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百丈山六咏 其三 山门

百丈山六咏 其三 山门

宋代 朱熹

置屋两山间,巧当奇绝处。峡束百泉倾,涧激回风度。

诗人朱熹的古诗

晚雨凉甚偶得小诗请问游山之日并请刘平父作主人二首 其一

宋代 朱熹

几年不踏仙洲路,梦入青藤古木间。好趁新秋一番雨,昼寒亭下弄潺湲。

训蒙绝句 万物皆备于我

宋代 朱熹

万物当须以理观,不离太极是其源。故须万类皆我具,只为中心太极存。

杉木长涧四首 其三

宋代 朱熹

县官发廪存鳏孤,民气未觉回昭苏。老农向我更挥涕,陂坏渠绝田苗枯。

奉酬丘子野表兄饮酒之句

宋代 朱熹

微褐不充体,寒夜怀重衾。古来穷庐士,岁暮多苦心。

苦心亦何为,世路多崎嵚。不藉杯中物,离忧坐自侵。

举杯当勿辞,何为复沉吟。醺酣遗所拘,神虑契遐襟。

荒湎思前戒,欢谣发清音。雅唱一何高,仰酬非所任。

申章聊叙报,洪量亦余钦。

次韵谢刘仲行惠笋二首 其一

宋代 朱熹

谁寄寒林新斸笋,开奁喜见白差差。知君调我酸寒甚,不是封侯食肉姿。

题谢安石东山图

宋代 朱熹

家山花柳春,侍女髻鬟绿。出处亦何心,晴云在空谷。

斋居感兴二十首 其六

宋代 朱熹

东京失其御,刑臣弄天纲。西园植奸秽,五族沉忠良。

青青园里草,乘时起陆梁。当涂转凶悖,炎精遂无光。

桓桓左将军,仗钺西南疆。伏龙一奋跃,凤雏亦飞翔。

祀汉配彼天,出师惊四方。天意竟莫回,王图不偏昌。

晋史自帝魏,后贤盍更张。世无鲁连子,园载徒悲伤。

狮子峰

宋代 朱熹

石骨苔衣虽赋形,蹲空独逞忒狰狞。威尊百兽终何用,宁解当年吼一声。

次张彦辅韵

宋代 朱熹

风霜岁云徂,尘事眯双目。故人书鼎来,照眼一连玉。

把玩不知疲,日晏坐空腹。卷藏什袭秘,寒光夜穿椟。

嗟予肮脏姿,十驾不能速。丘壑聊自娱,箪瓢亦云足。

君侯湖海士,逸气谢追逐。胡为不予鄙,乃肯顾林谷。

高轩缓前期,清梦绕双竹。起将杜陵句,写寄玉川屋。

我穷诗未工,最觉貂难续。感君慇勤意,吟苦屡更烛。

群公饶藻思,裂笺动盈束。历险正摧辀,争先俄击毂。

低回欲引避,怅望曷归宿。出吻竟无奇,彊颜终自恧。

北风催岁年,两鬓失新绿。樊生念学稼,曹子悲食粟。

死灰宁复然,寡过良所欲。耿耿自知明,何劳詹尹卜。

还家即事

宋代 朱熹

献岁事行役,徂春始还归。昔往草未芳,今来翠成帏。

扶疏满园阴,时禽互翻飞。丛萱亦已秀,丹葩耀晨辉。

即事谁与娱,淹留自忘机。日暮复出门,怅然心事违。

古人不可见,独掩荒园扉。

云谷二十六咏 其十二 井泉

宋代 朱熹

山高泽气通,石窦飞灵液。默料谷中云,多应从此出。

与诸同寮谒奠北山过白岩小憩

宋代 朱熹

联车涉修坂,览物穷山川。疏林汎朝景,翠岭含云烟。

祠殿何沈邃,古木郁苍然。明灵自安宅,牲酒告恭虔。

肸蚃理潜通,神虬亦蜿蜒。既欣岁事举,重喜景物妍。

解带憩精庐,尊酌且留连。纵谈遗名迹,烦虑绝拘牵。

迅晷谅难留,归轸忽已骞。苍苍暮色起,反旆东城阡。

题周氏溪园三首 其一 溪亭

宋代 朱熹

循涧辟芳园,结亭对虚壁。澄潭俯幽鉴,空翠仰寒滴。

主人心事远,妙寄尘壤隔。岂为功名期,而忘此泉石。

和章国华祈雨呈平父诸兄三首 其一

宋代 朱熹

极目平畴半欲枯,遥知精祷意无馀。更怜不待豚蹄祝,便得污邪暗满车。

拟古八首 其七

宋代 朱熹

夫君沧海至,赠我一箧珠。谁言君行近,南北万里馀。

结作同心花,缀在红罗襦。双垂合欢带,丽服眷微躯。

为君一起舞,君情定何如。

同安官舍夜作二首 其二

宋代 朱熹

窗户纳凉气,吏休散朱墨。无事一翛然,形神罢拘役。

暂愒岂非闲,无论心与迹。

训蒙绝句 意

宋代 朱熹

意乃情专所主时,志之所向定于斯。要须总验心情意,一发而俱性在兹。

谢吴公济菖蒲

宋代 朱熹

翠羽纷披一尺长,带烟和雨过书堂。知君别有臞仙种,容易难教出洞房。

百丈山记

宋代 朱熹

登百丈山三里许,右俯绝壑,左控垂崖,垒石为磴,十余级乃得度。山之胜,盖自此始。

循磴而东,即得小涧。石梁跨于其上。皆苍藤古木,虽盛夏亭午无暑气。水皆清澈,自高淙下,其声溅溅然。度石梁,循两崖曲折而上,得山门。小屋三间,不能容十许人,然前瞰涧水,后临石池,风来两峡间,终日不绝。门内跨池又为石梁。度而北,蹑石梯,数级入庵。庵才老屋数间,卑庳迫隘,无足观。独其西阁为胜。水自西谷中循石罅奔射出阁下,南与东谷水并注池中。自池而出,乃为前所谓小涧者。阁据其上流,当水石峻激相搏处,最为可玩。乃壁其后,无所睹。独夜卧其上,则枕席之下,终夕潺潺。久而益悲,为可爱耳。

出山门而东十许步,得石台。下临峭岸,深昧险绝。于林薄间东南望,见瀑布自前岩穴瀵涌而出,投空下数十尺。其沫乃如散珠喷雾,目光烛之,璀璨夺目,不可正视。台当山西南缺,前揖芦山,一峰独秀出,而数百里间峰峦高下亦皆历历在眼。日薄西山,余光横照,紫翠重迭,不可殚数。旦起下视,白云满川,如海波起伏。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或涌或没,顷刻万变。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畏险者或不敢度。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而其最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刘子澄远寄羊裘且有怀仁辅义之语戏成两绝为谢以发千里一笑 其二

宋代 朱熹

谁把羊裘与醉披,故人心事不相违。狂奴今夜知何处,月冷风凄未肯归。

朱熹

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831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