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道旁儿并序

道旁儿并序

清代 李宪噩

道旁儿,哭声悲。阿母饿死,阿爷负我逃淮。乞不得食行抛儿,呼爷不应仰天啼。

阿爷行疾,儿何能追?

问儿谁家子,儿不识姓名乡里。行人聚观叹息耳。

父子不相顾,谁其收哺育尔?

晚风寒,大路昏。关闭人家,依傍犬吠嗔。荒荒旷野多死人。

诗人李宪噩的古诗

酬朱小岑并序

清代 李宪噩

几载感姓字,一樽忻对倾。青年羡高节,白首误时名。

遍历风尘苦,全输石室清。漫劳夸冷句,潦倒负平生。

寄怀王蜀子病还故山

清代 李宪噩

时节去悠悠,亭皋野水流。怀人雨侵晓,归客病兼秋。

闭户多黄叶,穷经易白头。思君无限意,不独感离愁。

访于君惠先生幽居

清代 李宪噩

回鞭指西日,客心倦长途。嘉树蔼如荠,造此静者庐。

主人常独游,日夕林野娱。下马聊延伫,秋色照轩除。

扃锁室东户,窥见架上书。栖禽稍动竹,晚风始飘梧。

山翁傍晚归,霜雪生鬓须。再拜乞高言,诲我方徐徐。

道深意弥歉,养至中乃虚。性情果堪挹,文章固其余。

归拟守冲漠,躁念终当祛。

溪上即事,寄柳叟

清代 李宪噩

偶上晴溪望,尘喧都不关。野桃经雨落,沙鸟与人闲。

投杖卧春草,临流看远山。长堤一舒啸,遥寄数峰间。

盆菊,和叔白诗

清代 李宪噩

梅本盆中植,轻寒始放时。漫疑春信早,不受晓霜欺。

镫下挂疏惢,砚旁横短枝。移来傍粉壁,还似画中窥。

入桂林界,寄子乔

清代 李宪噩

山偪江路狭,逆流舟上难。行穿巨峰尽,坐喜暮天宽。

别浦黯然杳,故乡何处看?桂林犹岭外,风雨岁将残。

感秋六首选四 其三

清代 李宪噩

郁郁雨连日,荒村夜来晴。物情感气候,各自为秋声。

俯念人事乖,仰视天象明。昼景延余热,午风散微清。

端居既寡趣,出门仍滞情。

哭单子起二首 其二

清代 李宪噩

新斋几回宿,壁有去年诗。竹户无人闭,书童见我悲。

秋霖初歇处,庭菊尽开时。从此一哭罢,出门何所之?

题自画《溪山秋居图》

清代 李宪噩

男儿不封定边侯,破灭龟兹平侯头。便当埽径招羊裘,东山诗酒相优游。

春花秋月吾自有,万里抛作蛮荒投。蛮方瘴疠山水恶,出入但与猺獞俦。

白日无聊坐空馆,信笔挥洒模林邱。远远秋水疏林树,竹篱茅屋平沙洲。

人生若不逞妄想,如此位置非难求。带金奉节岂无慕?壮年已过川东流。

一名尚艰榜首署,千古安望青史留。但愿归寻故山乐,故山佳似图中幽。

送王熙甫登科赴济南

清代 李宪噩

今日东门帐,亲朋尽出城。独惟从古学,人自重新名。

缁水吟诗渡,长山看月行。早知薄意气,不访叶儒生。

过岳阳

清代 李宪噩

烟罩江城列万樯,洞庭春色晓苍茫。榜人不解题名胜,双桨匆匆过岳阳。

子起城下新斋

清代 李宪噩

县内最深处,竹斋新辟幽。闲来坐此卧,不异住林邱。

野性多孤兴,诗心善远愁。时还因玩月,独步上城楼。

书宋生步武诗卷后

清代 李宪噩

细数东斋伴,萧条独此生。眼中无字句,镫下十年情。

漠漠空山寂,潇潇夜雨声。吾衰不堪问,珍重异时名。

辛亥九日,寄弟并序

清代 李宪噩

早年逢时令,兴趣偏豪狂。衰年逢时令,中情多感伤。

当此摇落辰,惨淡白日光。仰听哀鸿叫,俯视篱菊黄。

欲命樽酒酬,亲爱半凋亡。孤踪临旷野,徙倚眺崇冈。

时自念往会,涕泪沾我裳。我裳不胜染,两鬓尽成霜。

翘首嗟予季,栖栖在何方?荣名良可慕,晚途恐不长。

归哉莫淹滞,且愿守我旁。

冬夜酬单廉夫

清代 李宪噩

对坐孤镫下,深斋夜向残。垂帘炉火静,拥雪竹声寒。

胜事年今过,名场兴已阑。惟应冷僻句,寂寞共君看。

送周松干游辽东

清代 李宪噩

关外独游客,风沙几日程。霜秋过燕市,边路入辽城。

荒驿逢人住,深山避虎行。平时无处士,谁重幼安名?

赠别王蜀子

清代 李宪噩

不谓能相赏,得君于众稀。片言意初合,前日识犹非。

每约入山宿,新同观海归。来朝隔林谷,室望白云飞。

过古宛州,感孟襄阳《南归阻雪》篇

清代 李宪噩

志伸盛意气,揽辔轻四方。志屈颓意气,泥情恋穷乡。

气盛万里近,气颓百里长。不然宛与许,故自逼襄阳。

胡为孟夫子,到此多叹伤。况我家东海,跋涉趋汴梁。

汴渠达汝颖,遂以涉湖湘。湖湘何足道?行复极炎荒。

题莱阳仲生所赠王石谷《早春小雪画卷》

清代 李宪噩

知是右丞笔,画中诗思清。柔条著春浅,微雪比霜轻。

无鸟竹间响,有人桥上行。常怜远投赠,闲对觉情生。

雪中喜子乔书来,并《南行诗卷》,寄城中诸友

清代 李宪噩

岁暮寒方盛,暝阴晓不开。愁中看雪下,岭外有书来。

乍睹平安字,频教引满杯。新诗更封裹,明日寄城隈。

李宪噩

李宪噩

李宪噩,字怀民,以字行。号十桐,高密人。诸生。有《十桐草堂诗集》。► 243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