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黄遵宪
乌啼月落写哀思,剪发翻同练行尼。红泪洒来题赤字,不堪石阙独含悲。
日本杂事诗 其九十九
散路抛钱买路行,莲花妙法写铭旌。桐棺三寸如人立,易履相迎入化城。
晚渡江
扰扰悲生事,孤篷自往还。霞红眉欲笑,山绿鬓遥删。
鱼底星辰睡,鸥边天地闲。号咷矶外水,莫更向人间。
近世爱国志士歌 其一
今日共尊王,九原君知否?化鹤倘将来,摩挲柳庄柳。
海行杂感 其二
叠床恰受两三人,奁镜盂巾位置匀。寸地尺天虽局蹐,尽容稊米一微身。
己亥杂诗 其七十一
奉使虚闻结德车,却回无袖到长沙。青鸾传到东皇信,又泛蓬莱八月槎。
赠梁任父同年 其二
祛卢左字力横驰,台阁官书贴括诗。守此行锥三寸管,丝柔绵薄谅难支。
续怀人诗 其十五
东方南海妃呼豨,身是流离手采薇。深夜骊龙都睡熟,记君痛哭赋无衣。
奉命为美国三富兰西士果总领事留别日本诸君子 其二
占此江山亦足豪,凌虚楼阁五云高。人饶春气花多媚,山入波流地尚牢。
六代风流馀蜡屐,百家磨炼惜名刀。廿年多少沧桑感,尽日凭栏首重搔。
新嘉坡杂诗十二首 其三
花离不成国,黔首尚遗黎。家蓄獠奴段,官尊鸭姓奚。
神差来却要,天号改撑犁。益地图王母,诸蛮尽向西。
己亥杂诗 其二十九
窅娘侧足跛行苦,楚国纤腰饿死多。说向妆台供媚妾,人人含笑看梨涡。
京师
郁郁千年王气旺,中间鼎盛数乾嘉。可怜一炬成焦土,留与东京说梦华。
鸲鹆来巢公在野,鸱鸮毁室我无家。登城不见黄旗影,独有斜阳咽暮笳。
日本杂事诗 其一四五
雪泥深尺护檐牙,瓦背浓阴四角遮。不用茅龙衣屡换,一年一度屋开花。
近世爱国志士歌 其十一
鸡鸣晓渡关,鸟楼夜系狱。长歌招和魂,一歌一声哭。
己亥杂诗 其二十六
野外团焦岭上田,世传三十子孙千。元时古墓明朝屋,上覆榕阴六百年。
纪事 其四
某日戏马台,广场千人设。纵横乌皮儿,上下若梯级。
华灯千万枝,光照绣帷撤。登场一酒胡,运转广长舌。
盘盘黄须虬,闪闪碧眼鹘。开口如悬河,滚滚浪不竭。
笑激屋瓦飞,怒轰庭柱裂。有时应者者,有时呼咄咄。
掌心发雷声,拍拍齐击节。最后手高举,明示党议决。
舟中骤雨
极天唯海水,水际忽云横。云气随风走,风声挟雨行。
鹏垂天欲堕,龙吼海齐鸣。忽出风围外,沧波万里平。
初闻京师义和团事感赋 其一
无端桴鼓扰京师,犹记昌陵鼎盛时。今日黄天传角道,非徒赤子弄潢池。
冠缨且教宫人战,绣镼还充司隶仪。昼夜金吾曾不禁,未知盗首定何谁?
群公 其一
群公衮衮各名声,一死鸿毛等重轻。事事太阿权倒授,人人六等罪分明。
兵威肯薄牵牛罚,党论犹嗟走狗烹。闻道谏臣归骨日,柳车迎拜极哀荣。
日本杂事诗 其一二一
朝曦看到夕阳斜,流水游龙斗宝车。宴罢红云歌绛雪,东皇第一爱樱花。
寄四弟 其一
雏雁毛羽成,各各南北飞。与君为兄弟,义兼友与师。
师严或伤和,肝鬲君所知。阶前百尺桐,浓绿侵须眉。
树根两坐石,一平一嵚崎。我坐拾落叶,君立攀高枝。
此读彼吟哦,形影常相随。有时隔屋语,亦复穴壁窥。
当时忘此乐,亦已乐不疲。人生欢聚时,何知苦别离。
黄遵宪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汉族客家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490篇诗文
日本杂事诗 其十一
日本杂事诗 其一○八
日本杂事诗 其一三二
己亥续怀人诗 其二
日本杂事诗 其一八七
养疴杂诗 其十四
六用前韵 其二
日本杂事诗 其一二七
上海喜晤陈伯严
己亥杂诗 其三十五
寓章园养疴
台湾行
三哀诗 其一 袁爽秋京卿
己亥杂诗 其七十九
续怀人诗 其六
日本杂事诗 其一三三
日本杂事诗 其一一二
己亥杂诗 其七十二
己亥续怀人诗 其六
己亥续怀人诗 其四
日本杂事诗 其一○二
锡兰岛卧佛 其三
近世爱国志士歌 其三
日本杂事诗 其九十四
己亥续怀人诗 其二十三
别张简唐思敬并示陈縡尚元焯 其二
己亥杂诗 其三十九
为何翙高兵部藻翔题象山图 其四
九姓渔船曲
己亥续怀人诗 其五
日本杂事诗 其一二○
铁汉楼歌
养疴杂诗 其七
日本杂事诗 其一三七
己亥杂诗 其八十三
己亥续怀人诗 其十六
为诗五悼亡作
日本杂事诗 其十三
寄题陈氏峥庐 其二
新嘉坡杂诗十二首 其八
由潮州溯流而上驶风舟行甚疾
乱后归家 其二
己亥杂诗 其六
游潘园感赋
赠梁任父母同年 / 题梁任父同年
己亥杂诗 其七十七
八月十五夜太平洋舟中望月作歌
宫本鸭北索题晃山图即用卷中小野湖山诗韵
己亥续怀人诗 其十五
到广州
水滨
杂感·大块凿混沌
寄女 其一
将至潮州又寄诗五
近世爱国志士歌 其五
再述 其五
为何翙高兵部藻翔题象山图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