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候汤总兵不至三首 其二

候汤总兵不至三首 其二

明代 李时勉

悬舆归去一閒身,到处相逢非故人。千里寻君今不见,满怀幽思向谁陈。

诗人李时勉的古诗

沙岭营中夜坐作

明代 李时勉

太乙钩陈到月明,连营杀气夜中横。弯弓欲射旄头落,还从銮舆出塞行。

送黄恒脩还乡祭扫五首 其五

明代 李时勉

封章激怒九重天,乱扑金瓜玉陛前。归到乡闾亲故问,幸留残喘不须怜。

古意寄曾学士二首 其二

明代 李时勉

梧桐生崇冈,亭亭出云林。一朝亭夫采,斤斧来相寻。

幸尔爨下馀,斲削成素琴。粲粲弦朱丝,烨烨徽黄金。

当窗试一弹,悠然太古音。清风流水远,白云苍山深。

世无钟子期,谁能识其心。

八月中秋日午一时飓风起南北云阴而中独见日南山外雷雨大作须臾而 ...

明代 李时勉

每逢佳节愁阴凝,八月十五尤喜晴。百里精兵临塞驻,一时飓风疑海行。

天中白日临空净,山外黑云飞雨声。轰雷掣电在咫尺,倏忽还收宇宙清。

渭水秋风

明代 李时勉

古木脩篁绿荫稠,一川浩浩自东流。锵金戛玉清如许,不为狂风也似秋。

十八日发张家湾

明代 李时勉

杨柳初青黄鸟鸣,长河两岸绿波平。乍从客路看帆影,还想君门听漏声。

七十挂冠虽称意,五云回首尚关情。深恩未报身先老,俛仰乾坤愧此生。

题莲 其三

明代 李时勉

飞来白鹭傍红莲,宛在华峰玉井边。亦有花开逾十丈,可应得见藕如船。

潇湘竹二绝为谢大尹尊甫尚哲题 其二

明代 李时勉

江边修竹绕云林,三径翛翛翠色深。何日归来寻旧隐,看云坐石话同心。

二十八日驻跸鸡鸣山之沙城出营閒游

明代 李时勉

清跸驻沙城,玉帐淩高丘。团营百里静,日已明戈矛。

田家惜筋力,禾黍尚未收。盲飙吹沙尘,泱漭烟云浮。

晚景风稍定,天宇澄素秋。辕门得随步,延目遂夷犹。

近瞩鸡峰秀,净见浑河流。去适山水情,返值公与侯。

撝诃盛驺从,意气赫道周。古来说良将,不贻明主忧。

岂伊重高爵,激烈著嘉谋。裹革志何壮,据鞍心未休。

一身岂复惜,百代声名留。迟回白日下,欲言无与酬。

俛仰气益奋,把笔试欲投。拔剑坐深夜,寒光冲斗牛。

何当一搴旗,兵气扫旄头。归悬藁街邸,歌舞颂皇猷。

铭功在彝鼎,彼哉不怀羞。

路傍枣树

明代 李时勉

人家枣园本无路,未热人来偷摘去。此中枣树在路傍,从人往来莫敢取。

九日吕尚书送烧酒

明代 李时勉

葡萄家酿到边头,九日分将意独优。可是王弘知靖节,不劳庾信问蒲州。

开壶泛菊香犹远,倚醉题诗兴未休。自觉晚来寒气薄,临风不用袭轻裘。

辞陵绝句 其四

明代 李时勉

读书直以古人期,记得当年拜命时。天地恩深无所报,一登廷阁一回悲。

青县遇旧

明代 李时勉

晚过小邑暂徘徊,归友相邀醉一杯。高枕西风随棹去,不知明月上船来。

饮马窟

明代 李时勉

饮马长城窟,马多水不乾。无人到关塞,甘好有谁看。

题莲 其二

明代 李时勉

鸳鸯飞下水东西,十里芙蕖望欲迷。只少红妆隔花语,此间不是若耶溪。

晓发沙城由东山间道薄暮始达宣府

明代 李时勉

仆夫促严驾,晓发銮舆先。避彼鸡鸣道,迂回由东山。

山险历层叠,路狭经万盘。下山入地底,登高上云端。

俯视蹴飞鸟,仰望扪苍天。谷崖莽无路,下马相攀缘。

崎岖几回转,犹在数里间。旌旗蔽云日,剑戟森林峦。

憩阴摘山果,㪺壑漱清泉。试看荷戈士,飞走轻飙旋。

边关虽迢递,大道亦便便。既违澹台志,驱驰固宜然。

悠悠日将夕,始及见平川。未知足力倦,飞骑得前奔。

疾风觉后随,倏忽达军门。故人喜我至,尊酌且相欢。

愿言励雅操,戮力奉至尊。但愿师奏凯,辛苦马足论。

送黄恒脩还乡祭扫五首 其一

明代 李时勉

南还六月别都城,独阻临溪送客行。捲地朔风吹急雨,绿杨何处有啼莺。

送李伯亮

明代 李时勉

使车昨日到金台,绿水芙蓉花台开。圜堵愧劳相问讯,客居梦想共衔杯。

含愁不听新莺语,跃马还从旧路来。料得故交多出饯,寂寥离思独难裁。

古意寄曾学士二首 其一

明代 李时勉

百川日夜流,浩浩以东注。环海几万里,不见涯涘处。

混涵无不容,日月自吞吐。风波任荡潏,贝错极生聚。

万古长若斯,焉能为量数。蛟龙挟云雨,倏忽甘泽布。

深弘有如此,岂比寻常具。

陈百户熙山庄

明代 李时勉

一剑功成荷国恩,閒居优老信乾坤。尽将韬略传诸子,直买山田向远村。

南陌雨晴看稼穑,东皋日出放鸡豚。客来开阁无馀事,共听樵歌对酒樽。

李时勉

李时勉

(1374—1450)明吉安府安福人,名懋,以字行,号古廉。永乐二年进士。预修《太祖实录》,书成,升翰林侍读。永乐十九年,曾上书反对都北京。洪熙元年,以言事系狱。宣德初复官。官至国子祭酒。卒谥忠文。有《古廉集》。► 121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