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 :高适
同敬八卢五汎河间清河
清川在城下,沿汎多所宜。同济惬数公,玩物欣良时。
飘飖波上兴,燕婉舟中词。昔陟乃平原,今来忽涟漪。
东流达沧海,西流延滹池。云树共晦明,井邑相逶迤。
稍随归月帆,若与沙鸥期。渔父更留我,前潭水未滋。
苦雨寄房四昆季
蓟门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留赠
适远登蓟丘,兹晨独搔屑。贤交不可见,吾愿终难说。
迢递千里游,羁离十年别。才华仰清兴,功业嗟芳节。
旷荡阻云海,萧条带风雪。逢时事多谬,失路心弥折。
行矣勿重陈,怀君但愁绝。
哭单父梁九少府
三君咏。狄梁公(仁杰)
画马篇(同诸公宴睢阳李太守,各赋一物)
送韩九
登百丈峰二首
朝登百丈峰,遥望燕支道。汉垒青冥间,胡天白如扫。忆昔垒将军,连年此征讨。匈奴终不灭,寒山徒草草。唯见鸿雁飞,令人伤怀抱。
晋武轻后事,惠皇终已昏。豺狼塞瀍洛,胡羯争乾坤。四海如鼎沸,五原徒自尊。而今白庭路,犹对青阳门。朝市不足问,君臣随草根。
同吕员外酬田著作幕门军西宿盘山秋夜作
同群公登濮阳圣佛寺阁
同崔员外、綦毋拾遗九日宴京兆府李士曹
酬陆少府
东平旅游,奉赠薛太守二十四韵
和崔二少府登楚丘城作
同李太守北池泛舟,宴高平郑太守
古大梁行
送郭处士往莱芜,兼寄苟山人
金城北楼
奉寄平原颜太守
皇皇平原守,驷马出关东。银印垂腰下,天书在箧中。
自承到官后,高枕扬清风。豪富已低首,逋逃还力农。
始余梁宋间,甘与麋鹿同。散发对浮云,浩歌追钓翁。
如何顾疵贱,遂肯偕穷通。耿介出宪司,慨然见群公。
赋诗感知己,独立争愚蒙。金石谁不仰,波澜殊未穷。
微躯枉多价,朽木惭良工。上将拓边西,薄才忝从戎。
岂论济代心,愿效匹夫雄。骅骝满长皂,弱翮依彫笼。
行军动若飞,旋旆信严终。屡陪投醪醉,窃贺铭山功。
虽无汗马劳,且熟沙塞空。去去勿复道,所思积深衷。
一为天涯客,三见南飞鸿。应念萧关外,飘飖随转蓬。
同熊少府题卢主簿茅斋
虚院野情在,茅斋秋兴存。孝廉趋下位,才子出高门。
乃继幽人静,能令学者尊。江山归谢客,神鬼下刘根。
阶树时攀折,窗书任讨论。自堪成独往,何必武陵源。
高适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安东都护高侃之孙,唐代大臣、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世称高常侍。于永泰元年正月病逝,卒赠礼部尚书,谥号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有文集二十卷。► 218篇诗文
送白少府送兵之陇右
苦雪四首·其一
同卫八题陆少府书斋
宋中遇林虑杨十七山人,因而有别
同陈留崔司户早春宴蓬池
同颜六少府旅宦秋中之作
辟阳城
同朱五题卢使君义井
同群公出猎海上
奉酬睢阳路太守见赠之作
睢阳酬别畅大判官
东平留赠狄司马
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 其十一
别刘大校书
酬马八效古见赠
三君咏·魏郑公(徵)
同敬八、卢五泛河间清河
别崔少府
三君咏。魏郑公(徵)
送董判官
淇上别刘少府子英
酬裴秀才
送兵到蓟北
东平路作三首
塞下曲(贺兰作)
送虞城刘明府谒魏郡苗太守
重阳
酬河南节度使贺兰大夫见赠之作
送蔡少府赴登州推事
李云南征蛮诗
人日寄杜二拾遗
送崔录事赴宣城
陪窦侍御灵云南亭宴,诗得雷字
别韦兵曹
同群公秋登琴台
宴郭校书因之有别
赠别晋三处士
送张瑶贬五谿尉
苦雪四首·其四
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一作王昌龄诗
效古赠崔二
送李侍御赴安西
送裴别将之安西
别耿都尉
又送族侄式颜
秋日作
酬庞十兵曹
同群公题中山寺
别韦五
答侯少府
题李别驾壁
送张瑶贬五溪尉
宋中别李八
赠别沈四逸人
送浑将军出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