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送觉兹住凤山 其一

送觉兹住凤山 其一

宋代 孔平仲

十年虎溪老,却上羌山岑。今回江西去,与人传法音。

诗人孔平仲的古诗

荆林馆

宋代 孔平仲

古木森然满驿庭,繁阴凌乱月分明。千枝万叶谁拘管,搅作秋风一片声。

咏高

宋代 孔平仲

先以下为基,终当保不危。泰山雄地镇,北斗正天维。

敏手誇能赋,忠言愿听卑。百常登观阙,九仞揭旌旗。

木有迁莺集,墉惟射隼宜。举家何氏隐,双下李愔搥。

大比杨雄好,长同巽卦为。巍然望尧帝,卓尔仰宣尼。

羊肆犹陈义,皇坟或媲词。变更惊岸谷,丰稔阅京坻。

醉枕日三丈,词场桂一枝。金城横绝险,龙马出权奇。

已著名僧传,仍先国手棋。张弓聊抑尔,封岱更增之。

郢曲故难和,牙琴谁复知。楩楠凌远壑,鸿鹄漾晴曦。

汉祖兴邦日,商宗享国时。设科求德劭,巡狩问年耆。

容驷开门户,摩霄展羽仪。形容上麟阁,勋阀照鳌碑。

密勿云台议,揄扬崧岳诗。岩岩具瞻峻,那复叹隆墀。

席上劝王八饮

宋代 孔平仲

细雨萧萧风淅淅,冻云倚天如扫墨。高堂置酒送行人,金杯缓饮愁肠涤。

劝君莫惜暂酩酊,自今一别遂南北。后时月夕与花朝,纵饮共醉安可得。

七字至一字

宋代 孔平仲

仕宦千忧出海涛,功名一笑付秋毫。荣望弃如脱屣,归心断若操刀。

东堂展图画,北牖缀风骚。晴煎越茗,寒汎宫醪。超世网,释天韬。

就逸,辞劳。高,高。

初雪即霁

宋代 孔平仲

纷纷千里暗,雪下海边城。方与冬为瑞,如何晚即晴。

竹枝微觉重,瓦口未能平。深夜庭前看,尤添月色清。

登谈道亭

宋代 孔平仲

为厌红尘触目生,与君携手上幽亭。波光碎碧琉璃地,竹影疏青翡翠屏。

云惹闲心归远岫,风吹诗思入沧溟。名机利械都忘去,才得人间醉一醒。

呈陆农师 其一

宋代 孔平仲

比玉文章素出群,羊公仁政载前言。口谈典册开聋瞽,目想烟霄役梦魂。

鬼谷纵横非世宝,贝多浮蠹逐时昏。日期儒术恢明主,王业光华燕后昆。

月三章 其二

宋代 孔平仲

夜如何其月正美,起视万物如明水,山魈避人鬼火死。

中庭有客立不移,何暇眼力看箕尾。

和唐林夫游家园

宋代 孔平仲

荒园忽报枉高旌,旋设屏帷当小亭。重复江山天外远,回还松竹坐中青。

劝斟美酒罍频耻,看跋名书墨尚馨。莫笑区区身未退,待公鹏击我鸿冥。

孙元忠寄示种竹诗戏以二十篇答 其十四

宋代 孔平仲

有竹一顷馀,舍下笋穿壁。新茁才出墙,满岁如松碧。

苍苍众色晚,归鸟尽敛翼。宇宙此生浮,仰惭林间翮。

送从道

宋代 孔平仲

去年风云搅天暗,君马区区之海涯。

今年苦寒又访别,正是去年行役时。信阳虽远重来得,小桃常探春消息。

如今官满去不返,又见花开谁记忆。乾坤浩荡归无乡,岁月峥嵘老相逼。

一官奔走随所使,后期会合知南北。篇诗惜别人少和,须知此别真可惜。

黄髯半醉舌若蜚,它日樽前无此客。

马上

宋代 孔平仲

秋山剥枣熟,野水沤麻香。鸟倦投空木,蝉悲送夕阳。

去程犹未几,归兴一何长。应为西斋睡,疏慵意不忘。

养虎

宋代 孔平仲

西邻养虎已被齧,东邻养虎计何拙。哺之既久爪牙强,定看一日难羁绁。

寄语东邻宜早图,野心变态在须臾。壮士匣中有神剑,欲斩虎头君许无。

寄芸叟 其二

宋代 孔平仲

愁云垂地黄映日,叠嶂插空青照楼。野菊花开秋又晚,便当归去老沧洲。

寒食宴北山席上走笔得松字

宋代 孔平仲

骀荡禁烟节,相随上北峰。雨馀澄远水,风细韵长松。

柳影摇歌席,花香入酒钟。南州富閒暇,行乐且从容。

池上 其一

宋代 孔平仲

汲水添池池已深,小鱼无数乱浮沉。绿萍荷叶皆凉冷,更有庭柯百尺阴。

惜别为从道作

宋代 孔平仲

尝闻直谅冠三友,自古才难非特今。今也胁肩事谄笑,君独苦口工规箴。

我常从之求过失,箕踞慢骂犹甘心。其言未必俱中理,披沙往往逢黄金。

今将去矣谁复嗣,已觉别恨凌秋阴。胸中抖擞宜一尽,留作更允相思深。

和萧十六人名 其六

宋代 孔平仲

为文爱子都无滞,疾读数张堪滞睡。唱高郢曲词调古,锐比干将才力至。

主张衡鉴付谁人,奈何并不蒙收视。吾王尊儒跨古始,有宋登科连海涘。

况君当时苗裔远,酂侯喜且兴门地。少年自许升青云,衰谢安知未成事。

栖栖孔孟尝如此,吾曹节操无颠坠。愿言雅度尚自宽,时来济物当如志。

霁夜

宋代 孔平仲

寂历帘栊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
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
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
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

昼眠呈梦锡

宋代 孔平仲

百忙之际一闲身,更有高眠可诧君。
春入四支浓似酒,风吹孤梦乱如云。
诸生弦诵何妨静,满席图书不废勤。
向晚欠伸徐出户,落花帘外自纷纷。
孔平仲

孔平仲

孔平仲,生于庆历四年(1044),字毅父,今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人,政和元年(1111)病卒,终年六十八岁。《清江三孔集》四十卷中,平仲占21卷。► 489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