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病起,寄城中诸伴侣

病起,寄城中诸伴侣

清代 李宪噩

病起心情少,闲阶移步难。乍忻晴日好,犹畏晚风寒。

冬雪积还在,腊梅开已阑。城中镫火盛,谁共到明看?

诗人李宪噩的古诗

将至扬州

清代 李宪噩

客路六千里,乡音曾未逢。晓堤瓜步雨,春树广陵钟。

江水分初小,吴山别几重。停舟暂寻问,或有故人踪。

待乡信不至,示闲云

清代 李宪噩

方春送归使,目断瘴江云。计日人当返,经秋雁不闻。

山城荒寂寂,蛮雨昼纷纷。此闷复谁共?短吟聊示君。

题单太守《崂山绿石》

清代 李宪噩

谁凿东崂骨,巉岩一片分。宝光曾近海,山性欲生云。

压径迷莎影,临阶合藓纹。怪来最清澈,相对有虞君。

雪后,归南村道中作

清代 李宪噩

偶出耽清赏,巾车趁雪还。溪痕迷野渡,日色辨前山。

斜径孤樵晚,高枝并鸟闲。欲投烟际宿,荆户未昏关。

道旁山村

清代 李宪噩

却羡藤州道,闲闲置小村。疏林露茅屋,深竹隐柴门。

鸟路山峰转,渔梁涧水喧。宁知瘴烟地,风景逼乡园。

九日,与诸生暨桂龄、欢龄、喜龄南冈登高

清代 李宪噩

暂罢清斋讲,聊适苍郊意。佳节适古名,心赏随时寄。

绕林曲径转,隔水寒冈岿。冠者方雍容,童子共嬉戏。

卮酒得并携,盘飨乏兼味。鲜肥宁不慕?淡泊亦云贵。

杂坐礼自饬,小饮情已醉。秋阳布晴暄,松风激虚吹。

凭高始周览,望极集遥思。作诗命同心,庶各酬尔志。

东园眺望书怀

清代 李宪噩

黄鸟弄清响,交交高树颠。出步交野旷,倾聆何怅然。

落日下西崦,晚凉生麦田。倚杖试长啸,屣履睇平川。

闲愁动暇日,高怀属远天。众山向夕昏,野人相与还。

临眺但无语,托值甚幽闲。岂无江海志,此乐不可捐。

答三诗客

清代 李宪噩

年长寡嗜好,身贱得优游。徂夏方绵渺,奄忽又及秋。

候虫始当阶,昏星亦复流。种豆在南野,秫稻盈西畴。

雨旸赖天时,勤劳喜岁收。得为太平民,乐兹农圃俦。

黾勉二三子,章句时见投。空言非所取,古道阻且修。

努力保冲襟,庶以名理求?匡居非碌碌,元亮何其忧。

莱州,赠林郎故人林鸣九孙 其二

清代 李宪噩

去日怀中呼幼字,今来海上震才名。与郎三世为投赠,莫厌词场老瘦生。

过藤县,感秦少游藤县,古藤州

清代 李宪噩

少游既放还,返棹喜洋洋。身委紫藤下,魂魄归淮扬。

我来藤江渡,落日照平冈。遗迹何处寻?烟水但杳茫。

英奇多不偶,庸驽易福庆。远游底所成,寂寞今还乡。

叔白游劳山,九水寄示图记,报以诗,兼寄同游杨子西溟、杨九水人

清代 李宪噩

嗜好由来合,平生几首诗。春山偶独往,胜迹必同知。

寺远欲回暮,水多因转奇。他时剡溪棹,此路不须疑。

石门寺,西山宴集

清代 李宪噩

屡为石门游,爱此西岩好。寺后一径斜,山阴数峰小。

列坐选石坡,野酌席芳草。薄阴散平楚,微风飒林杪。

乐宴惬幽侣,缓歌应谷鸟。日落山气寒,路暗松声悄。

海堧晚澄霁,客心旷虚渺。还当续此欢,方舟穷云岛。

夏日园林端居即事

清代 李宪噩

闲园一独坐,忻忻众鸟吟。重云忽开朗,夏日照长林。

新绿无遗壤,茂树有余阴。芳时良难得,胡为抱疚心?

古挽歌

清代 李宪噩

高燕未云罢,谈笑遽成昔。主人华堂居,日月来相偪。

寿耋会有终,昧哲亦同寂。槁骸释忧欢,幽室闭朝夕。

神冥无遗响,形化存往迹。子孙笃虚仪,亲故寄空恻。

如何还相哭?共是远行客。

书宋生步武诗卷后

清代 李宪噩

细数东斋伴,萧条独此生。眼中无字句,镫下十年情。

漠漠空山寂,潇潇夜雨声。吾衰不堪问,珍重异时名。

题画扇,赠单太守归田 其二

清代 李宪噩

不须重枉使君车,记取东皋暮雨斜。扇底写来风景似,小楼深处是吾家。

春霁田原,赠颖叔

清代 李宪噩

林际春景霁,绿野涵清辉。罢耕牛自鸣,田父负耒归。

稍爱清流响,时见春禽飞。野吟自无虑,况君已息机。

舟中除夕寄子乔

清代 李宪噩

江头啼暮雅,野泊数帆斜。岁夕怜残夜,船房似小家。

榜人勤水祭,儿女忆山衙。遥念起还早,独听晨鼓挝。

送王熙甫登科赴济南

清代 李宪噩

今日东门帐,亲朋尽出城。独惟从古学,人自重新名。

缁水吟诗渡,长山看月行。早知薄意气,不访叶儒生。

孤山忆惜行

清代 李宪噩

忆昔总角初成童,严亲携我游晋中。同车兄弟婉变笑,山头指点名贤踪。

初谓一过行不再,辛苦求名三十载。山上朝风寒复暄,山下暮云晴又晦。

朝朝暮暮行此山,山青如故朱颜改。祗今十年不复经,踪迹疏阔梦常在。

偶然驱马出此途,往事闲闲语仆夫。季去岭南叔也死,斜阳犹照孤山孤。

李宪噩

李宪噩

李宪噩,字怀民,以字行。号十桐,高密人。诸生。有《十桐草堂诗集》。► 243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