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闻迎真身

闻迎真身

唐代 贯休

四海无波八表臣,恭闻今岁礼真身。七重锁未开金钥,
五色光先入紫宸。丹凤楼台飘瑞雪,岐阳草木亚香尘。
可怜优钵罗花树,三十年来一度春。

诗人贯休的古诗

赠灵鹫山道润禅师院

唐代 贯休

常恨烟波隔,闻名二十年。结为清气引,来到法堂前。
薪拾纷纷叶,茶烹滴滴泉。莫嫌来又去,天道本泠然。

寄翰林陆学士

唐代 贯休

颜冉商参甲,鸾凰密勿才。帘垂仙鸟下,吟次圣人来。
宝辇千官捧,宫花九色开。何时重一见,为我话蓬莱。

送梦上人归京

唐代 贯休

伊余龙钟归海涯,千山万水情自怡。梦公别我还上国,
江情惨执行迟迟。向我道云中觅伴未得伴,
又示我数首新诗尽是诗。只恐不如此,若如此如此,
即须天子知。萧萧金吹荆门口,槐菊斗黄落叶走。
前程胜事未可涯,但恐圭峰难入手。莲峰掌记韩拾遗,
雁行雍穆世所稀。二十年前即别离,凭师一话吟朝饥。

南海晚望

唐代 贯休

海上聊一望,舶帆天际飞。狂蛮莫挂甲,圣主正垂衣。
风恶巨鱼出,山昏群獠归。无人知此意,吟到月腾辉。

送姚洎拾遗自江陵幕赴京

唐代 贯休

捧诏动征轮,分飞楚水滨。由来真庙器,多作伏蒲人。
舍鲁知非愿,朝天不话贫。沙头千骑送,岛上一蝉新。
莫使身侵贵,无矜贵逼身。玉阶凝正色,兰苑涨芳尘。
銮辂方离华,车书渐似秦。流年飘倏忽,书札莫因循。
凉雨鸣红叶,非烟闭紫宸。凭将西社意,一说向荀陈。

秋末入匡山船行八首 其六

唐代 贯休

岛香思贾岛,江碧忆清江。囊橐谁相似,馋慵世少双。

鼍惊入窟月,烧到系船桩。谩有归乡梦,前头是楚邦。

陪冯使君游六首 其六 迎仙阁

唐代 贯休

涧香霞影绕楼台,捲箔凭阑耳目开。况从旌旗近鸾凤,可怜谈笑出尘埃。

火云不入长松径,露茗何须白玉杯。谁道迎仙仙不至,今朝还有谢公来。

秋过钱塘江

唐代 贯休

巨浸东隅极,山吞大野平。因知吴相恨,不尽海涛声。
黑气腾蛟窟,秋云入战城。游人千万里,过此白髭生。

杂曲歌辞。少年行三首

唐代 贯休

锦衣鲜华手擎鹘,闲行气貌多轻忽。
稼穑艰难总不知,五帝三皇是何物。
自拳五色球,迸入他人宅。却捉苍头奴,玉鞭打一百。
面白如削玉,猖狂曲江曲。马上黄金鞍,适来新赌得。

怀匡山道侣

唐代 贯休

常忆将吾友,穿云过瀑西。有碑皆读彻,无处不相携。
柽桂株株湿,猿猱个个啼。等闲成远别,窗月又如珪。

送道士归天台

唐代 贯休

道高留不住,道去更何云。举世皆趋世,如君始爱君。
径侵银地滑,瀑到石城闻。它日如相忆,金桃一为分。

陪冯使君游六首。迎仙阁

唐代 贯休

涧香霞影绕楼台,卷箔凭阑耳目开。况从旌旗近鸾凤,
可怜谈笑出尘埃。火云不入长松径,露茗何须白玉杯。
谁道迎仙仙不至,今朝还有谢公来。

宿深村

唐代 贯休

行行一宿深村里,鸡犬丰年闹如市。
黄昏见客合家喜,月下取鱼戽塘水。

送刘相公朝觐二首 其二

唐代 贯休

急徵祗是再登庸,生意人心万国同。燮理久徵殷傅说,谭真欲过李玄通。

程穿岘首春光老,马速商于曙色红。从此龙颜又应瘦,寰瀛俱荷代天功。

春末兰溪道中作

唐代 贯休

山花零落红与绯,汀烟濛茸江水肥。人担犁锄细雨歇,
路入桑柘斜阳微。深喜东州云寇去,不知西狩几时归。
清平时节何时是,转觉人心与道违。

秋末江行

唐代 贯休

四顾木落尽,扁舟增所思。云冲远烧出,帆转大荒迟。
天际霜雪作,水边蒿艾衰。断猿不堪听,一听亦同悲。

闻李频员外卒

唐代 贯休

苍苍难可问,问答亦难闻。落叶平津岸,愁人李使君。
文章应力竭,茅土始天分。又逐东风去,迢迢隔岭云。

水壶子

唐代 贯休

良匠曾陶莹,多居笔砚中。一从亲几案,常恐近儿童。
卓立澄心久,提携注意通。不应嫌器小,还有济人功。

读贾区、贾岛集

唐代 贯休

区终不下岛,岛亦不多区。冷格俱无敌,贫根亦似愚。
青云终叹命,白阁久围炉。今日成名者,还堪为尔吁。

书石壁禅居屋壁

唐代 贯休

赤旃檀塔六七级,白菡萏花三四枝。
禅客相逢只弹指,此心能有几人知。
贯休

贯休

贯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479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