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东黄四景为族叔祖方轩先生赋 其三 品树成阴

东黄四景为族叔祖方轩先生赋 其三 品树成阴

明代 黄仲昭

吾家迁莆岁月深,旧栽品树参天青。况复先人多种德,直与兹树同敷荣。

庆流孙子昌而炽,适当品树成阴际。因知树乃德之符,神僧特识苍天意。

世运推移树已薪,祖宗德泽应长存。一德相承能不替,会看孙子重振振。

诗人黄仲昭的古诗

题四景山水图为李生时爵赋 其四 冬景

明代 黄仲昭

夜来积雪深,晓觉寒威逼。呼童棹扁舟,荡漾安所适。

隔溪有寒梅,欲访春消息。

登上清宫鹤归亭用赵松雪韵

明代 黄仲昭

揽衣一上鹤归亭,亭外奇峰晚亭青。无计可能医俗病,矢心期不愧山灵。

清音度曲莺啼树,碎影摇金月到庭。欲拂瑶琴奏山水,子期已去复谁听。

送僧石庵归饶州

明代 黄仲昭

上人自是云水踪,一瓶一锡西复东。参禅游遍京华寺,忽忆故乡天外峰。

满空凉露洗残暑,木杯晓发长河渚。吹醒禅心蘋蓼风,惊残诗梦梧桐雨。

一夜苍松偃故山,丛林法侣应知还。遥想山中旧猿鹤,相迎已出苍松关。

和林君时恭山居韵四首 其一

明代 黄仲昭

春入池塘草色新,吟边鱼鸟觉情亲。雨馀涧水流花出,恍惚桃源洞里人。

鲤湖纪游十首和先辈龚司训韵 其六

明代 黄仲昭

丹成八表任遨游,丹灶空存几度秋。欲丐灵丹换凡骨,不知仙子肯从否。

甲午季冬雨雪连旬公馀感触辄赋八绝 其六

明代 黄仲昭

寒威入夜彻吟帏,布被无温酒力微。谁念三边征戍苦,满天风雪卧戎衣。

具庆堂诗庆林季瑞税使伉俪寿六十 其一 次林太守韵

明代 黄仲昭

木公白发岸乌纱,金母酡颜映紫霞。老眼摩挲看流转,桑田渐满海东涯。

墨竹二首为林信传赋 其一

明代 黄仲昭

谁种琅玕傍碧溪,森森高节与云齐。春风养就林间实,留待丹山彩凤栖。

同昭武刘太守王贰守万通守游西峰寺三首 其一

明代 黄仲昭

青山一脉似游龙,山势将穷秀气钟。

己未九日乌山登高次刘静常郑藏庵东庵韵 其三 次藏庵韵

明代 黄仲昭

浮云漠漠拥遥岑,不解为霖空自阴。人事忽看今日改,菊花还作去年簪。

庙堂谁是忧民者,畎亩空怀爱国心。万斛闲愁何处遣,盈尊春酒不辞斟。

奉和姨夫方先生咏雪韵

明代 黄仲昭

阴云叆叇布遥空,六出纷纷四望同。万顷月华明彻夜,一天柳絮乱飘风。

光涵寰宇山河外,人在琼瑶世界中。三白由来嘉瑞兆,黎元又喜际年丰。

和丁石崖太守赠箕阳陈宪副致政诗六首 其二

明代 黄仲昭

鹦鹉在雕笼,日食非不腴。何如林间鹤,栖老苍松株。

先生早赋归,酌酒舞且歈。彼哉忧得丧,役役真鄙夫。

青云桥歌

明代 黄仲昭

世人行已多愧天,兴衰变幻如浮烟。程氏承家惟种德,世泽如水流蜿蜒。

笃生封君能述事,长桥特驾河之次。青云端望子成名,驷马何劳客题字。

忠壮云仍今几房,封君真足增前光。济人自是阴功厚,食报早见鹓雏翔。

春风射策金銮殿,敕使传宣催赐宴。冬官政绩帝所嘉,锦诰恩封人共羡。

积善由来庆有馀,从兹万里皆亨衢。行见公侯复其始,纷纷薄俗谁能如。

春深菊苗未发戏成

明代 黄仲昭

堪笑春风亦世情,菊畦偏后发生仁。工夫全向繁桃李,未暇分来寂寞滨。

芳草吟送李茂容归莆

明代 黄仲昭

都门积雨晴,芳草增新翠。岐路送君行,感之发长喟。

与君客京华,芳草几荣瘁。草色自年年,王孙归未遂。

高堂伤别离,昕夕几行泪。客心自凄然,况与芳草对。

君今别我去,所恨不同队。安能若芳草,处处随君骑。

凭君向高堂,寄声一相慰。游子倦风尘,久动乡关思。

早晚谢簪缨,归卧云中寺。众草歇芳时,行人会当至。

致仕归言怀效吴体四首 其二

明代 黄仲昭

媕阿媚世吾所惭,便寻旧隐南惭南。寸心静观元了了,众口可笑犹喃喃。

秋风世途双眼冷,夜雨吟窝孤梦酣。羹有溪鱼饭有粟,一饱岂必求肥甘。

题林君惟华秋江独钓图和李君唐英韵

明代 黄仲昭

托迹沧浪识者稀,海鸥汀鹭日相依。投竿一笑寒云暝,世事无心任落晖。

题子期听伯牙鼓琴图

明代 黄仲昭

不因钟子独知音,山水徒然托意深。千古高风招不返,伤心弗忍抚瑶琴。

题夏太常竹送周翠渠知广德州 其二

明代 黄仲昭

上苑琅玕高百尺,天恩浩荡饱曾沾。一枝带得銮坡雨,洒向南州散酷炎。

明妃词六首 其四

明代 黄仲昭

宫衣拭泪出金銮,万里边风拂面寒。举目不堪风土别,梦魂夜夜绕长安。

黄仲昭

黄仲昭

(1435—1508)明福建莆田人,名潜,号退岩居士,以字行。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以直谏被杖,谪湘潭知县,又改南京大理评事。后以亲不逮养,遂不出。弘治初起江西提学佥事。久之乞归,日事著述,学者称未轩先生。有《未轩集》、《八闽通志》等。► 53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