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训蒙绝句 人心道心三首 其一

训蒙绝句 人心道心三首 其一

宋代 朱熹

自从载籍流传后,此是论心第一条。剖析精明为训切,如何心学尚寥寥。

诗人朱熹的古诗

残雪未消次择之韵

宋代 朱熹

脚底悲风舞冻鸦,此行真是蹑苍霞。仰头若木敷琼蕊,不是人间玉树花。

题安隐壁

宋代 朱熹

征车少憩林间寺,试问南枝开未开。日暮天寒无酒饮,不须空唤莫愁来。

次韵择之发紫溪有作

宋代 朱熹

明日振衣千仞冈,夜分起看月和霜。久知行路难如此,不用悲歌泪满裳。

游密庵分韵赋诗得绝字

宋代 朱熹

闽乡饶奇山,仙洲故称杰。巍然一峰高,复与众山绝。

传闻极目处,天水远明灭。万里倏往还,三光下罗列。

我来发孤兴,径欲跻嵽嵲。病骨竟支离,何当攀去辙。

读道书作六首 其三

宋代 朱熹

白露坠秋节,碧阴生夕凉。起步广庭内,仰见天苍苍。

东华绿发翁,授我不死方。愿言勤脩学,接景三玄乡。

读通鉴纪事本末用武夷唱和元韵寄机仲

宋代 朱熹

先生谏疏莫与传,忠愤激烈号旻天。却怜广文官舍冷,只与文字相周旋。

上书乞得聊自屏,清坐日对铜炉烟。功名驰骛往莫悔,铅椠职业今当专。

要将报答陛下圣,矫首北阙还潸然。属词比事有深意,凭愚护短惊群仙。

□言未秉太史笔,自幸已执留台鞭。果然敕遣六丁取,香罗漆匣浮桐川。

阴凝有戒竦皇鉴,阳剥欲尽生玄泉。明年定对白虎殿,更诵大学中庸篇。

训蒙绝句 心之官则思

宋代 朱熹

一身胡属此心微,只为能思择所为。底事虚灵成暗塞,独于物欲用其思。

穹林阁读张湖南七月十五夜诗咏叹久之因次其韵

宋代 朱熹

南岳天下镇,祝融最高峰。仰干几千仞,俯入一万重。

开辟知何年,上有释梵宫。白日照雪屋,清宵响霜镛。

极知瑰特观,仙圣情所钟。云根有隐诀,读罢凌长风。

晓步

宋代 朱熹

初日丽高阁,广步爱脩廊。重门掩秋气,高柳荫方塘。

闽海冬尚温,晏阴天未霜。坐悲景物殊,亦念岁时荒。

故园属佳辰,登览遍陵冈。宾游尽才彦,萧散屏壶觞。

别来时已失,怀思宁暂忘。宦游何所娱,要使心怀伤。

寄题梅川溪

宋代 朱熹

沧波流不极,上有一亩园。上人掩关卧,脩竹何娟娟。

虚堂面群峰,秀色摩青天。静有山水乐,而无车马喧。

人言市门子,往往苍崖颠。挥手谢世人,日中翔紫烟。

遗迹尚可觌,神交邈无缘。慨然一永叹,耀灵忽西迁。

褰裳下中沚,濯足娱清川。

和章国华祈雨呈平父诸兄三首 其二

宋代 朱熹

九重清夜仰昭回,旱魃知从何处来。不是幽人祈得雨,又烦丹诏走风雷。

游白鹿洞熹得谢字赋呈元范伯起之才三兄并示诸同游者

宋代 朱熹

岁月有环周,穷腊忽受谢。眷眷山水心,幸此朱墨暇。

招呼得良友,邂逅成夙驾。深寻故辙迹,喜见新结架。

永怀拾遗公,藏器此待价。横流诗书泽,下及杨李霸。

炎神抚兴运,制作流大化。石室万卷藏,纶言九天下。

规模未云远,荒茀良可诧。自非贤邑宰,谁复此精舍。

会当求敕赐,毕愿老耕稼。更与尽心期,临流抗风榭。

晨起对白二首 其二

宋代 朱熹

晨起候前障,白烟眇林端。白意方未已,后土何时乾。

倚竹听萧瑟,俯涧闻惊湍。景物岂不佳,所嗟岁已阑。

守道无物役,安时且盘桓。翳然陶兹理,贫悴非所叹。

训蒙绝句 其二

宋代 朱熹

困穷拂动虽天意,如舜何须增不能。上智虽明事之理,也须亲到事中行。

小均四景诗 其二

宋代 朱熹

古木被高荫,昼坐不知暑。会得古人心,开襟静无语。

涉涧水作

宋代 朱熹

幽谷溅溅小水通,细穿危石认行踪。回头自爱情岚好,却立滩头数乱峰。

次韵择之舟中有作二首 其一

宋代 朱熹

一江烟水浩漫漫,昨夜扁舟寄此间。共向船头望南北,不知何处是家山。

训蒙绝句 化二首 其一

宋代 朱熹

春冰融尽绝澌微,彻底冰壶烛万几。静对春风感形化,圣心体段盖如斯。

同张明府登凌风亭怀亭无咎

宋代 朱熹

日夕和风至,西山淡无姿。危亭极远眺,胜处良在兹。

忆昔亭令尹,青云乃心期。鞿羁不得骋,发此胸中奇。

前瞻千仞冈,俯视万顷陂。神襟一以旷,我志浩渺瀰。

飞车越沧浪,天风振裳衣。怀哉此焉薄,问讯无边辞。

今公岂不佳,宫商似前徽。相携岸晚帻,共此长相思。

枯木次择之韵

宋代 朱熹

百年蟠木老聱牙,偃蹇春风不肯花。人道心情顽似汝,不须持向我侬誇。

朱熹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831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