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自石屋洞至法相寺一首

自石屋洞至法相寺一首

明代 黄省曾

性分各有极,修意江海上。采药仍景台,颛老乃希向。

披情乐林草,夙驾遨云嶂。阳岫方缅观,阴崖载亏望。

壁阙时悚怖,洞闼恣登降。觉路驰访踪,开士礼趺相。

形忘躬有蜕,理止神非丧。承泉代绠汲,托基排垒创。

安道志岂渝,兴公怀自亮。沉冥常内足,高寄无所让。

诗人黄省曾的古诗

茅山赠董山人景胤一首

明代 黄省曾

不谓吾子住中馆,三年询尔江海人。茅山翠微遇道士,始知正卧华阳春。

暮日不落照我至,黄冠紫衣晤语亲。麻姑未来有白发,何时对席吞麒麟。

月咏十五首 其九

明代 黄省曾

镜小经河破,蟾残入汉消。稍侵云作观,还傍鹊为桥。

檐色松留细,琴辉竹倚娇。对之邀绿酒,顾影共萧萧。

江南曲三十首 其三

明代 黄省曾

□抽池上芳,燕含陌上泥。衔泥有时歇,衔苦无时离。

赠王敬止侍御一首

明代 黄省曾

上国中林老,先朝法从臣。道虽藏侧翅,名已播批鳞。

闭户文章贵,开园花鸟新。惟邀贲丘者,芳酒共嘉辰。

水仙花一首

明代 黄省曾

玉蕊冰花不可齐,光云瑶草伴萋萋。浑疑粉蝶风前泛,宛似江妃月下迷。

拟洪武宫词十二首 其九

明代 黄省曾

清萱到处碧鬖鬖,兴庆宫前色倍含。借问皇家何种此,太平天子要宜男。

虎丘四首 其二

明代 黄省曾

春山秀色流氤氲,芙蓉独倚无人群。高竹明含紫空日,瑶花净染青天云。

驻席仙杯翡翠乱,回桡玉笛鱼龙闻。西林新月出何事,澄江为照黄山君。

过吉草庵一首

明代 黄省曾

池刹居偏野,云霞日异开。松声清座梵,竹气洒林苔。

白鹤佺期觅,青梯灵运来。偶看香阁咏,因爱皎然才。

春日田园言怀三首 其三

明代 黄省曾

玉衡指春暮,鸧鹒鸣以时。此鸟自何来,栖我绿杨枝。

蕙兰华滋发,怆恻朱颜移。海内谁不逝,予衰亦何悲。

高士颂九十一首 其三十二 列禦寇

明代 黄省曾

禦寇隐郑,四十馀年。台衡大馈,顿首拒焉。麾使悟妻,保体消愆。

軿风驻世,表箓蓬仙。

赋得石上菖蒲一首

明代 黄省曾

盆水绿盈盈,中涵碧岛清。玉衡抽叶细,金韭吐花轻。

嵩岳仙人记,浮生上药名。韩终希凤步,餐饵可长生。

大司马乔公觞余清凉寺一首

明代 黄省曾

虎士行芳馔,虚亭倒玉壶。殷勤司马意,登览纵潜夫。

二月清云落,三山白日孤。遥看春草色,醉杀莫愁湖。

题汪给事子宿山居一首

明代 黄省曾

清庐僻搆绝红尘,桂月松云作比邻。四序尽为栖峤日,一年长是看花辰。

家留黄雁同虞国,门对青山似许询。何事琐台金马客,萧条翻学卧龙人。

六龄行效高适一首

明代 黄省曾

六龄读书近灯火,垂髫开口谈今古。一亩莺花不敢窥,四时笔砚常辛苦。

早望青云转首生,狂期金印扬眉取。谁知坎壈三十年,碌碌布衣犹拜俯。

后生坐见登紫云,耆旧纷看下黄土。远志从人笑鸿鹄,高才悔杀誇鹦鹉。

世间富贵岂足论,眼中龌龊何须数。荀卿邑邑不逢齐,尼叟皇皇仍在鲁。

身贱难辞官长轻,数奇惯受庸人侮。五湖烟水托妻子,海上清名荣父母。

意气吾凌霄汉高,文章人比虹霓吐。谢公曩昔起青山,郭相当时发行伍。

只恐蛟龙学未成,不愁他日无云雨。

庐山吟一首

明代 黄省曾

我闻匡庐山,西峙宫亭湖。少读神禹经,昔为天子都。

背岷南来几千里,巍峰秀出名香垆。石镜孤圆照阊阖,屏风九叠开蓬壶。

盘霞错日气熣灿,天鸡紫凤鸣相呼。匡君腾游太清境,空留碧汉青山影。

冬春不断霜雪光,昼夜常看二轮景。天池犹馀慧远芳,莲花宛种仙人杏。

长风自昔吹二龙,明月当时照三隐。予也萦怀十馀载,披图萧爽心泠然。

行当骑鹿芙蓉顶,长啸支矶玉女前。

玄武门观市一首

明代 黄省曾

显敞遵彤陛,氤氲度紫房。懋迁荆璧丽,孳货彩文光。

玉貌红章使,金钱绮服郎。为求人世宝,因向九天张。

高士颂九十一首 其十五 商容

明代 黄省曾

商容大道,聃也之师。形将蜕化,教庶琼遗。三言甚寡,万务何馀。

喜编后授,屡发其规。

塞上曲四首 其二

明代 黄省曾

大将新悬铜虎符,迢迢青海走□于。雕鞍坐踞浑无事,天阔秋鹰正可呼。

高士颂九十一首 其五十一 挚峻

明代 黄省曾

京兆伯陵,□峰屏躅。太史腾书,兴言报复。知足无虞,守玄袪辱。

居士灵祠,春秋自续。

吴歌七首 其四

明代 黄省曾

五山六合采金英,花殒莫耶宝剑成。龙雨久随神物去,千将千古有雄名。

黄省曾

黄省曾

(1490—1540)明苏州府吴县人,字勉之,号五岳。黄鲁曾弟。通《尔雅》。嘉靖十年,以《春秋》魁乡榜,而会试累不第。从王守仁、湛若水游,又学诗于李梦阳,以任达跅弛终其身。有《西洋朝贡典录》、《拟诗外传》、《客问》、《骚苑》、《五岳山人集》等。► 63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