才多慊,俄惊疾在躬。迢迢天路远,寂寂暮途穷。

偃蹇犹颠木,飘零逐走蓬。徒怀青眼客,渐作白头翁。

力薄筋俱困,心烦耳半聋。逢时增嘅叹,逐物易昏蒙。

涸鲋须霖雨,羁禽恋旧丛。仁恩均覆载,民物尽帡幪。

钦恤严三覆,询谋达四聪。刮劘兴废滞,施舍起疲癃。

吾道时方泰,亨途迹可通。相期敦素履,努力罄丹衷。

甲辰春和兰室病中诗韵二首 其一

明代 黄淮

人事愁中少,年华静里消。青樽谁复醉,白发肯相饶。

抱病怜吾子,追欢慨昨朝。白云长在望,乡信一何寥。

次省斋韵二首 其二

明代 黄淮

年来甲子已云周,白发萧萧不耐秋。思逐孤云天外远,身如一苇浪中浮。

服田曾竭三时力,种橘能同万户侯。农圃关心何日遂,清樽浊酒可忘忧。

晚步二首 其二

明代 黄淮

閒向庭阶步绿苔,侧身南望独徘徊。遥知风雨重阳节,三径荒凉菊自开。

年老

明代 黄淮

年老身犹绊,心烦趣自偏。醉馀常凛若,喜后但茫然。

脩竹三冬劲,精金百炼坚。敢云忘自勉,且复顺吾天。

乙未夏五月初三日夜梦侍朝因追想平日所见成绝句三十八首 其三十 ...

明代 黄淮

天闲十二皆龙种,风骨棱棱画不成。内苑曾经调习后,牵来时向御前呈。

中秋三首 其二

明代 黄淮

万里长空桂影寒,梦魂飞越苦无端。可怜今夜高堂上,对影凄凉不忍看。

和省斋冬至诗韵三首 其二

明代 黄淮

故里交游高谊在,亨途宦业盛名多。满怀清思谁能似,月浸寒潭水不波。

黄淮

黄淮

(1367—1449)明浙江永嘉人,字宗豫,洪武三十年进士。永乐时,曾与解缙等并直文渊阁,进右春坊大学士。后为汉王高煦所谮,系诏狱十年。洪熙初复官,寻兼武英殿大学士,与杨荣等同掌内制。官终户部尚书。性明果,达于治体,善谳疑狱。有《省愆集》、《黄介庵集》。► 17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