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夏夜对月用张曲江韵四首 其一 十五夜

夏夜对月用张曲江韵四首 其一 十五夜

明代 黄佐

寂寞朱明夜,团圆皓月时。谁云千里隔,自咏九龄诗。

影带河山迥,光含雾露滋。本来长皓皓,不为夏云移。

诗人黄佐的古诗

席中赠伦彦蕃

明代 黄佐

看君意气薄青霄,京邸相逢即久要。凤沼每传贤父子,雁行多在圣明朝。

虹横楚水朝看剑,月满吴门夜听潮。何事春明携手地,满堤垂柳正萧萧。

赠邵端峰方伯之山东六首 其五

明代 黄佐

海榴发岩楹,葳蕤含景鲜。茭萼蕤阳光,亭午丹欲然。

萧瑟岁寒节,缅怀中兴年。雍齿反婴僇,丁公顾能全。

如彼荧荧者,乃矜一朝妍。缄书持赠君,何由达灵荃。

喜雨次陈茶山韵二首 其一

明代 黄佐

献岁初逢雨,随车且泽民。小楼听到晓,幽谷见回春。

燕雀依巢静,鱼龙出浪频。沧洲理烟艇,蓑笠定随人。

沙洲草堂四首为欧氏题 其四

明代 黄佐

朔风潇潇沙欲飞,翠凫黄犊寒相依。古梅一夕倚檐发,吾爱吾庐春已归。

海珠别方塘汪宪副

明代 黄佐

海珠山下寒潮生,击鼓放船君生行。酾酒千巡谷鸟啭,粤城十月江花明。

碧鸡金马在何处,游子孤臣俱有情。此去登临不同赏,倚楼诗句向谁成。

珠江夜别亲友

明代 黄佐

祖帐循珠浦,离杯对玉轮。分襟移鹢首,鼓棹动龙鳞。

剑气千年合,风期万里亲。只应开阁待,今有汉平津。

草堂与诸生二首 其二

明代 黄佐

采菊登高冈,崎岖行苦饥。顾见坂田中,粲粲金满枝。

芳馨不在远,中心胡乃遗。缅怀王子乔,弃俗乘云螭。

寄言青鸾鸟,瑶华杳难期。蹠实会有程,排虚非所知。

县圃不可即,仙夫诚已希。白榆何历历,无根自相依。

霣地硁然石,乃为人所嗤。

兴安道中

明代 黄佐

放浪沧洲客,迟回桂水春。密云虚碍马,芳草远随人。

野阔啼莺树,山多佩犊民。戍歌愁听汝,荒服几时新。

同年会以新秋同年雅集为韵六首在会者顾佥宪溱刘佥宪乔余给谏经梁 ...

明代 黄佐

碧山金琅玕,彩凤日翔集。气谊有不同,咫尺宁相及。

主歌白驹劝,宾赋长鲸吸。醉来愿天游,海月期俯拾。

褰衣渺然去,玉露沾涂湿。

秋夜梦后作

明代 黄佐

疏槐宫院罢朝天,淮海干戈有岁年。未厌西风吹几杖,每依南斗望楼船。

新丰车马黄尘里,故国园林白露前。归梦忽醒寒漏迥,绮窗斜挂玉婵娟。

赠梁明仲

明代 黄佐

都门杨柳映愁生,久客怀归此送行。乡梦昔曾随去马,春光今已别流莺。

舟移北渚龙光窅,路入南天剑气明。他日一尊寻旧约,白云溪上濯尘缨。

赠邵端峰方伯之山东六首 其二

明代 黄佐

端峰倚天日,氛氲罗秀色。肤寸蒸为云,触彼泰山石。

龙惟合变化,谁不愿甘泽。久谢承明庐,居然服逢掖。

行行二十载,岂惟六月息。古调终有谐,今见垂天翼。

重午谩兴

明代 黄佐

萧艾青青烟雨中,锦囊谁与奏中风。骖驔骏骑来燕市,迢递翔鶤仰汉宫。

竹叶谩随人意绿,榴花孤倚客窗红。去年此日衡门下,笑看菖蒲碧涧东。

咏耳目齿三首次顾东桥韵 其二

明代 黄佐

长留双睫待韶华,学易行年已渐加。窗里自分淮海岫,雾中谁看蒋陵花。

图传九局寻犹见,树带千崖望却遮。更把五弦挥一曲,飞鸿南去是天涯。

南归途中杂诗二十二首 其九

明代 黄佐

枸杞翘翘杂浅莎,呼童采摘不嫌多。若令牵路来车马,纵有雕盘柰尔何。

与养斋宗伯同年登牛首山

明代 黄佐

风籁萧萧惬远游,青山当夏却疑秋。即看天阙参差近,已觉星槎汗漫浮。

室里静观孤塔影,阶前清挹大江流。咏归亦是城南路,不道张衡有四愁。

粤王台怀古二首用王李二子韵 其二

明代 黄佐

百年天地静风尘,吊古临觞莫怆神。鸟雀似闻弦管夜,云霞犹见绮罗春。

湟关北去元通汉,肄水南来不向秦。绝胜楚台暮摇落,白蘋空对独醒人。

春阴诵杜诗有感

明代 黄佐

鸟得春光早,花因日色迟。诵公诗自得,嗟此意谁知。

隐几瑟绵裌,销愁仗酒卮。风寒氛祲里,灵雨到何时。

三穷啚诗时九首为周侍御同年 其七

明代 黄佐

霜蹄肃皇路,云翼腾天池。旭日送檐鹊,秋风飘桂枝。

憟憟未亡人,幸此光荣时。驱车向京洛,宾兴有程期。

山川复悠邈,离忧良在兹。

五日即事和右溪韵

明代 黄佐

麦风梅雨逐人来,犹有榴花照眼开。京国乍尝新角黍,庭闱还忆旧蒲杯。

越山渺渺羊求径,燕树依依郭隗台。欲献重瞳丝万缕,试看云气向蓬莱。

黄佐

黄佐

(1490—1566)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62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