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北极庙逢汾州禅师德舟谈玄一首

北极庙逢汾州禅师德舟谈玄一首

明代 黄省曾

芳殿高桐入,青郊秀麦过。弥天逢释子,大地语山河。

花氏王城悟,鹏耆法辨多。一灯明石室,金界自为歌。

诗人黄省曾的古诗

惜日歌一首

明代 黄省曾

今日日巳去,明日日复来。谁将长绳系六龙,使我红颜常不摧。

芳花寂寂委绿苔,吾人难免为黄埃。殂落不问帝王贵,撤瑟岂管圣贤才。

轩辕几杖今安在,汉家陵墓昔巳开。仲尼往时恸颜回,后来亦悲泰山颓。

嗟余生长姑苏台,不惜青钱酿酒杯。携琴把钓五湖上,醉来与日同徘徊。

江南曲三十首 其九

明代 黄省曾

钗安葳蕤爵,耳施明月珠。试向小姑看,小姑道相宜。

高士颂九十一首 其四十 陈仲子

明代 黄省曾

陈仲遐情,于陵□玩。輖饥觅李,螬食过半。楚相敦求,山妻了算。

遂嫁云踪,锄丁自窜。

赋得轻燕逐风斜一首

明代 黄省曾

三月雕梁燕,飞飞弄景韶。采乘花雨度,斜趁柳风飘。

语幕侵歌丽,回帘逐絮娇。赵家魂不散,金屋尚逍遥。

拟洪武宫词十二首 其九

明代 黄省曾

清萱到处碧鬖鬖,兴庆宫前色倍含。借问皇家何种此,太平天子要宜男。

咏垂丝柳二首 其二

明代 黄省曾

弱柳镜台前,青青太可怜。絮飘梁苑雪,丝挂楚江烟。

高士颂九十一首 其五十九 韩顺

明代 黄省曾

世道交丧,子良隐息。宁极青山,耻歌白石。求于井蛙,责之负笈。

兔戮狐收,泰然林泽。

七姬行一首

明代 黄省曾

七姬容华若桃李,秀色明眸世无比。洛阳潘岳买千金,翠阁兰房共花语。

艳舞娇歌经几春,姑苏台上起烽尘。夫君报国提龙剑,秋风啼杀如花人。

辞君别君犹恋君,凤镜鸾裯那忍分。匆匆红粉玉颜尽,一朝化作阳台云。

绿珠堕楼情可怜,湘江二女心巳然。香魂杳杳去何处,空使芳名千载传。

君不见古往今来若朝暮,美人多少凋霜露。清风谁可攀七姬,今日犹悲春草墓。

梦循涧观泉以陟翠微一首

明代 黄省曾

玄珠岂弗贵,旷度坦寥廓。万有皆浮云,寸心自恬漠。

扶摇者何为,不易抢榆乐。玉溜垂泠泠,梦寐亦云壑。

饮之庞公鹿,集矣王乔鹤。精神以清莹,洒然释萦缚。

咏雁一首

明代 黄省曾

秋落衡阳月,春鸣塞上霜。往来年岁改,南北海天长。

送邹礼部谦之入楚一首

明代 黄省曾

五月吴门客,相逢不可留。客堤芳草换,行树暖莺流。

江远摇归思,山长寄别愁。楚天迷送眼,云处忆携舟。

宴张户部高士轩迟月分韵二首 其一

明代 黄省曾

爽澹郎官宅,银河泻不堤。同迟一片月,各就五言题。

露竹摇秋纬,风堂响曙鸡。主人真爱客,不觉酩如泥。

玛瑙山居一首

明代 黄省曾

崖半标精舍,春中止佛扉。楼交灵霭气,竹洒夕阳辉。

丹井今言绿,仙凫昔道飞。游衿随挈榼,于此澹忘归。

宴客园闻乐二首 其二

明代 黄省曾

胜集张名乐,华轩有艳闻。别成单赴节,五合总流文。

柳折全披怨,梅飘半落芬。始知扬妙曲,一奏可停云。

朱阳馆步至陶隐居墓傍二首 其二

明代 黄省曾

福地长谣罢,阳春窈窕游。花深朱阳馆,柏古玉晨楼。

石颂今犹在,龙芝何处求。白云持不可,岭上自悠悠。

效陶渊明读山海经二十四首 其十七

明代 黄省曾

洞庭有二女,绰约戏中洲。朝为沅澧行,暮作潇湘游。

亭亭素月夕,袅袅金风秋。怆然江皋望,佩声何处求。

送闽中谢佥宪庭桂赴湖广一首

明代 黄省曾

西北生浮云,尔卧三山阳。捧檄镇雄藩,云卷苍天张。

綵鹢浮新河,苏台玩莲芳。黄生江海士,斐然孔门狂。

高车一以过,白衣忽相忘。挥手自兹去,锦袍耀三湘。

持衡生江夏,皞然黎元康。苍梧见鸿没,黄陵听歌伤。

金铖秀竹月,赤壁松萝霜。安陆九井深,衡山五峰长。

夙昔慕此地,何时理行装。来寻桃花嵓,醉倚桃花傍。

幽索凤眼绣,笑持虎盘囊。倘遇鹤上人,玉台以徜徉。

塞上曲四首 其三

明代 黄省曾

放猎胡沙控紫弦,草深狐兔走祁连。秋空昨夜旄头落,为卷旌旗破左贤。

题文德承山居图二首 其一

明代 黄省曾

山气幕中合,林光榻上开。清诵紫苔篇,红云时一来。

过江总废宅一首

明代 黄省曾

江令有遗宅,段侯种花柳。岂知越岁年,此地复非此君有。

人事多变迁,荣华讵能久。君不见狂秦昔筑子午台,沛公来登酌金斗。

神龙赤乌他姓居,梅梁重云亦不守。虎士挥戈走凤舆,六代兴亡如反手。

春风悽然伤我怀,落星楼前一沽酒。

黄省曾

黄省曾

(1490—1540)明苏州府吴县人,字勉之,号五岳。黄鲁曾弟。通《尔雅》。嘉靖十年,以《春秋》魁乡榜,而会试累不第。从王守仁、湛若水游,又学诗于李梦阳,以任达跅弛终其身。有《西洋朝贡典录》、《拟诗外传》、《客问》、《骚苑》、《五岳山人集》等。► 63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