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月夜山中感兴 其一

月夜山中感兴 其一

明代 李士淳

坐稳蒲团一事无,上方月色出扶疏。老僧偏有南楼兴,笑指峰头玩玉壶。

诗人李士淳的古诗

小歇石

明代 李士淳

铁桥过去便桃源,石上桃花不记年。寄语中原车马客,风尘暂此一停鞭。

棋磐石

明代 李士淳

数着分明一局残,仙人曾此暂消閒。山僧不解盘中意,横卧苔矶听涧泉。

庚子偕大岁和尚与傅司马等重登元魁塔文昌阁再赋十律 其二

明代 李士淳

老将至矣弗知年,愤乐循环何日圆。洙泗源流惭后觉,函关气候喜如前。

高僧策杖勤提喝,舟子讴歌迭往还。江上曲终人不见,蒹葭白露望中迁。

己亥中秋偕社中诸子登元魁塔会被饮文昌阁笙歌备奏群英咸集赋以纪 ...

明代 李士淳

宝塔成功千载嵬,重游旧地斗山开。昔年朋辈半摇落,此日俊英尽后来。

往事升沈蕉鹿梦,当场歌舞雪风回。从心七十宣尼事,杯酒聊将洗俗胎。

月夜山中感兴 其二

明代 李士淳

山寺钟声送夕阳,引来月色到东廊。三更梦断觅残蝶,花影重重上短墙。

庚子偕大岁和尚与傅司马等重登元魁塔文昌阁再赋十律 其六

明代 李士淳

盟心建塔自童年,天意从人到底圆。舂米经宵资内助,募金到处祷神前。

中途力竭频呼癸,第后成功奏凯还。应信君恩留岭海,岘碑千载弗移迁。

庚子偕大岁和尚与傅司马等年登元魁塔文昌阁再赋十律 其五

明代 李士淳

宝塔功成三十年,登临二度月年圆。同游胜友欣居后,独任仔肩爱在前。

司马谈文频进酒,老僧说法更忘还。小孙绕膝能成对,此日德星坐次迁。

己亥中秋偕社中诸子登元魁塔会被饮文昌阁笙歌备奏群英咸集赋以纪 ...

明代 李士淳

唐虞事业已崔嵬,直到尼翁又复开。鲁论编成悲凤去,春秋著就泣麟来。

东山在望隐犹见,泗水流长逝不回。莫负吾师提命意,圣凡歧路始投胎。

己亥中秋偕社中诸子登元魁塔会被饮文昌阁笙歌备奏群英咸集赋以纪 ...

明代 李士淳

振衣千仞莫辞嵬,一日登临万象开。山水有灵生我辈,英雄何事借才来。

高歌一曲行云遏,斗酒百篇天籁回。赤壁当年前后赋,苏公应信是仙胎。

己亥中秋偕社中诸子登元魁塔会被饮文昌阁笙歌备奏群英咸集赋以纪 ...

明代 李士淳

塔倚层崖一望嵬,登临竟日笑颜开。舟浮碧水孤帆远,筵对青山秋色来。

爽籁徐鸣鱼出听,夕阳几处鸟飞回。曾闻作赋男儿事,好向山灵乞异胎。

庚子偕大岁和尚与傅司马等重登元魁塔文昌阁再赋十律 其八

明代 李士淳

五龙间业未逢年,铁砚磨穿几年圆。诚意关头寻锁钥,鸡鸣气候著鞭前。

补天有志炼神石,造塔功完得大还。自信寸心堪贯日,愚公言下看山迁。

庚子偕大岁和尚与傅司马等重登元魁塔文昌阁再赋十律 其四

明代 李士淳

友逢同气意忘年,又值今秋皓魄圆。万仞登山休落后,千秋传业好争前。

共看曲水流觞去,渐见夕阳引鸟还。此夕天开千古眼,江河大地一时迁。

朋山龙潭

明代 李士淳

沧海盈虚几度更,青山姓字有朋名。云来远岫千岩秀,日出层崖万壑晴。

积水成潭时作雨,依松辟谷静闻声。何年得遇羽衣者,夜半峰头吹玉笙。

己亥中秋偕社中诸子登元魁塔会被饮文昌阁笙歌备奏群英咸集赋以纪 ...

明代 李士淳

山穷绝顶已崔嵬,更向峰头七级开。乍见彩云浮塔去,忽闻清磬送音来。

樽中有酒英辞醉,座上行歌能几回。今夕月明须共赏,休贪睡梦负灵胎。

己亥中秋偕社中诸子登元魁塔会被饮文昌阁笙歌备奏群英咸集赋以纪 ...

明代 李士淳

一度登山一崔嵬,清樽共酌好怀开。南山秀色喜长在,北阙征书莫再来。

鸟向枝头呼友至,风从松里送声回。寻常悟得庄周梦,蝴蝶亦能化夙胎。

己亥中秋偕社中诸子登元魁塔会被饮文昌阁笙歌备奏群英咸集赋以纪 ...

明代 李士淳

泰山登后数谁嵬,童冠偕游今再开。鱼鸟何尝无道在,川流应是有神来。

六爻变化呈龙马,七级高卑比赐回。欲识尼翁真面目,秋阳江汉总同胎。

庚子偕大岁和尚与傅司马等重登元魁塔文昌阁再赋十律 其九

明代 李士淳

子房辟谷志延年,我亦从游功未圆。将入天台寻石路,先登峰顶望关前。

逢僧竹院谈空色,度曲宾筵听往还。身寄烟霞星斗近,达人观化任推迁。

庚子偕大岁和尚与傅司马等重登元魁塔文昌阁再赋十律 其一

明代 李士淳

去去来来年复年,中天玉兔又重圆。寒潭秋水浑如旧,对户青山不似前。

筇杖扶僧从顶下,游船载酒放歌还。相逢莫问沧桑事,两度登临岁月迁。

钓矶石

明代 李士淳

青苔点石班鳞鳞,閒把钓竿坐水滨。莫遣飞熊入帝梦,磻溪深处好安身。

秋日冒雨至圣寿寺僧款予斋饭因赋

明代 李士淳

千山云树昼茫茫,为爱幽期觅上方。钟隐峰头知塔远,水潺涧底识源长。

行来雨色连襟湿,坐久炉烟入袖香。报道禅房斋饭熟,閒将食棹论沧桑。

李士淳

李士淳

李士淳(一五八五 — 一六六五),号二何。程乡(今梅州)人。明神宗万历三十七年(一六〇九)解元,崇祯元年(一六二八年)进士。授山西翼城知县,调曲沃知县。十一年(一六三八年)以卓异召入对策,授翰林院编修,任东宫讲读。十六年任会试同考官。晚年归隐灵光寺三柏轩。著有《三柏轩集》、《古今文范》、《诗艺》等。清道光《广东通志》卷三〇五有传。► 33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