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朱熹
次韵判院丈雪意之作
端居岁复穷,闭户守冲澹。风阴原野悲,月黑庭除暗。
淅沥静先知,崩奔谁与探。坐想青瑶林,寒光生素艳。
奉同尤延之提举庐山杂咏十四篇 其四 栖贤院三峡桥
两岸苍壁对,直下成斗绝。一水从中来,涌潏知几折。
石梁据其会,迎望远明灭。倏至走长蛟,捷来翻素雪。
声雄万霹雳,势倒千嵽嵲。足掉不自持,魂惊讵堪说。
老仙有妙句,千古擅奇崛。尚想化鹤来,乘流弄明月。
训蒙绝句 人心道心三首 其一
自从载籍流传后,此是论心第一条。剖析精明为训切,如何心学尚寥寥。
赠傅得一
到处逢人说傅颠,相看知是几生前。直携北斗倾天汉,去年龙宫第二仙。
训蒙绝句 天
气体苍然故曰天,其中有理是为乾。浑然气理流行际,万物同根此一源。
训蒙绝句 卓尔
颜渊不日趋于化,此境宁容末学知。细诵师言强思索,独于博约语无疑。
闻季通德明诸友入山以诗迎之仍请先往观瀑布
胜友南窗底,看书老岁华。不因寒瀑响,肯到野僧家。
古径开能久,新亭去岂赊。跻攀那可缓,寂寞有雄夸。
方广睡觉次敬夫韵
风檐雪屋澹无情,巧作寒窗静夜声。倦枕觉来听不断,相看浑欲不胜清。
训蒙绝句 道
如何率性名为道,随事如由大路行。欲说道中条理具,又将理字别其名。
读道书作六首 其五
郁罗耸空上,青冥风露凄。聊乘白玉鸾,上与九霄期。
激烈玉箫声,夭矫餐霞姿。一回流星盻,千载空相思。
鹧鸪天(叔怀尝梦飞仙,为之赋此。归日以呈茂献待郎,当发一笑)
训蒙绝句 克己二首 其一
本体原来只是公,自将私意混其中。虽颜造圣无他事,惟在能加克己功。
书邵子尧夫游伊洛四首 其三
秋日□秋禾黍边,农家富贵自丰年。一箪鸡黍一瓢饮,谁羡王侯食万钱。
昨夕不知有雪而晨起四望远峰皆已变色再用元韵作两绝句 其一
朔风吹尽暮云平,室暖炉红睡达明。但怪朝来满山白,不知昨夜打窗声。
次韵潮州诗六首 山丹
昔游岭海间,几见蛮卉拆。素英漙夕露,朱蘤烂晴日。
归来今几年,晤对祇寒碧。因君赋山丹,悦复见颜色。
次刘明远宋子飞反招隐韵二首 其一
先生留落岁时多,气涌如山不易磨。却学幽人陶靖节,正缘三径起弦歌。
吴山高
行尽吴山过越山,白云犹是几重关。若寻汗漫相期处,更在孤鸿灭没间。
马上口占次敬夫韵
几日城中歌酒昏,今朝匹马向烟村。迎人况有南山色,胜处何妨倒一尊。
伯谏和诗云邪色哇声方漫漫
任从耳畔妍声过,特地胸中顺气萌。个里讵容思勉得,羡君一跃了平生。
送林熙之诗五首 其三
天理生生本不穷,要从知觉验流通。若知体用元无间,始笑前来说异同。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831篇诗文
行视武夷精舍作
岱山岩访陈世德光同年
即事偶赋
云谷二十六咏 其十七 挥手
石子重兄示诗留别次韵为谢三首 其二
伏读秀野刘丈閒居十五咏谨次高韵率易拜呈伏乞痛加绳削是所愿望 ...
读机仲景仁别后诗语因及诗传纲目复用前韵
之德化宿剧头铺夜闻杜宇
次韵陈休斋怀古堂
训蒙绝句 浴沂
训蒙绝句 吾无隐乎尔
元范尊兄示及十梅诗风格清新意寄深远吟玩累日欲和不能昨夕自白鹿 ...
祝孝友作枕屏小景以霜馀茂树名之因题此诗
次韵傅丈武夷道中五绝句 其五
次刘秀野蔬食十三诗韵 其十二 豆腐
题刘平甫定庵五咏 其五 寿穴
下元节假行视陂塘因与宾友挈儿甥出郭登山归赋二诗示子直春卿及折 ...
还家即事
宿石岊馆二首 其一
谢人送兰 其二
赠内弟程允夫三首 其一
读道书作六首 其二
渡兴乐江望祝融次择之韵
次季通昼寒亭韵二首 其二
赠上封诸老
公济和诗见闵耽书勉以教外之乐以诗请问二首 其一
督役城楼
次子有闻捷韵四首 其一
训蒙绝句 命二首 其一
屡游庐阜欲赋一篇而不能就六月中休董役卧龙偶成此诗
拟古八首 其二
双髻
过樟木镇晚晴二首 其一
题谢安石东山图
观祝孝友画卷为赋六言一绝复以其句为题作五言四咏 其四
读子厚步月诗时方闻吕伯恭讣后数日赋此
训蒙绝句 予欲无言
立秋日同子澄寺簿及佥判教授二同寮星子令尹约周君段君同游三峡过 ...
戏答杨廷秀问讯离骚之句二首 其二
题刘平甫定庵五咏 其三 山台
云谷二十六咏 其十 山楹
拟古八首 其七
益公道人相见信安道温陵旧游出示近诗因次其韵 其二
拜张魏公墓下
社后一日作
闻二十八日之报喜而成诗七首 其一
次秀野杂诗韵 其五 又五绝卒章戏简及之主簿
病中呈诸友
泉声次林择之韵
云谷二十六咏 其四 云关
丘子野表兄郊园五咏 其四 芭蕉
与诸人用东坡韵共赋梅花适得元履书有怀其人因复赋此以寄意焉
九曲棹歌
奉答择之四诗意到即书不及次韵 其二
池上示同游者
训蒙绝句 博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