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孔平仲
为厌红尘触目生,与君携手上幽亭。波光碎碧琉璃地,竹影疏青翡翠屏。
云惹闲心归远岫,风吹诗思入沧溟。名机利械都忘去,才得人间醉一醒。
方逢原借示方干先生诗以集句诗赠之 其三
醉醒多在钓鱼矶,越国云溪秀发时。只用篇章为教化,声声可作后人师。
戏承君 其二
越上荒山浪得名,如何开邑在彭城。飘萧云意迷秋日,索寞人心恋玉京。
花倚宫墙无限好,泉流古寺有馀清。尽芟野艾栽修竹,更听虞弦奏九成。
席上劝王八饮
细雨萧萧风淅淅,冻云倚天如扫墨。高堂置酒送行人,金杯缓饮愁肠涤。
劝君莫惜暂酩酊,自今一别遂南北。后时月夕与花朝,纵饮共醉安可得。
里伏驿
去家一日已思家,浩渺归期未有涯。满眼春风最多恨,无言似笑小桃花。
和项元师见遗柳书
古今诸柳孰为强,矫矫针悬术强良。自富诗才堪继恽,兼深儒学有如芳。
当时屡献箴规益,末世惟传翰墨光。石刻见贻真雅赐,峥嵘笔力有馀刚。
寄熊伯通
南山九叠势千霄,中有长松荫霄苗。好景常闻太平观,谪仙更住上清桥。
风吹石径秋声早,泉落云根暑气消。方外相期蒙雅眷,只应心隐不须招。
召伯水落
朝落一寸水,暮落一寸水。卷水去入湖,更值南风起。
舟行意虽急,滞碍乃如此。矗矗在吾前,千艘正衔尾。
风雨有秋色率然成小诗呈道济长官
学馆人归静若山,久阴梅湿上衣冠。酣酣雨意牵愁远,飒飒秋声吹梦寒。
竹笋解包堆屋角,蓼花抽穗出墙端。此时最忆吴江上,千顷烟波一钓竿。
次韵和常父 其二
赴官并出江湖上,讲学联居海岱中。会合尤嗟别离促,音书何似笑言同。
黄莺度曲争催晓,红杏薰香半倚风。景物佳时忆相见,恨无双翅逐飞鸿。
至城东作 其一
地形磅礴接匡庐,旷野人烟乍有无。栖亩稻粱方待穫,识家鸡犬各随呼。
农耕半岭如僧衲,牧跨羸牛似画图。官守投閒省坟柏,满林霜露涕沾濡。
寄孙元忠 其十八
隐几萧条戴鹖冠,强移栖息一枝安。重阳独酌杯中酒,醉把茱萸子细看。
羞见黄花无数新,当令美味入吾唇。久拚野鹤如霜鬓,何用浮名绊此身。
孙元忠寄示种竹诗戏以二十篇答 其六
解榻秋露悬,竹凉侵卧内。幽姿可时睹,密干叠苍翠。
况乃回风吹,低昂各有意。长啸一含情,洒落富清制。
四日
冷铎残香僧舍开,斜风细雨坐中来。使君岂是憎歌舞,自出胡琴送酒杯。
曾子固令咏齐州景物作二十一诗以献 其十六 西湖
芙渠十顷阔,藻荇一篙深。晚日江乡景,秋风泽国心。
次韵和常父渡江寄经父
江风初息浪花低,轧轧扁舟犯晓鸡。想得蓬莱秋睡觉,暖寒方索玉东西。
酒帘
百尺风外帘,常时悬高阁。若誇酒味美,聊劝行人酌。
但浇愁肠宽,奚畏守犬恶。客心方摇旌,逢此慰寂寞。
霁夜
梦锡遗蔗
忆昔游五岭,甘蔗弥野阔。一来琅琊城,此味久所阙。
商人自东南,驾海连天筏。所致虽不多,爱养尚如活。
傍求未得之,分遗意特达。中凝甘露浆,外削紫玉屑。
渐欣入佳境,仍喜对高节。应知方著书,持此解消渴。
熙宁口号 其五
百姓命悬三尺法,千秋谁恤两端情。近闻崇尚刑名学,陛下之心乃好生。
因来诗有题桥之句呈陆农师 其三
千里讴谣威惠全,王庭斩柳势腾骞。马迁汗简才无辈,车胤萤囊学自然。
火急定闻中禁召,口传仍有贵珰宣。亘天弦管须频会,日暖花开草更芊。
孔平仲
孔平仲,生于庆历四年(1044),字毅父,今峡江县罗田镇西江村人,政和元年(1111)病卒,终年六十八岁。《清江三孔集》四十卷中,平仲占21卷。► 489篇诗文
晚凉 其二
五杂组 其三
喜经父制策第一 其一
曾子固令咏齐州景物作二十一诗以献 其四 芍药厅
知郡太博临宴公宇诗以为谢唐林夫在席
两头纤纤 其五
试墨
题织锦璇玑图 其五
诗致卓道士灵座
一胜篇
泊舟姑孰堂
访道济
寄黄仲光
冬晓
有感时梦锡寻医而思求免官
介之惠诗言斥于礼部欲自此高退山
呈梦锡
和刘江宁韵送张天觉同年三首 其一
寄孙元忠 其二十七
朱君以建昌霜橘见寄报以蛤蜊
送提举太平观熊舍人 其三
兄长寄五诗依韵和寄诗各有所怀 其三
收家书
和介之
呈幕客
送董监部
滕元发池州萧相楼
十画农谣一首
萧器之小饮诵王舒公药名诗因效其体
曹亭三绝句 其二
呈范清老
寄孙元忠 其二
寄方逢原
暇日至家园
呈魏道辅
冬晚怀介之
十一月二十日德音
集于昌龄之舍
初三夜作
食桃
对菊有怀郎祖仁
寒食宴北山席上走笔得松字
七字至一字
蹇叔以登亭有感示予因以答之
八音诗 其二
杜令无隐亭赏梅
上曾子固
越州飞来山
常山四诗 其二 酌神
本是一首寄芸叟
孙元忠寄示种竹诗戏以二十篇答 其四
上元作
呈梦锡 其一
再用霄字韵
八月十六日玩月
寄萧虚中
秋夜偶书
孙元忠寄示种竹诗戏以二十篇答 其十四
曾子固令咏齐州景物作二十一诗以献 其十一 芙蓉桥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