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两头纤纤 其四

两头纤纤 其四

宋代 孔平仲

两头纤纤柳叶书,半白半黑鹭间乌。腷腷膊膊失水鱼,磊磊落落大丈夫。

诗人孔平仲的古诗

食冰

宋代 孔平仲

又见颁冰出,曾看白雪收。清辉分积玉,爽气忽高秋。

尽室虽同享,吾亲独异州。淮南地卑湿,安得代兰羞。

方逢原借示方干先生诗以集句诗赠之 其四

宋代 孔平仲

援笔皆成出世文,坐看孤峭却劳神。直须分付丹青手,缅想应无前后人。

剪玫瑰寄晦之仍书此为戏

宋代 孔平仲

去年君尝寄蔷薇,今年我亦寄玫瑰。蔷薇赭赤未足爱,玫瑰莹白花草魁。

南园春深桃杏落,但见芳草连莓苔。唯兹皎洁满栏槛,玉冠瑶佩天边来。

主人爱惜屡顾眄,赏心未暇携樽罍。寄君凭君巧吟咏,仍须对景倾金杯。

莫令蔷薇窃见此,恐遂羞愧不复开。

两头纤纤 其三

宋代 孔平仲

两头纤纤枣子核,半白半黑纸上墨。腷腷膊膊手趁拍,磊磊落落山头石。

离合转韵寄常父

宋代 孔平仲

舒州寄官舍,舍在潜峰下。密迩在章城,山川无十程。

音书常络绎,日日通消息。况复多唱酬,兄埙弟竽笛。

秋风鸣竹林,火退避新金。怅望南来雁,长年空此心。

狂犬

宋代 孔平仲

吾家有狂犬,其走如脱兔。撑突盘盂翻,搜爬堂庑污。

逢人吠不止,鸡噪猫且怒。固难在家庭,只可守村墅。

不见已半年,意谓少惩惧。昨日至城东,摇尾喜若赴。

衔衣复抱膝,屡叱不肯去。一跃数尺高,其强乃如故。

岂惟性则然,汝分亦天赋。未闻有骅骝,蹄啮弃中路。

安敢携汝归,重令儿女怖。

张子明自庐山归云十五夜桂子落于太平观乡人谓之大熟子丰年之兆也

宋代 孔平仲

谁撼月中丹桂枝,堕阶圆实似珠玑。山中道士拾不尽,湖上仙人携得归。

半夜香风飘涧壑,一时甘雨遍郊圻。与公寄籍皆江国,且喜田园岁不饥。

双门

宋代 孔平仲

崔嵬城阙倚云端,万里天风襟袖间。更有清凉无限意,坐看飞雨出南山。

晨出郡南

宋代 孔平仲

日未出,山更青。湖既阔,风自生。垂杨弄疏影,啼鸟曳残声。

江城晓色怀抱爽,况在白龙堤上行。

和常父寄经父

宋代 孔平仲

候得早潮来,江边风又起。钱塘与海接,浩渺无涯涘。

长鲸呼鳄鱼,蛟龙正掉尾。岂惟波浪声,号泣半溺鬼。

临流不敢渡,寻尺如千里。侥幸亦可往,无力触万死。

萧然古山根,客棹于此舣。吴亭明可数,游观信为美。

安敢慕纷华,而不重行止。回首卧龙居,想在青云里。

相思寂莫晚,谁伴西楼倚。

常山四诗 其四 送神

宋代 孔平仲

巫伛偻兮告神将归,屏息再拜兮俨若初来。神之乐兮游衍,风为车兮云为旂。

槁者待苏兮瘠者需肥,自今已往兮余日望之。

惜别一首呈陆亨儒

宋代 孔平仲

恬和效春律,芳茂若秋松。杯毕花枝放,吴伻俳笑空。

寄常父二首 其二

宋代 孔平仲

不得家书又几朝,思亲梦断不堪招。欲归每恨川途远,久客空惊岁月消。

雪意尚浓云黯淡,角声吹绝晚萧条。相看惟有兄相近,回首时能慰寂寥。

寄黄仲光

宋代 孔平仲

早识江西黄仲光,兀然相对鬓毛苍。口陈仁义何明白,日欲经纶孰抵当。

田老讴吟知盛德,心交隔阔想馀芳。方今天子求才艺,云有锋车降宠章。

饮梦锡官舍出文君西子小小画真

宋代 孔平仲

西施苏小卓文君,画笔相传窈君真。虽有金珠并粉黛,恨无笑语与精神。

一樽美酒留连客,千载芳魂著莫人。醉眼恍然迷不觉,自惭心地尚埃尘。

诗赠王

宋代 孔平仲

广庭试群材,俊笔驰短晷。锁厅争第一,乃后二三子。

骑龙失头角,十载困泥滓。泛舟自淮南,得邑穷楚尾。

江上始相逢,清名久吾耳。油然睹颜色,悦泽已可喜。

博学有渊源,高谈见根柢。有如万斛钟,久叩声益起。

如君岂易得,蹭蹬乃在此。棫朴析为薪,奈何遗杞梓。

我本世畸人,儳焉顽似鄙。一官傍松楸,自足胜朱紫。

功名已灰心,藜藿思没齿。欲结方外游,徜徉访云水。

闻君亦有意,不恋五斗米。笑指庐山高,论交从此始。

孙元忠寄示种竹诗戏以二十篇答 其十八

宋代 孔平仲

欻翕炎蒸景,汗踰水浆翻。凄凄自生凉,风竹在华轩。

萧摵寒箨聚,比公头上冠。独在天一隅,可望不可攀。

咏蜀葵

宋代 孔平仲

绰约佳人淡薄妆,天真自恃不熏香。低头无语娇尤甚,更著新翻浅色黄。

喻意

宋代 孔平仲

楚天阴易久,颜巷意何孤。贫贱身虽困,英雄胆未枯。

西山縻虎足,北海拔龙须。一剑何时起,功成泛五湖。

孙元忠寄示种竹诗戏以二十篇答 其一

宋代 孔平仲

青钱买野竹,持答翠琅玕。深栽小斋后,幽事颇相关。

自有烟霞质,能令朱夏寒。引溜加灌溉,毋令雪霜残。

孔平仲

孔平仲

孔平仲,生于庆历四年(1044),字毅父,今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人,政和元年(1111)病卒,终年六十八岁。《清江三孔集》四十卷中,平仲占21卷。► 489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