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暮春赠别李仪部四首 其四

暮春赠别李仪部四首 其四

明代 黄佐

荔子红时风满枝,彤云飘忽望京师。瑶坛晓日銮舆度,珠树微凉彩仗移。

北阙已新周典礼,南宫曾识汉官仪。十年畎亩丹心在,跂尔承恩向玉墀。

诗人黄佐的古诗

集杜句赠右溪伦子

明代 黄佐

晚来幽独恐伤神,相送柴门月色新。卜筑应同蒋诩径,名家莫出杜陵人。

侍臣缓步归青琐,鸣玉朝来散紫宸。南极一星朝北斗,勿云江汉有垂纶。

春日有怀草堂效白沙

明代 黄佐

乾坤纳纳藏春处,草木欣欣向暖时。消日只须移钓艇,留人惟共咏陶诗。

浴沂有志群曾点,浮海何心独仲尼。最是闲行观物态,晚来栖鸟在深枝。

崇德楼怀古八首为彭城马子津赋 其七

明代 黄佐

嗟我恭敬心,乃在桑梓阴。谁谓先庐小,广居中自深。

芝兰满阶戺,四壁书与琴。挺挺白眉杰,修治垂自今。

戏赠杨中允二首 其二

明代 黄佐

梅花未发菜花香,坐到东风日渐长。买菜供餐无那少,寻梅沽酒只消狂。

人日雨霁出门志喜

明代 黄佐

王春听旧雨,人日见新晴。万户笙歌沸,千山紫翠明。

和风匀柳色,淑气入莺声。所喜青阳动,休嗟白发生。

幽居洞

明代 黄佐

珞珞郑太玉,编茅此幽居。使隐逐羽客,鹤来聆道书。

密竹海日照,幽花松露濡。彼美逍遥子,抟扶安所如。

子夜四时歌八首 其一

明代 黄佐

采桑南陌去,共欢桑下嬉。归来理机素,成匹待何时。

元旦志喜

明代 黄佐

淮甸云霞出海东,秣陵花柳遍吴中。爆雷香雾千门晓,化日和风万里同。

建礼共欣王道泰,开基惟仰皇图隆。麟蒲杯里年年寿,又见慈颜一醉红。

送晋宁张知州

明代 黄佐

鹇袍镂带剖麟符,此日官为州大夫。冀北风云方快睹,滇南山水更长途。

心胸洁可兼天净,政化平堪辟地芜。吏散閒庭无一事,张衡还拟赋三都。

秋怀集古句四首 其三

明代 黄佐

挥杯劝孤影,孤影中自恻。浊酒且自陶,为君长叹息。

青苔依空墙,芳尘凝瑶席。感叹何时平,含情弄柔瑟。

遗响飞青天,青天何历历。云霞妆夕霏,回风吹四壁。

君怀良不开,冰玉徒贞白。

赠别黄武进同年

明代 黄佐

武进仙凫驻,三年报政成。阎闾无复叹,山水有馀清。

渺渺舟楫去,苍苍霜月明。停云时隐几,河汉欲三更。

八美诗八章章八句美同馆八君子也分携眷恋聊宣别情云尔 其一 张 ...

明代 黄佐

水南鸾凤姿,栖心向丹霄。兰台聊大隐,尘埃视金蜩。

诒我一束诗,灿灿英琼瑶。容辉在寤寐,鄙吝犹自销。

郊祀斋居大兴隆寺与懋贤举之绳武三太史同赋二首得旗字 其一

明代 黄佐

大驾迎天早练时,端门灯起禁钟迟。春回御气通黄道,夜静神飙闪翠旗。

龙骑肃分千陛戟,鹤群寒并一禅枝。泰坛却忆追趋地,云捧珠宫月满墀。

泰泉山中赠伦王二子

明代 黄佐

金涧绕青林,瑶空出翠岑。烟霞供永啸,松竹入长吟。

春度莺犹在,杯香客每深。随时共幽赏,吾未倦登临。

英德别杜生兄弟

明代 黄佐

扁舟六月度浈水,英德县前鲈已肥。别尔弟兄难废酒,驱人岐路易沾衣。

沧江急雨群龙出,古峡闲云独鹤飞。返棹相看情不断,倚门真觉梦同归。

草堂饯别诸生偶成三首 其一

明代 黄佐

篱边野外多众芳,中有松柏参天长。落花游丝白日静,玉杯锦席高云凉。

舟辑渺然自此去,人生会合不可常。卧龙跃马俱黄土,金谷铜驼非故乡。

临江道中

明代 黄佐

荞麦花开山翠飞,腰镰翁孺愁飞依。金川道上风浪急,玉笥山前烟火微。

长鲸已堕黄石矶,大将犹搴龙虎旗。翩然扬袂者谁子,陌上酣歌缓缓归。

禀台石室隋志本名定山林惟乔以为别号赋诗赠之

明代 黄佐

守玄栖定山,夙禀海鹤姿。周眄禀台外,巽坎涣以驰。

乘猋溯江汉,帝乡良可期。而吾谢尘坌,所信惟在斯。

抗志逮莘野,述业遵仲尼。委怀缅云月,琴书恒自怡。

彼流正浪莽,此定焉能移。陟岵谅有慕,采芳多紫芝。

持此北堂寿,愿言越期颐。

对月二首 其一

明代 黄佐

旅馆维舟后,江天入望时。兔蟾当北斗,乌鹊绕南枝。

只恐金波溢,宁教玉漏迟。火云消已尽,真觉近秋期。

粤台怀古四首分韵得幽字 其三

明代 黄佐

对酒烟霞晚,裁诗天地秋。坐闻松籁迥,行爱桂岩幽。

大泽龙蛇远,荒台鹿豕游。向来南海尉,辛苦事嬴刘。

黄佐

黄佐

(1490—1566)明广东香山人,字才伯,号泰泉。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出为江西提学佥事,旋改督广西学校。弃官归养,久之起右春坊右谕德,擢侍读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与大学士夏言论河套事不合,寻罢归,日与诸生论道。学从程、朱为宗,学者称泰泉先生。所著《乐典》,自谓泄造化之秘。卒,赠礼部右侍郎,谥文裕。► 62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