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黄遵宪
惊天重鼓女娲簧,横逼君弦变履霜。跪地习闻提冒絮,夺门祸遂起萧墙。
日中倾蜺何无忌,海外医龙竟有方。闻道八神齐警跸,人间早既唱《堂堂》。
感事 其七
师未多鱼遂漏言,如何此事竟推袁?柏人谁白孱王罪?改子终伤慈母恩。
金玦厖凉含隐痛,杯弓蛇影负奇冤。五洲变法都流血,先累维新案尽翻。
拔自贼述所闻 其二
朝倾百斛酒,暮饱千头羊。时时赌博簺,夜夜迎新娘。
岁暮怀人诗 其二十八
教儿兼习蟹行字,呼婢闲调鴂舌音。十载蓬莱作仙吏,公庭花落屋庐深。
天津纪乱十二首 其十二
古有蚩尤雾,师君又水仙。未闻君金狄,几欲死苍天。
照影神人镜,弹词瞽女弦。并归《妖乱志》,传述太平年。
岁暮怀人诗 其七
岛夷史读《吾妻镜》,清庙书传《我子篇》。写取君诗图我壁,自夸上下五千年。
日本杂事诗 其一○○
乌啼月落写哀思,剪发翻同练行尼。红泪洒来题赤字,不堪石阙独含悲。
日本杂事诗 其一九五
西京城比锦宫雄,吴织何如汉织工?菊叶葵枝盘大绿,飞鱼天马簇真红。
己亥续怀人诗 其二十三
背负灵囊欲大包,东西游说日譊譊。冶佣酒保相携去,幸免门生瓜蔓抄。
再述 其一
誓师仗钺大王雄,虐使连声詈宋聋。万国谈瀛惊创见,八方震电怒环攻。
寇来直指齐云观,兵起谁张救日弓?况是黑龙江上月,旌旗光照血波红。
己亥杂诗 其二十四
筚路桃弧展转迁,南来远过一千年。方言足证中原韵,礼俗犹留三代前。
杂感 其四
周公作《礼乐》,谓矫世弊害。》皇焚《诗》、《书》,乃使民聋瞆。
宋祖设书馆,以礼罗措大。吁嗟制艺兴,今亦五百载。
世儒习固然,老死不知悔。精力疲丹铅,虚荣逐冠盖。
劳劳数行中,鼎鼎百年内。束发受书始,即已缚杻械。
英雄尽人彀,帝王心始快。岂知流寇乱,翻出耰锄辈。
诵经贼不避,清谈兵既溃。儒生用口击,国势几中殆。
从古祸患来,每在思虑外。三代学校亡,空使人材坏。
天津纪乱十二首 其五
露布明光奏,翻夸土气扬。执戈童卫国,麾扇女勤王。
赤手能擒虎,红头看烂羊。伤心骄愤诏,雪耻报先皇。
日本杂事诗 其一六五
是何虫豸竟能医,药笼同收败鼓皮。搜得龙官方外药,补笺《脚气集》中诗。
感事 其五
父子相从泣狱扉,老翁七十荷征衣。一家草索看生缚,三寸桐棺待死归。
凿空虚槎疑汉使,涉江奇服怨湘妃。可怜时后才无几,瓜蔓抄来摘更稀。
续怀人诗 其十二
几年辛苦赋同袍,胆大于身气自豪。得失鸡虫何日了,笑中常备插靴刀。
海行杂感 其三
青李黄甘烂熳堆,蒲桃浓绿泼新醅。怪他一白清如许,水亦轮回变化来。
由输舟抵天津作
遥指天河问析津,茫茫巨浸浩无垠。华夷万国无分土,人鬼浮生共转轮。
敌国同舟今日事,太仓稊米自家身。大鹏击水南风劲,忽地吹人落软尘。
日本杂事诗 其一三三
零落街头羽板稀,已捐团扇过时衣。儿时嬉戏都如梦,不见翩翩蛱蝶飞。
春暮偶游归饮人境庐
某水某山我故乡,今时今日好容光。频年花事春三月,独我蓬飘天一方。
门外骊驹犹在道,堂前燕子稳栖梁。金盆月艳蒲萄缘,便拟狂飞千百觞。
日本杂事诗 其九
女王制册封亲魏,天使威仪拜大唐。一自覆舟平户后,有人裂诏毁冠裳。
黄遵宪
黄遵宪(1848年4月27日~1905年3月28日)晚清诗人,外交家、政治家、教育家。字公度,别号人境庐主人,汉族客家人,广东省梅州人,光绪二年举人,历充师日参赞、旧金山总领事、驻英参赞、新加坡总领事,戊戌变法期间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抚陈宝箴推行新政。工诗,喜以新事物熔铸入诗,有“诗界革新导师”之称。黄遵宪有《人镜庐诗草》、《日本国志》、《日本杂事诗》。被誉为“近代中国走向世界第一人”。 ► 490篇诗文
感事 其八
不忍池晚游诗 其四
纪事 其八
述闻 其七
己亥续怀人诗 其七
日本杂事诗 其五十四
五禽言 其三
游箱根 其二
岁暮怀人诗 其三十六
今别离 其四
岁暮怀人诗 其三十一
述闻 其四
书愤 其四
九姓渔船曲
登巴黎铁塔
日本杂事诗 其七十
日本杂事诗 其二十五
久旱雨霁丘仲阏过访饮人境庐仲阏有诗兼慨近事依韵和之 其二
岁暮怀人诗 其三十二
玄武湖歌和龙松岑
日本杂事诗 其一四八
香港感怀十首
日本杂事诗 其七十七
别张简唐思敬并示陈縡尚元焯 其一
日本杂事诗 其九十三
己亥杂诗 其十七
海行杂感 其十一
己亥杂诗 其五十八
为诗五悼亡作
乙丑十一月避乱大埔三河虚四首 其一
五禽言 其二
为何翙高兵部藻翔题象山图 其四
己亥杂诗 其八十
己亥杂诗 其四十七
己亥杂诗 其四十五
近世爱国志士歌 其九
闻车驾又幸西安
日本杂事诗 其三十五
日本杂事诗 其五十九
寓章园养疴
天津纪乱十二首 其一
天津纪乱十二首 其六
养疴杂诗 其八
己亥杂诗 其三十二
偕叶损轩大庄夜谈
岁暮怀人诗 其三十五
京师
日本杂事诗 其一二一
日本杂事诗 其五
述闻 其二
奉命为美国三富兰西士果总领事留别日本诸君子 其二
拔自贼述所闻 其四
日本杂事诗 其一九八
南汉修慧寺千佛塔歌
忆胡晓岑
己亥杂诗 其五十二
过安南西贡有感 其五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