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汤文明惠并头葵花二株口占十绝 其一

汤文明惠并头葵花二株口占十绝 其一

明代 黄佐

缥蒂同心葵十寻,日华浮动朵云深。江湖为尔怀霄汉,三月长安正绿阴。

诗人黄佐的古诗

凯歌词十首 其三

明代 黄佐

氛祲全销玉剑寒,鲸鲵京观筑如山。风生虎帐刁斗静,日照龙江旌旆闲。

瑟调曲四首寿陈天游府尹 其四

明代 黄佐

天阍洞开何嵯峨,太仪发轫升峨霞。麟车翩翩鸣凤珂,仙之人兮纷如麻。

俯望南极行且歌,彤狐瑞彩映若华。九阳晞目炯不遐,注我锦席生黄芽。

千年桃实如枣瓜,荐以云液朱颜酡。琅璈柯笛参灵鼍,岁岁年年仙赏多。

崇德楼怀古八首为彭城马子津赋 其七

明代 黄佐

嗟我恭敬心,乃在桑梓阴。谁谓先庐小,广居中自深。

芝兰满阶戺,四壁书与琴。挺挺白眉杰,修治垂自今。

祖陵祇役次阳峰大宗伯韵

明代 黄佐

渺渺金陵向楚东,雪晴山色更青葱。淮流入泗知天险,陵树连云觉地雄。

王事不辞丹峤远,旅怀惟恐绿尊空。容台回首过逢地,吹彻鸾箫月满蓬。

秋日登镇海楼有作呈同游东庵徐宪副顾小泾刘鱼洲二佥宪

明代 黄佐

飞楼镇重溟,凿翠倚太清。翩然翠云上,玉京连五城。

绮户环日月,丹梯殷雷霆。秋风左右至,松桧皆金声。

留连紫霞赏,慷慨沧洲盟。俯视几席下,茫茫尽尘缨。

鳌极莽安在,鲸波浩难平。

送乡同年廖大尹任之临武

明代 黄佐

积雨逢初霁,怀归此送行。武江随潦净,秀石与云横。

舄化双凫远,琴随一鹤清。唐羌为宰日,汉道正休明。

游金山次刘太守士奇韵

明代 黄佐

宝地纡玄览,雌途拥梵僧。风烟途里合,江海一桴乘。

树色依山见,云光带雨升。象溟迷浴景,龙钵变炎蒸。

望阙频回首,忧时更拂膺。凄凉非楚客,萧瑟问吴绫。

赠邵端峰方伯之山东六首 其三

明代 黄佐

迢迢泰山阿,郁郁古尼丘。明明阙里祀,滔滔洙泗流。

凤德衰矣夫,谁其为东周。衮章俨如在,俎豆万春秋。

君子孝岂匮,欲言惧招尤。建藩自兹往,我心正悠悠。

早秋即事

明代 黄佐

玉露无端下碧空,飞飞霞鹜望何穷。人游禁籞千花里,秋在梧桐一叶中。

冰簟梦回犹客暑,云屏声动忽雄风。豳图赋就无由达,还待鸣珂紫殿东。

夏夜对月用张曲江韵四首 其一 十五夜

明代 黄佐

寂寞朱明夜,团圆皓月时。谁云千里隔,自咏九龄诗。

影带河山迥,光含雾露滋。本来长皓皓,不为夏云移。

天开图画亭

明代 黄佐

突兀茅斋跨石台,玉杯瑶席倚云开。天边湘色褰帷入,地底漓江逐马来。

北极自勤瞻阙梦,西山谁有济时才。侧身天地酣歌里,鸿雁冥冥首重回。

梦游罗浮作

明代 黄佐

银殿瑶池尽列仙,良常西入耀真天。霞随葛令飘青玉,雨为麻姑洒白莲。

符竹萧萧桃洞月,星松袅袅石楼烟。苍龙溪上山卿梦,又度清宁二百年。

浣俗轩五首为孙德谦 其三

明代 黄佐

同调子鸣鹤,异臭谁断金。皎皎嘉石阳,肃肃棘树阴。

循除听流水,钩帘见鸣禽。啸傲层轩内,聊用洗我心。

内阁前迎春花开有述

明代 黄佐

春丛照眼见轻黄,玉署裁诗觉兴长。唐苑错教催羯鼓,汉宫徒自斗仙装。

龙池日转才分色,凤阁风来细认香。何事偏承天泽早,结根元自五云傍。

游燕子矶次养斋韵

明代 黄佐

北去南来未拂衣,徒闻燕子有渔矶。沧江白鸟随潮迥,野寺黄花对酒稀。

清夜自悬徐孺榻,尘襟思浴鲁城沂。天峰秖是松声在,谁伴先生弄月归。

感秋三首时洪都兵变予方种菊东篱有终焉之志因赋此诗

明代 黄佐

秋风萧瑟起千山,篱外黄花自作闲。冠盖何年通宛洛,鼓鼙连日动乡关。

风尘不入窗间岫,世事能彫镜里颜。闻道日边佳气在,都人长望属车还。

舟度彭蠡遇风作

明代 黄佐

奔策遵玄渚,扬帆向紫都。遥林吹地籁,巨浪舞天吴。

汇泽开长道,风飙动壮图。扶摇自有适,何必美游凫。

花朝写怀

明代 黄佐

雨后园林生午凉,登台持酒兴偏长。遥山带日曈昽碧,曲径浮花淡荡香。

蓟北昨曾妆玉节,潮南今复动牙璋。春来驿使传消息,却喜蓬莱是帝乡。

腊月立春感怀次梁南皋韵三首 其二

明代 黄佐

粤城歌吹晓纷纷,隐几萧条实纷闻。生菜又从年里见,彩花曾向御前分。

有情北雁随迟日,无赖西郊自密云。最羡梁鸿诗律好,五噫何事怅离群。

沙洲草堂四首为欧氏题 其三

明代 黄佐

鲈鳜初肥风满林。海天寥廓绝拿音。一声老鹤掠舟去,月出沙明蒲稗深。

黄佐

黄佐

(1490—1566)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62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