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游茅山 其三

游茅山 其三

明代 黎民表

高蹑罡风上翠微,鸾骖相遇待晨归。金环委地无人拾,毛节随云到处飞。

兄弟尽通仙籍少,利名真觉畏途非。朱门九锡应无分,尘海冥冥悟息机。

诗人黎民表的古诗

送少参漆公还朝

明代 黎民表

霜清木叶下庾关,却指金茎杳关间。官列琐闱知地重,功收溟海见时艰。

仙山多暇方联步,宣室无端又召还。北阙恩深犹未报,因君长梦紫宸班。

隐园杂咏十七首 其十七 借眠轩

明代 黎民表

曾作秦淮梦,篝灯对风雨。客散春山空,独鹤向人语。

送梁少嘉内侄北上 其二

明代 黎民表

海子荷花十丈开,龙舟避暑未应回。无媒亦有江南树,扶荔宫中着意栽。

题庐山瀑布图送黄观察之鄱阳 其一

明代 黎民表

香炉千嶂霁生云,遥接天门紫气分。湖海烽烟今汛扫,不妨停盖谒匡君。

送邝和仲之郁林

明代 黎民表

邝君视我同门友,廿载交情最相厚。下笔翩翩掣凤皇,一代词人尽回首。

少年折桂登皇畿,黄金台上倾珠玑。直气屡千星象表,赤手欲补山龙衣。

绨袍旅邸无人荐,金马门前稀召见。起家才得中大夫,出守遥临旧京甸。

摧眉伏谒意所轻,卧治烹鲜徒有名。推毂不闻思魏尚,催科谁复识阳城。

以兹修途还折翼,世路羊肠堪叹息。白衣苍狗在须臾,骐骥驽骀同一枥。

嗟君宦拙诚足悲,羡君有才何不宜。朝廷侧席思化理,苍生引领苏疮痍。

行部倘过勾漏洞,啜古可读罗池碑。丈夫遭逢信不偶,雌伏雄飞会有时。

我今风尘胡见羁,效颦半额羞蛾眉。江皋已绿王孙草,烟雨欲折商颜芝。

慈亲倚门待吾归,孤帆破浪杳然去,赠君万里遥相思。

别吴而待 其一

明代 黎民表

相逢各已壮,努力爱前期。不用投孤剑,衔恩自有时。

楼居新成 其二

明代 黎民表

岭峤冰霜岁少逢,北窗犹自敞深冬。烟花迤逦开千井,钟梵萧寥落半峰。

绀石东行秦尉筑,金沙西注葛侯封。多惭长者回车辙,累月扳云少定踪。

张元易饮紫菊二首 其一

明代 黎民表

谁倚名园斗丽华,霜风披拂似晴霞。不如开落空山里,浅白轻黄靖节家。

荅徐汀洲 其二

明代 黎民表

胡床坐啸海风秋,明月关山满戍楼。麟阁何人誇彩笔,功名应合佩吴钩。

雨后经天坛沙河口占

明代 黎民表

平沙雨湿草茸茸,白玉高坛紫翠重。马上行人看不厌,石廊流水绕疏松。

陈侍御道襄招朱陈二使君同集

明代 黎民表

双凫犹暂驻,骢马复同游。入夜城阴静,将春雪意收。

月曾千里共,兴作两宵留。何处吟庄舄,凄风起凤楼。

陈忠甫以邛竹杖遗予戏作短歌

明代 黎民表

邛竹传奇西夏日,肿节瘦茎如鹤膝。天竺高僧屡护持,尚方灵寿差其匹。

陈君好事偶得之,入手铿然知古物。指麾铜柱开烟霏,柱石罗浮看日出。

朅来载笠访安期,怪石欹厓恐颠踬。提携似有苍精翊,闪烁应愁山鬼泣。

偷视刀环未敢言,笑尔青藜落吾室。感君把赠意已多,置之座右勤摩娑。

只今沧海扬洪波,冯夷出没翻蛟鼍。微闾聚窟渺在望,金堂玉霤空嵯峨,杖乎杖乎奈尔何。

和端州太守王君宗鲁七星岩二十景诗 其八 霞岛飞璚

明代 黎民表

丹霞为阙石为扉,玉溜淙淙欲湿衣。湖上只开双玉镜,飞璚乘月几时归。

秋雨集清泉精舍以唐人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为韵 其九

明代 黎民表

绝塞闻征雁,疏篱隐候虫。故园添白发,今夕又秋风。

和端州太守王君宗鲁七星岩二十景诗 其二 沥湖渔棹

明代 黎民表

欸乃渔歌远近闻,青油晴卷沥湖云。莲舟荡漾归来晚,笼烛城边候使君。

秋风三叠 其一

明代 黎民表

秋风袅袅流清商,朱华零落绿商黄。明月委隙回素光,寒螀夜啼候雁翔。

膏炉沉燎朱火扬,空房独宿私自伤。凝思关山绕羊肠,杳难致之双明珰。

蘼芜易莠菊易芳,君何远游长相望。

吕氏心文友园亭杂咏十二首 其十 友芳桥

明代 黎民表

隔浦风烟暗,桃花自不迷。壶觞怜小阮,时向竹林携。

自赣石舟行数百里山水多可游涉未能申独往之兴记以八绝 其三

明代 黎民表

栋宇非长物,弦歌有妙思。畸人虽委蜕,幼妇独留碑。

送沈尚宝

明代 黎民表

侍臣如雨集蓬莱,词赋翩翩入咏才。典玺名应高两省,珥貂人已望三台。

蘼芜春送王程去,花柳晴连候馆开。若到秦淮占气色,五云元自在燕台。

送乔中翰启仁乞假南还

明代 黎民表

委佩朝来下玉除,乡心还忆茂陵居。霜前香稻宜烹雁,湖上金齑入鲙鱼。

剑舄摇心趋紫阁,星晨回首隔周庐。赋成肯待人才荐,天禄当年美校书。

黎民表

黎民表

明广东从化人,字惟敬,号瑶石山人。黎贯子。黄佐弟子。以诗名,与王道行、石星、朱多煃、赵用贤称“续五子”。亦工书画。嘉靖举人。选入内阁,为制敕房中书舍人,出为南京兵部车驾员外郎。万历中官至河南布政司参议。有《瑶石山人稿》、《养生杂录》、《谕后语录》。► 63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