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同李总戎游大悲寺

同李总戎游大悲寺

明代 江源

仙梵嬉游半日陪,岩前金碧映楼台。好山入眼看无尽,他日携樽拟再来。

诗人江源的古诗

除衣客中写怀

明代 江源

今夕是何夕,岁除逼青阳。儿女忆去年,争饮屠苏觞。

今年客松州,孤烛照凄凉。填胸愁百种,惊心历一行。

辗转不能寐,起步东西厢。寒风飒飒来,透我征衣裳。

徘徊复隐几,能不思故乡。思乡清泪滋,逢春白发长。

作官虽云好,宦海风波狂。不如赋归去,濯足歌沧浪。

秋兴次毕宗仁韵

明代 江源

平生不解赋悲秋,万古乾坤入醉眸。满腹诗书糟粕子,百年身世土馒头。

青山泉石元无恙,白发功名便合休。却忆故园新隐处,绕篱菘菲长春柔。

宫词 其三十四

明代 江源

一世忧勤妾亦劳,更闻西域进奇毛。近臣谁是姬公辈,复向君前赋旅獒。

送李宪长入觐一首

明代 江源

几年持宪肃清高,马足飞尘入觐劳。供帐举怀歌伐木,邮亭张烛看豪曹。

东南疲弊新封事,西北风霜旧豸袍。遥想玉阶三祝后,太平天子特恩褒。

江南行 其一

明代 江源

郎居柳波水,妾住荔子湾。从前不相识,偶不□花间。

问妾何所之,不答低双鬟。知郎虽有意,未敢强开颜。

安稳驿次孙宪副过九盘山韵 其二

明代 江源

肩舆一霎度层冈,思欲振衣心未遑。望阙直穷千里目,思乡欲断九回肠。

谩怜我辈身多病,独喜吾民岁屡穰。此去綦江应不远,淩晨呼仆束轻装。

早朝六首 其三

明代 江源

绛帻鸡人报晓筹,九重春色满筹楼。

春生玉藻寒初落,道在金滕世不忧。乡月又临仙掌动,御香长傍衮筹浮。

太平天子朝元日,万寿声长绕冕旒。

悼亡二十五首 其四

明代 江源

鸾镜佳人旧会稀,况逢寒食欲沾衣。

桃花落尽深红色,惆怅朱颜不复归。

暮春言怀五首 其五

明代 江源

明日池塘是绿阴,池边扶杖欲闲吟。一春酒费知多少,谁乞长安取酒金。

桃源分司次沈仲律先生题壁三首 其三

明代 江源

十里肩舆又渡江,江晴沙煖燕飞双。楚山花果诗堪写,蜀道风波志欲降。

野哭村舂闻北里,凉天高枕忆南窗。桃源馆里停车晚,坦腹藤床足抵杠。

鹡原别意为李大参德馨作

明代 江源

爱君好兄弟,怡怡两峥嵘。苏湖服至教,旬宣播芳馨。

千里念契阔,一朝来合并。连床话曩昔,共此灯烛莹。

潇潇夜风雨,良会非彭城。底须赋春草,乐哉埙篪声。

兄弟既好合,忽忆故园行。徘徊不忍舍,翻然歌鹡翎。

嗟嗟此羽毛,急难飞且鸣。物性有如此,况乃骨肉情。

写图送将归,临路独屏营。有诗君且赋,有酒君且倾。

人生异南北,聚散如浮萍。归舟趁南风,采石几日程。

相思无了日,且看章江横。

悼亡二十五首 其三

明代 江源

物在人亡无见期,冷猿秋雁不胜悲。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未易衰。

送陈存义还南都

明代 江源

不知何事久离群,燕市悲歌又送君。才子旧称何水部,诗家今得鲍参军。

人间后事推前事,江上晴云杂雨云。

莫向尊前惜沉醉,世情谁是旧雷陈。

次内翰王世赏见寄韵 其一

明代 江源

非才不敢负明时,不是三宜即二宜。泉石养恬输野老,簿书流汗叹痴儿。

家无楚客千头橘,囊有宣溪百首诗。再拟螺川寻旧约,放歌载酒莫愆期。

闲思十首次代内赠韵 其十

明代 江源

欲把封书托置邮,恐郎忘却旧同游。年年玉枕曾伤别,处处青楼不解忧。

蝉翼好如君薄倖,鲸波堪比妾深愁。相思可奈双鬓雪,更不饶人日上头。

送张廷臣令汤溪

明代 江源

祝君□□汤溪去,作牧应须似古人。绿绮调高单父暇,清歌声沸武城春。

翩翩双鸟都门路,渺渺孤舟浙水津。欲折垂柳赠君去,长亭斜日正消魂。

次庄定山韵二首一以忆定山先生一以赠用美寅长 其一

明代 江源

春风庭草上青袍,双眼乾坤见此豪。叹我浮名成底事,黄尘回首定山高。

月溪为孝宗赐题次邝藻舟韵

明代 江源

月色溪流万派秋,山人坐□足销忧。鹿门已共孤高兴,牛渚何须汗漫游。

波印冰轮同上下,影翻银浪自沉浮。此情此景知谁会,我复弦歌着一舟。

次顾太守思亲望乡诗韵二首 其二 望乡

明代 江源

驿楼一上开客颜,思家何必双泪潸。坐观天地皆逆旅,阅尽今古惟青山。

故园橘柚千万树,白云草屋八九间。眼前咫尺不得到,隔溪叹人双鸟闲。

次内翰王世赏见寄韵 其二

明代 江源

位重望高人共羡,官贫能薄我相宜。夔龙在位宁忧世,贤否从天总付儿。

千日独醒非恶酒,一生长瘦不因诗。刘郎莫道花期隔,犹有玄都观里期。

江源

江源

明广东番禺人,字一原。成化五年进士。任上饶知县,清讼狱,百姓感服。迁户部主事,历郎中,清慎自持,且有文誉。以忤权贵出为江西按察佥事。综理屯田水利,烛奸刷弊,不动声色。擢四川副使,乞休归,优游泉石,以诗自娱。卒年七十二。有《桂轩集》。► 52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