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霍与瑕
山城春已度,水国花仍好。迟日到花明,炎风入院早。
有客忽携琴,为余理清操。不奏南风调,偏写离人抱。
我聆客琴音,心绪为颠倒。
山斗遗思 其二
奕奕古愚翁,巍科冠闽中。膴仕主春闱,藻鉴知钜公。
借惠我海邦,卓然斯文宗。珍重在人伦,依稀回淳风。
奇识兼异政,口碑今尚丰。
泊丈亭寄翁见海中丞 其一
去岁招携过小亭,一冬景物可幽情。为寻方外烟霞侣,却值人间月旦评。
笑语移时疑俗态,溪山千古订新盟。自怜野鹤身常瘦,只影凌风天外行。
秋江送远 其三
三代同行直道,五溪原自淳风。何啻攀辕堕泪,纷纷图像鸠工。
寿陈唐山七十一 其一
年来泽国滨,纷纷结五云。人言贤者隐,岂知多是君。
君抱兰玉质,四远播馨芬。古木发春华,斐然质有文。
立春和卢星野方伯韵杂兴 其十一
春诗无次序,聊寄旧同袍。蚁吠声何巨,鹪飞翼更高。
看花迷雾眼,掩镜有霜毛。落落长吟兴,除非借酒豪。
鸿映闽逵 其二
话别正悬三岛月,赠行聊借五溪云。云横清海波踰静,月满黄连酒更芬。
有客中流新击楫,何人塞北旧空群。寒江唱罢采莲曲,一曲秋风远送君。
一杯亭春望 其二
上上一杯亭,春愁渺无际。公子有芳园,故侯罗甲第。
微风荡绿杨,瑞蔼飘红桂。千红与万绿,滚滚颓波逝。
惜春春不留,凭槛歌凌厉。一杯复一杯,月华如可憩。
送叶养直归龙山 其三
西石终吾隐,东皋与尔登。笑谈花底坐,丝管竹间腾。
羊仲联三径,龟书抵十朋。年来閒讨论,时得问多能。
论诗呈双鱼 其四
国风虽离乱,时闻平淡音。降及离骚作,哀思不可任。
驰骋不可御,纵横更莫伦。遂为词赋祖,精华世所歆。
嗟哉铁石肠,徒寄此璆琳。
江南弄八景 其八 西淋返照
江天漠漠白鸥飞,绿野漫漫堤树微,怀人独立晚忘归。
晚忘归,发孤啸。望西淋,馀返照。
步韵送古林何老先生北上 其三
谁云京国路迢迢,一道长虹驾玉桥。正是风云新际会,好将霖雨答清朝。
邵少湄折柬有楼台将送暑凉露报新秋之句用何诗飘洒欣然余怀走笔答 ...
楼台将送暑,关塞已迎秋。月色天街近,风香水阁浮。
花开莲子唱,风引竹枝讴。此夕正七夕,能来同写忧。
豁然楼燕集
绿野堂开绿水滨,烟花三径足清真。蓬莱东去无多远,我欲从公一问津。
得同亭杂咏 其七
无事太从容,清宵坐得同。好风来桂圃,明月照藜涌。
林影筛衣碎,花香入酒醲。莫歌丛桂树,人在小山东。
夏日宾馆独酌
柴门竹径昼沉沉,小院周围绿沉林。岁稔独怜丹荔少,春归偏恨碧桃深。
清歌倚瑟无人和,白酒迎风只自斟。山外有时荷蒉过,似来潜听伯牙音。
二月二十一日清明如樵展扫 其三
清明山务急,四远集纷纷。雾里縠如雾,云中女似云。
采茶歌自细,隔叶语微闻。断尽征人目,罗敷正不群。
一杯亭春望 其一
上上一杯亭,春风何浩浩。今朝柳叶新,昨日梅花缟。
匆匆岁月徂,人生容易老。游子惜春辉,王孙怨芳草。
芳草年年绿,红颜不再好。一杯复一杯,聊以宽怀抱。
岐山亲家东厅雅叙走笔 其二
女眷集中堂,东厅宴绿郎。幽花谁共赏,时果自生香。
过午酒无量,迎秋诗欲狂。况有高人在,遐心天际翔。
游罗浮和宝潭十绝 其五
篮舆冲雨陟间关,百里莎茵送往还。寄语王孙莫归去,春风今始到青山。
盍簪楼杂咏十首 其一
小搆临幽僻,衡门昼亦关。朱帘垂绿水,华槛倚青山。
粤秀屏长护,天香花自閒。高人时枉顾,清论散琅珊。
霍与瑕
广东南海人,字勉衷。霍韬子。嘉靖三十八年进士。授慈溪知县。以严嵩党羽鄢懋卿巡盐行部,不为礼,被劾罢。后起知鄞县,官终广西佥事。► 457篇诗文
得同亭杂咏 其三
饯侯戎院入闽 其三
二月二十一日清明如樵展扫 其二
新春再和韵杂兴 其三
泊丈亭寄翁见海中丞 其二
得家书讣仲兄少石仲弟少玉之报 其二
发南浦渡鄱湖杂咏 其一
代诸兄赠予和前韵盖嗟于弟行役之意也
赠沈尹北征 其八
春日陪侯侍御游洪岩用卢大参韵 其四
登观澜阁 其四
阊阖开
送三水陶尹陟留都治中别驾用韵
登观澜阁
舟行步一杯亭春望前韵 其二
桂之坡
下第自遣
送文澜开馆清江用芝山舍弟韵席上 其八
寄沈尹四首 其四
雨中见桃花
舟行用卢方伯莘老韵 其十
和韵贺海屿公六旬初度 其三
奉酬勉纯
七月二十朝
陟东门 其一
寄怀梁云端时连雨七旬矣云端西游三旬矣
一杯亭春望 其四
天关送远
吕亭驿走笔 其二
十洲草亭十首和玉田韵 其九
贺省亭殿下新居兼谢见赠 其二
邓仰泉偕侄访余山中索诗座上作
西桥
侍诸老游城用韵 其一
登观澜阁 其三
赠沈尹北征 其五
立春和卢星野方伯韵杂兴 其五
新春再和韵杂兴 其十一
相思歌
短行歌
送王震所宪副
明月吟赠两湖黄都督北归 其三
别馆都春 其二
陪侯戎院何方伯张都阃东巡避暑铅山观音洞 其四
惠德歈音
早春即事和韵 其一
龙德歌寿甘泉湛尊师 其二
采松歌 其四
送曹洞峰宪副陟广右 其五
洗兵马行
珠江别意送赵瀫阳太史东归 其三
右江吟 其十一
江南弄八景 其四 桂圃风香
区见泉表弟新居寄贺四首 其一
黄鹄歌
舟行用卢方伯莘老韵 其六
浮邱社诗上赵縠阳太史宪长 其三
浮邱社诗上赵縠阳太史宪长 其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