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和千家诗六十首 其五十六 冬景

和千家诗六十首 其五十六 冬景

明代 李江

曲栏偏槛风霜晚,百卉花中菊一枝。老景但知非冷寞,宠恩何异在春时。

诗人李江的古诗

梅花百咏 其八十一 风致

明代 李江

眼前随处好山川,不但黄昏浅水边。当午帘垂閒砌远,无风花落短篱偏。

东游西泛皆吾境,古往今来只此天。欲识个中风韵异,须看溥博又渊泉。

梅花百咏 其九十三 即景

明代 李江

疏帘寒影共徘徊,雪里癯颜镜里开。路冷每怜知己少,眼前应喜故人来。

短墙路隔千层壁,曲槛花连百尺台。自信所闻如所见,吴江枫落不须猜。

梅花百咏 其七十五 一本

明代 李江

恁地冰清入骨寒,一枝一影覆栏杆。万殊多在眼中见,一本还从心上看。

布摆英华知有自,蕴藏风味太无端。何人刚被花留着,绕树千回咏未阑。

东王公哀十首 其九

明代 李江

丹邱日月景长明,却恨人间了明生。荀爽有言难再得,周庄何处动歌声。

失鸾镜里秋风薄,舞蝶花前晓梦惊。果有天堂当荐汝,丹邱日月景长明。

凤哀十首 其七

明代 李江

荻塘古岸水空流,月落波沉白露愁。羽化空教归紫府,精灵长望照丹邱。

桐音寂寂风中断,菱影青青水外秋。云尽天南驾不返,荻塘古岸水空流。

山哀十首 其六

明代 李江

天台岁暮重堪悲,花落花开两悲离。月照泪痕粘凤枕,风生情义动鸳闱。

碧纱红树荒凉处,白石苍苔寂寞时。此恨不知何日了,天台岁暮重堪悲。

花哀十首 其六

明代 李江

秋香月薄夜凄清,风冷花寒甚苦情。夫妇到头谁不愿,乾坤何事误长生。

缉麻本分依中馈,寄信平安问两京。太息绿窗人不在,秋香月薄夜凄清。

水哀十首 其四

明代 李江

五湖夜月路茫茫,花落春归欲断肠。客枕不离鸳枕冷,家书犹会鲤书长。

亲年喜老凭供旨,京寓怕寒望寄裳。回首不堪千点泪,五湖夜月路茫茫。

梅花百咏 其三十九 涣然心释

明代 李江

睡觉东窗半启扉,虚襟纸帐思依依。十分把鼻无人会,一到沈吟觉梦非。

满院玉飞风不起,疏帘珠落月交辉。常将底事心头战,今战胜来癯正肥。

梅花百咏 其九十二 形色

明代 李江

谁酌寒江洗绝绡,玻璃千顷漾绡瑶。横斜深浅堪描画,疏古清奇难篆雕。

东海南山长共老,青娥素女不相饶。水晶帘外罗浮路,两袖仙风过铁桥。

山哀十首 其八

明代 李江

铁桥云绝暮鹃号,人世尘缘空郁陶。射策高占京里寓,学言稚子膝前嚣。

春归玉露凋瑶草,秋到仙风落碧桃。翻想前头真似梦,铁桥云冷暮鹃号。

梅花百咏 其七十六 万殊

明代 李江

始终本末不差讹,弃塞乾坤道讹何。一寸根荄藏太极,十分风味散元和。

戟枝乱处心应苦,冰蕊老来香更多。坐到黄昏人复静,东风吹月入红罗。

梅花百咏 其十 启蒙

明代 李江

运合贞元一气完,先完真到后完全。自从开辟成形象,便把图书与圣贤。

严似干戈排老子,和如金玉铸颜渊。宇中事业皆吾分,谁道乾坤别有圈。

花哀十首 其十

明代 李江

秋影荒凉秋月移,金风吹落菊花枝。在机每为夫君下,守己还教妯娌知。

主馈千年犹可念,焚黄九土愿无迟。小窗独坐伤情处,秋影荒凉秋月移。

梅花百咏 其八十 俟时

明代 李江

十二栏杆倚遍时,何如高髻看时迟。柴门虽少三千客,嘉运还逢五百期。

水色山光俱满眼,诗囊酒癖尽开眉。须知实用堪调鼎,那在东风头上吹。

梅花百咏 其五十三 吟风弄月

明代 李江

浅浅冰滩小玉堂,主人相对两相忘。长吟天外风来面,闲弄庭前月满廊。

有伴青春堪适老,无边光景任寻芳。濂溪真影天描出,争奈蓬莱弱水长。

梅花百咏 其七十二 实

明代 李江

如此仙灵骨不衰,眼明清泄几何时。风光和我不知老,飘逸令人添作诗。

深浅溪头千百树,横斜窗外两三枝。何须称道黄昏月,白日清天景更奇。

西王母哀十首 其四

明代 李江

寒门月落绝垠空,俯仰情深恨不穷。仙圃虚教瑶草绿,玉栏空见碧桃红。

容工今已皆身后,言德偏惊在梦中。锦瑟调和音已别,寒门月落绝垠空。

凤哀十首 其六

明代 李江

海雁叫云海月寒,凄凉南北夜漫漫。眼枯海屋仙筹止,月落嫦娥桂影单。

地已荒时天未老,鸾今分处凤何欢。夜来一阵西风起,海雁叫云海月寒。

贺伯祖母暨厥耄堂叔寿 其一

明代 李江

何处笙歌闹耳边,丽洞廷寿设华筵。宝炉香动箕和斗,海屋筹添百又千。

群列孙英绳羽咏,一贞乾德衍瓜绵。四朝萱绿廷荆茂,代舞班斓绕膝前。

李江

李江

李江,字朝宗,号亦山。开平人。明孝宗弘治五年(一四九二)举人。任广西梧州推官,以文章忤当道,罢归。有《亦山先生遗稿》四卷。清道光《肇庆府志》卷一八、民国《开平县志》卷三二有传。李江诗,以李文约藏清道光十五年刊本《亦山先生遗稿》为底本。► 196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