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古镜词上刘侍郎

古镜词上刘侍郎

唐代 贯休

至宝不自宝,照古还照今。仙人手胼胝,寥泬秋沈沈。
不是十二面,不是百炼金。若非八彩眉,不可辄照临。
即归玉案头,为君整冠簪。即居吾君手,照出天下心。
恭闻太宗朝,此镜当宸襟。六合悬清光,万里无尘侵。
此镜今又出,天地还得一。

诗人贯休的古诗

相和歌辞。胡无人行

唐代 贯休

霍嫖姚,赵充国,天子将之平朔漠。肉胡之肉,
烬胡帐幄,千里万里,惟留胡之空壳。边风萧萧,
榆叶初落,杀气昼赤,枯骨夜哭。将军既立殊勋,
遂有胡无人曲。我闻之天子富有四海,德被无垠。
但令一物得所,八表来宾,亦何必令彼胡无人。

酬张相公见寄

唐代 贯休

周郎怀抱好知音,常爱山僧物外心。闭户不知芳草歇,
无能唯拟住山深。感通未合三生石,骚雅欢擎九转金。
但似前朝萧与蒋,老僧风雪亦相寻。

秋晚泊石头驿有寄

唐代 贯休

萧索漳江北,何人慰寂寥。北风人独立,南国信空遥。
烧坞新云白,渔家众木凋。所思不可见,行雁在青霄。

寄题诠律师院

唐代 贯休

锦溪光里耸楼台,师院高凌积翠开。深竹杪闻残磬尽,
一茶中见数帆来。焚香只是看新律,幽步犹疑损绿苔。
莫讶题诗又东去,石房清冷在天台。

闻闵廷言周琏下第

唐代 贯休

前榜年年见,高名日日闻。常因不平事,便欲见吾君。
兄弟居清岛,园林生白云。相思空怅望,庭叶赤纷纷。

东西二林寺流水

唐代 贯休

水尔何如此,区区矻矻流。墙墙边沥沥,砌砌下啾啾。
味不墙于乳,声常占得秋。崩腾成大瀑,落托出深沟。
远历神仙窟,高淋竹树头。数家舂碓磑,几处浴猿猴。
共月穿峰罅,喧僧睡石楼。派通天宇阔,溜入楚江浮。
为润知何极,无边始自由。好归江海里,长负济川舟。

读刘得仁、贾岛集二首

唐代 贯休

二公俱作者,其奈亦迂儒。且有诸峰在,何将一第吁。
句还如菡萏,谁复赠襜褕。想得重泉下,依前与众殊。
役思曾冲尹,多言阻国亲。桂枝何所直,陋巷不胜贫。
马病唯汤雪,门荒劣有人。伊余吟亦苦,为尔一眉嚬。

梦游仙四首

唐代 贯休

梦到海中山,入个白银宅。逢见一道士,称是李八伯。
三四仙女儿,身著瑟瑟衣。手把明月珠,打落金色梨。
车渠地无尘,行至瑶池滨。森森椿树下,白龙来嗅人。
宫殿峥嵘笼紫气,金渠玉砂五色水。
守阍仙婢相倚睡,偷摘蟠桃几倒地。

送友人之岭外

唐代 贯休

五岭难为客,君游早晚回。一囊秋课苦,万里瘴云开。
金柱根应动,风雷舶欲来。明时好□进,莫滞长卿才。

赠灵鹫山道润禅师院

唐代 贯休

常恨烟波隔,闻名二十年。结为清气引,来到法堂前。
薪拾纷纷叶,茶烹滴滴泉。莫嫌来又去,天道本泠然。

题淮南惠照寺律师院

唐代 贯休

仪冠凝寒玉,端居似沃州。学徒梧有凤,律藏目无牛。
茗滑香黏齿,钟清雪滴楼。还须结西社,来往悉诸侯。

寄杭州灵隐寺宋震使君

唐代 贯休

罢郡归侵夏,仍闻灵隐居。僧房谢脁语,寺额葛洪书。
月树獮猴睡,山池菡萏疏。吾皇爱清静,莫便结吾庐。

送郑侍郎骞赴阙

唐代 贯休

文章国器尽琅玕,朝骑駸駸岁欲残。彩笔只宜天上用,
绣岁偏称雪中看。休惊断雁离三楚,渐入祥烟下七槃。
翰苑旧知凭与说,紫金轮畔寄书难。

送僧之东都

唐代 贯休

之子之东洛,囊中有偈新。红尘谁不入,独鹤自难亲。
定鼎门连岳,黄河冻过春。凭师将远意,说似社中人。

春送禅师归闽中

唐代 贯休

春色满三湘,送师还故乡。穿霞逢黑yU,乞食得红姜。
大霞宗门辟,孤禅海树凉。傥为新句偈,寄我亦何妨。

送僧入五氵曵

唐代 贯休

五氵曵江山寺,禅林境最伊。九年吃菜粥,此事少人知。
山响僧担谷,林香豹乳儿。伊余头已白,不去更何之。

偶作因怀大同道友

唐代 贯休

蛮木叶不落,微吟漳水滨。二毛空有雪,万事不如人。
df水平芳草,山花落净巾。天童好真伴,何日更相亲。

读贾区、贾岛集

唐代 贯休

区终不下岛,岛亦不多区。冷格俱无敌,贫根亦似愚。
青云终叹命,白阁久围炉。今日成名者,还堪为尔吁。

秋晚野居

唐代 贯休

僻居人不到,吾道本来孤。山色园中有,诗魔象外无。
霜禾连岛赤,烟草倚桥枯。何必求深隐,门前似画图。

闻大愿和尚顺世三首

唐代 贯休

王室今如毁,仍闻丧我师。古容图得否,内院去无疑。
岳鬼容中哭,松龛雪次隳。直须文五色,始可立高碑。
邺卫松杉外,芝兰季孟间。尽希重诏出,只待六龙还。
不疾成千古,令焚动四山。感恩终有泪,遥寄水潺潺。
师禀尽名卿,孤峰老称情。若游三点外,争把七贤平。
苦雾埋空室,啼猿有咽声。今朝益惆怅,曾沐下床迎。
贯休

贯休

贯休(832~912),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479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