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米仲诏光禄柬来称园花盛开以卧病不能往赏命围丁以海棠红藜花枝见贻予适与乡友小饮斋中因赋 其二

米仲诏光禄柬来称园花盛开以卧病不能往赏命围丁以海棠红藜花枝见贻予适与乡友小饮斋中因赋 其二

明代 李孙宸

籍隶东皇是素姬,新装别出半酡时。垂垂未散风前粉,澹澹初匀雨后脂。

折向名园春乍泄,簪来衰鬓帽从欹。莫愁白燕径相讶,醉里芳魂恋转痴。

诗人李孙宸的古诗

答黎有道

明代 李孙宸

岭外论文自昔时,十年踪迹各时涯。青山旧业应怜我,白雪新篇好和谁。

岁月易销燕市梦,烟霞犹负秣陵期。道傍肯信无知己,明月投来光陆离。

十六夜同诸子饮欧华玉湖上草堂因与子建伯乔二子荡舟观海尽兴而返 ...

明代 李孙宸

清穹飘商风,凉露皓以盈。林薄有爽气,日夕悠然生。

新鸿遵渚唳,玄蝉含风鸣。主人眷嘉赏,高宴敞湖亭。

中怀既以惬,一石且未倾。百年亦何常,胜会在良朋。

况此秋色好,澄潭映空清。荡桨纡枉渚,弭棹薄寒汀。

抚景欢无斁,揽胜意俱停。日落理返楫,舍舟林月明。

晤言华堂下,痛饮忍独醒。

过孟尝君养士处

明代 李孙宸

狗吠鸡鸣客未非,居然虎口脱危机。不知万乘齐廷相,何似相如一璧归。

除夕蕲州舟中 其一

明代 李孙宸

二日舟行蕲水涯,又惊寒尽迫年华。春生近海销残雪,日映遥天带彩霞。

鸳鹭已违金殿侣,弟兄相待故园花。欲酬节序还沽酒,且傍村烟系客槎。

秋日伍国开有开定国侄过赏五丫兰 其二

明代 李孙宸

九畹传幽况,湘皋夙擅名。几闻开五颖,还得共孤茎。

浥露金光细,摇风朵佩轻。美人应采撷,投赠不胜情。

拜石台

明代 李孙宸

山居未离群,结台拜石友。请看点头时,莫笑襄阳叟。

七夕后二日承晓湘家门侄自东官携同门诸子佳什见寄因答四韵 其二

明代 李孙宸

为官閒似住山人,秋水秋云老此身。一镜独怜潘岳瘦,千金难买马卿贫。

天涯落叶惊残梦,城外西风起暗尘。试问文林诸社友,几时同探武陵春。

送周玉绳太史归省

明代 李孙宸

当秋送别思依依,燕市秋寒雪依飞。持节久淹同奉使,望云今妒客先归。

荆溪夜水江鱼白,阳羡春风茗甲肥。一代石渠还仄席,未须长恋老莱衣。

涉县山署两宿留待张行人 其一

明代 李孙宸

皇华仆仆倦征鞍,两日青山得饱看。玉节夜停山上馆,捲帘犹自翠微寒。

栎杜

明代 李孙宸

古木不知年,差儗南华栎。此地非曲辕,无劳过匠石。

子夜夏歌 其二

明代 李孙宸

郎言三伏热,岂无绿阴凉。只怕郎心热,无处乞寒浆。

邓伯乔万伯文欧子建李烟客诸子游罗浮怅余不及从也诗以讯之

明代 李孙宸

矫首朱明洞里仙,十年清梦隔钧天。观留葛稚烧丹灶,池自麻姑长白莲。

桑海山家仍岁月,壑舟人代几风烟。输君此日探奇赏,婚嫁宁终负此缘。

九日区启图黎不回见过因忆去年九日亦同兹会时启图遗落将为归计席 ...

明代 李孙宸

相逢不道是他乡,尚忆登高去岁觞。风物隔年如过眼,天涯今日又重阳。

尊醪满泛吴江雪,篱菊纷披上苑霜。行路风尘君自见,肯因摇落客心忙。

唐操江落花诗三十首李临淮先有属和余兴不自已遂悉次其韵 其二十 ...

明代 李孙宸

春光去矣不可乘,无端愁绪忽忽增。□□□□□□□,□□□□□□□。

□□□□□□□,□□□□□□□。□□□□□□□,□□□□□□□。

既出都门望西路发有作 其二

明代 李孙宸

谁令渝高蹈,怀禄入承明。十载禄与椠,悠悠竟何成。

情澹圭组薄,恋深犬马轻。远辞承华侧,秖役潞子城。

衔命俨陨越,敕躬每屏营。揽衣遵遥渚,整辔骛脩坰。

岭南隔天末,何日抗归旌。

舟中元旦

明代 李孙宸

去岁兹辰侍未央,听鸡簪绂入班行。钩陈甫辑诸侯瑞,便殿旋披讲幄章。

持节几旬违鹭侣,驱车何地不羊肠。扁舟又喜春风好,回首莺花望帝乡。

寿伍隐君

明代 李孙宸

六叶萱开岁事新,露华初濯八新椿。里门共聚星为德,灵气先占日是人。

金胜丽分莱袖舞,綵花艳借谢庭春。称觞尚颂椒盘酒,曲奏琅璈醉几巡。

午日过范蠡湖有怀故园风物 其五

明代 李孙宸

海戏江南天下稀,朝朝竞斗水龙飞。鸣钲一诧千桡举,采喝中流夺锦归。

上元夕过赣寓城外清江寺漫兴八首 其五

明代 李孙宸

袅袅清歌静夜闻,越吟楚调总难分。但凭羁思能消遣,便当霓裳度彩云。

送臧方伯升宁夏巡抚 其一

明代 李孙宸

几年方岳领诸侯,简命新承帝宠优。三辅云山瞻喜色,九边烽火待持筹。

岩廊肯恤千思咏,锁钥还劳嵩目忧。独有腐儒丘壑癖,赠君空自揽吴钩。

李孙宸

李孙宸

明广东香山人,字伯襄。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教习庶吉士。崇祯间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性孝友廉介。诗祖《三百篇》,书法祖魏晋,草篆隶楷皆工。有《建霞楼集》。► 591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