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寄庐山真上人

寄庐山真上人

唐代 李端

高僧无迹本难寻,更得禅行去转深。青草湖中看五老,
白云山上宿双林。月明潭色澄空性,夜静猿声证道心。
更说谢公南座好,烟萝到地几重阴。

诗人李端的古诗

长安书事寄薛戴

唐代 李端

朔雁去成行,哀蝉响如昨。时芳一憔悴,暮序何萧索。
笑语且无聊,逢迎多约略。三山不可见,百岁空挥霍。
故事尽为愁,新知无复乐。夫君又离别,而我加寂寞。
惠远纵相寻,陶潜只独酌。主人恩则厚,客子才自薄。
委曲见提携,因循成蹇剥。论边书未上,招隐诗还作。
贵者已朝餐,岂能敦宿诺。飞禽虽失树,流水长思壑。
千里寄琼枝,梦寐青山郭。

赠郭驸马(郭令公子暧尚升平公主令于席上成此诗)

唐代 李端

青春都尉最风流,二十功成便拜侯。金距斗鸡过上苑,
玉便骑马出长楸。熏香荀令偏怜少,傅粉何郎不解愁。
日暮吹箫杨柳陌,路人遥指凤凰楼。
方塘似镜草芊芊,初月如钩未上弦。新开金埒看调马,
旧赐铜山许铸钱。杨柳入楼吹玉笛,芙蓉出水妒花钿。
今朝都尉如相顾,原脱长裾学少年。

送从叔赴洪州

唐代 李端

荣家兼佐幕,叔父似还乡。王粲名虽重,郄超髯未长。
鸣桡过夏口,敛笏见浔阳。后夜相思处,中庭月一方。

晚游东田寄司空曙

唐代 李端

暮来思远客,独立在东田。片雨无妨景,残虹不映天。
别愁逢夏果,归兴入秋蝉。莫作隳官意,陶潜未必贤。

送王少府游河南

唐代 李端

马卿方失意,东去谒诸侯。过宋人应少,游梁客独愁。
鸟翻千室暮,蝉急两河秋。仆本无媒者,因君泪亦流。

晓发瓜州

唐代 李端

晓发悲行客,停桡独未前。寒江半有月,野戍渐无烟。
棹唱临高岸,鸿嘶发远田。谁知避徒御,对酒一潸然。

送窦兵曹

唐代 李端

梨花开上苑,游女著罗衣。闻道情人怨,应须走马归。
御桥迟日暖,官渡早莺稀。莫遣佳期过,看看蝴蝶飞。

逢王泌自东京至

唐代 李端

逢君自乡至,雪涕问田园。几处生乔木,谁家在旧村。
山峰横二室,水色映千门。愁见游从处,如今花正繁。

同苗发慈恩寺避暑

唐代 李端

追凉寻宝刹,畏日望璇题。卧草同鸳侣,临池似虎溪。
树闲人迹外,山晚鸟行西。若问无心法,莲花隔淤泥。

得山中道友书寄苗钱二员外

唐代 李端

有谋皆轗轲,非病亦迟回。壮志年年减,驰晖日日催。
还山不及伴,到阙又无媒。高卧成长策,微官称下才。
诗人识何谢,居士别宗雷。迹向尘中隐,书从谷口来。
药栏遭鹿践,涧户被猿开。野鹤巢云窦,游龟上水苔。
新欢追易失,故思渺难裁。自有归期在,劳君示劫灰。

送丁少府往唐上

唐代 李端

因君灞陵别,故国一回看。共食田文饭,先之梅福官。
江风转日暮,山月满潮寒。不得同舟望,淹留岁月阑。

代村中老人答

唐代 李端

京洛风尘后,村乡烟火稀。少年曾失所,衰暮欲何依。
夜静临江哭,天寒踏雪归。时清应不见,言罢泪盈衣。

荆门歌送兄赴夔州

唐代 李端

余兄佐郡经西楚,饯行因赋荆门雨。sC々燮燮声渐繁,
荆里人家收市喧。重阴大点过欲尽,碎浪柔文相与翻。
云间怅望荆衡路,万里青山一时暮。琵琶寺里响空廊。
熨火陂前湿荒戍。沙尾长樯发渐稀,竹竿草屩涉流归。
夷陵已远半成烧,汉上游倡始濯衣。船门相对多商估,
葛服龙钟篷下语。自是湘州石燕飞,那关齐地商羊舞。
曾为江客念江行,肠断秋荷雨打声。摩天古木不可见,
住岳高僧空得名。今朝拜首临欲别,遥忆荆门雨中发。

相和歌辞。襄阳曲

唐代 李端

襄阳堤路长,草碧杨柳黄。谁家女儿临夜妆,
红罗帐里有灯光。雀钗翠羽动明珰,欲出不出脂粉香。
同居女伴正衣裳,中庭寒月白如霜。贾生十八称才子,
空得门前一断肠。

送袁稠游江南

唐代 李端

江南衰草遍,十里见长亭。客去逢摇落,鸿飞入杳冥。
空城寒雨细,深院晓灯青。欲去行人起,徘徊恨酒醒。

晚夏闻蝉寄广文(一作郎士元诗)

唐代 李端

昨日莺啭声,今朝蝉忽鸣。朱颜向华发,定是几年程。
故国白云远,闲居青草生。因垂数行泪,书报十年兄。

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代 李端

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
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

寄上舍人叔

唐代 李端

车马朝初下,看山忆独寻。会知逢水尽,且爱入云深。
残雨开斜日,新蝉发迥林。阮咸虽别巷,遥识此时心。

江上赛神

唐代 李端

疏鼓应繁丝,送神归九疑。苍龙随赤凤,帝子上天时。
骤雨归山疾,长江下日迟。独怜游宦子,今夜泊天涯。

送少微上人入蜀

唐代 李端

削发本求道,何方不是归。松风开法席,江月濯禅衣。
飞阁蝉鸣早,漫天客过稀。戴颙常执笔,不觉此身非。
李端

李端

李端(约737年—约784年),字正已,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唐代诗人。是北齐文宣帝高洋皇后李祖娥的堂弟李孝贞六世孙。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204篇诗文

唐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