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挽田太守母

挽田太守母

明代 黄衷

泉南忽报歌钟罢,彤管尊荣次第收。民社功名唐刺史,云霄志业汉诸侯。

虚疑海上三千岁,直过人间八十秋。销得西风多少恨,芝兰全绕读书楼。

诗人黄衷的古诗

送丁近斋赴阙

明代 黄衷

先生逸迹遍南服,先生逸气横梧竹。来处春衫翔鸾高,去日鹇花照围玉。

一家儒术百家宗,洪音纤响悬如钟。平生梦寐讵可即,石鼓冈前恰再逢。

盘薄冲襟百粤山,方壶古水临清颜。秀词巨轴石鼎后,钟王笔势参差间。

檄书缗算下诸州,谁言司计非雄猷。饩戎丰缩关数运,轺旌载许东南忧。

王事程期五月尾,潮风尚驾龙舟水。荔子疏筵玛瑙光,莺声未尽骊歌起。

□□□起天一方,武夷控引栖霞苍。君行无乃晋陵道,北望风蒲何渺茫。

题李都阃履历七首 其二 野狐庄

明代 黄衷

雕弧月满马如风,勇气争将贯日虹。鸣镝一声传虏首,不须重道二师功。

秋兴和郑希大 其九

明代 黄衷

庾公文誉满江关,每向清秋帐未还。祇有衣冠逢运泰,更无书剑赴时艰。

青山隐约家方远,白鸟夷犹水与闲。去住多岐终自定,龙门何必苦追攀。

次韵答东嵎云巢二宪伯七首 其三

明代 黄衷

翠烟横竹坐休文,带孔频移减臂分。有客肯来开玉局,傍谈犹足当参军。

和王大参四首 其一

明代 黄衷

小住迢遥王汉槎,怀中短刺适谁家。偶依书带庭前草,难应金围会里花。

字雁秋风声递远,甘棠春野绿交加。期君系肘征西印,肯避王阳石栈斜。

武夷纪游和东桥二首 其一

明代 黄衷

闻名浪得号希夷,孤枕云林未夷期。缥缈暂看浮黛浅,棱层偏觉带秋奇。

灵岩桂老蟾蜍满,古濑风轻舴艋迟。道士化将双白鹤,碧岑无路所从谁。

次韵答高吾见赠

明代 黄衷

东山隐逸还清望,南楚疮痍旧拊搔。落笔惯看飞鸟劲,出林时讶箨龙高。

将依五柳延三益,懒发孤樽侍二豪。著述最关经济事,牙签万轴座周遭。

园居杂兴四十三首 其二十五 郁李

明代 黄衷

花解冲寒放,将同白柰栽。粤人浑未识,呼作贺正梅。

子楚兰生韦庵坡山各以诗见贺残腊达荆次韵奉答二首 其一

明代 黄衷

十州名迹竟谁传,拟掷台章学醉眠。汤饼一杯仍岁晚,诗邮千里却春先。

阴功且愧黄承事,衰鬓何如白乐天。西墅东林多旧约,几时盘盏侍灯前。

遣疏

明代 黄衷

囊琴谁遣别沧洲,何限缁尘阅素秋。药裹不灵嫌遁尾,道书无诀了藏头。

山情或幸天心鉴,樗散宁希国论收。钓石黄湾明月里,未烦重买五湖舟。

园居杂兴四十三首 其二十三 荔枝

明代 黄衷

自冠莆阳谱,还栽野客家。所希收令实,未恨少名花。

次韵答丫山二首 其一

明代 黄衷

小构人知小隐家,晚山晴望总蒸霞。东皇自解怜樗散,乞与闲林数落花。

碌碌篇

明代 黄衷

碌碌困尘土,悠悠怀古先。落落悠逝波,灼灼皆英贤。

不见中山酝,一醉日已千。会须尽百醉,乾坤任回旋。

不见游仙枕,心往神翩翩。愿安霜雪颅,一梦周八埏。

红颜岂不佳,静志金石坚。白璧岂不佳,介士瓦砾捐。

文车拥华绣,露槿照荒壖。何如卖畚叟,冷笑生霞烟。

愚智均碌碌,吾人奚较然。支颐天全所,长玩秋水篇。

分得长安此去欲何依七韵送俞子宜 其一

明代 黄衷

郭门临祖道,晓旭动花光。似君去时面,眉间佳气黄。

兼程发湘水,计日见江乡。拜庆高堂上,春风萱草长。

山呼

明代 黄衷

武帐鸣飙秋气高,元戎扶醉较龙韬。谁家绿树朱门寂,不听山呼听百劳。

极桃

明代 黄衷

麻衣校理寓紫极,芳兰族迸朱极赤。酣晓微禽噤不鸣,离宫四月传新食。

璎珞攒柯最屈盘,中书门下暂相看。饕颐朵向醍醐侧,妒杀银笼透转丸。

贱生石塘周子以诗为寿次韵奉答

明代 黄衷

早衰清世愧称贤,渔籍闲名浪得先。花隐山房分绿野,鹤临风浦梦青田。

曾无酒数依金谷,祇有诗狂学玉川。看罢残棋惟袖手,贮君荣路策勋年。

送张太仆报绩

明代 黄衷

石桥行色属车分,晓入明光奏分勋。柱下直言传旧疏,卷中小雅变时文。

爱才每辍周南食,考牧常空冀北群。瘦骨未应愁伏枥,愿将千里试浮云。

用韵答俞四府咏雪

明代 黄衷

陂陀疑是陆沉馀,整整斜斜卷以舒。兔迹已迷三窟远,鸡声偏咽五更初。

梁园授简才何健,剡曲回舟兴亦疏。茶鼎晚来谁赏味,寒堂思杀渴相如。

失猫戏咏

明代 黄衷

窥禽时向屋山西,鹰爪狼牙百相齐。晓静或眠云母障,午晴曾落牡丹畦。

相随万水千山渺,不道前乡后里迷。某氏瓶罂谁复惜,社中无计制鼯鼷。

黄衷

黄衷

明广东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监江北诸仓,清查积年侵羡,得粟十余万石。历户部员外郎、湖州知府、晋广西参政,督粮严法绳奸,境内肃然。后抚云南,镇湖广皆有政绩。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语》、《矩洲集》等。► 627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