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赠蟠龙山洞道者

赠蟠龙山洞道者

清代 李宪噩

深洞几年住,道成休诵经。共眠看虎迹,久静觉人腥。

弟子头还白,山云色独青。世中遥望此,空复嶂如屏。

诗人李宪噩的古诗

积雨平度道中,先寄鸣九

清代 李宪噩

长途亘方倦,积雨绵未歇。滃然生湿云,望山正愁绝。

寂历荒店宿,徘徊孤驿发。已揽晓衣重,未改午风热。

阻顺稍不惊,微劳足怡悦。况与素心期,故人隔年别。

游麻衣洞将归,因雨复留,赠王颖叔兄弟

清代 李宪噩

偶来遂连夜,将别复悠悠。春雨应无限,归心自可留。

微风山叶动,孤烛草堂幽。转眼又成故,还堪几载愁。

对雨,和韦苏州

清代 李宪噩

晨兴方凄凄,永日遂淅淅。沾濡花上重,潇洒树间密。

稍急始纷喧,渐繁转寥寂。空宇难独对,幽窗易成夕。

端居复无聊,赖兹披往籍。

送林二偕刘明府之任河南

清代 李宪噩

落叶满行路,送君秋已残。长贫为客惯,渐老别乡难。

雨气岳边暝,霜天河外寒。宁知洛阳令,还解重袁安。

中秋夜寄子乔粤中

清代 李宪噩

凉宵新雨后,久坐未能眠。佳节情偏恶,当空月正圆。

独看转清汉,应去照炎天。那更伤心共,愁吟滞极边。

十月一日夜宿单子

清代 李宪噩

朔风变商律,严城夜方肃。聊以初寒时,闲就故人宿。

遽宇煖香茗,清镫照华菊。展卷俯新文,探古启陈牍。

静业忽超逸,幽绪始开触。形迹寄事外,性情免拘束。

谅知非世资,此道幸相属。

与闲云尝中泠泉水

清代 李宪噩

谁品山泉味,还推第一名。由来中泠水,偏喜注瓯清。

寺顶吴僧汲,船头越女烹。君家石门好,可忆涧南行。

送周松干游辽东

清代 李宪噩

关外独游客,风沙几日程。霜秋过燕市,边路入辽城。

荒驿逢人住,深山避虎行。平时无处士,谁重幼安名?

九日望冈楼宴集,忆故山同学

清代 李宪噩

时节会宾客,凭高怀乍宽。虽同此楼醉,未若故乡欢。

江甸日将晚,炎州风亦寒。遥思古城上,新句又传看。

送张阳扶佐庄使君幕校士河南

清代 李宪噩

富儿重安居,贫士轻远游。衣食苟不充,奔迸宁得休?

前年游稷下,将母住齐州。母卒始归葬,暂一省林邱。

本无置锥地,故乡安可留?今当涉河洛,但为妻子谋。

出门瞰春光,碧草千里愁。故人重话别,清酒持满瓯。

洛中何郁郁,龙门带伊流。圣贤生其间,遗迹应独求。

行行蹑中岳,崇高物象收。素襟谅宏达,登览旷悠悠。

使君方爱才,重士千金酬。士声嗟已靡,古道少复由。

虽不当其位,可以佐旁搜。所贵在明义,坎壈岂足忧?

岑溪书来,得悉子乔近事,并言彼中十月桃放

清代 李宪噩

季子鸣琴处,山桃几树新。霜村方爱日,花县已逢春。

自见栖南雀,还教诧北人。祗今寒食近,嫩惢未全伸。

酬子起、梦予赠砚见寄

清代 李宪噩

蕴耀君自幽,安朴予无炫。负质固云殊,寓迹稍难判。

冷韵复相谐,短章来欢眄。同心崇古华,努力惩时绚。

臭味日冥寂,招携追闲散。少嫌井庐异,尚觉形影间。

郁郁夏木深,漠漠春景换。孤兴方触笔,清梦遂投砚。

廉正义不违,磨砻神所眷。此意永相期,薄言酬缱绻。

西石

清代 李宪噩

愚性在林谷,所遇即佳赏。一石虽云孤,探索罗殊象。

答三诗客

清代 李宪噩

年长寡嗜好,身贱得优游。徂夏方绵渺,奄忽又及秋。

候虫始当阶,昏星亦复流。种豆在南野,秫稻盈西畴。

雨旸赖天时,勤劳喜岁收。得为太平民,乐兹农圃俦。

黾勉二三子,章句时见投。空言非所取,古道阻且修。

努力保冲襟,庶以名理求?匡居非碌碌,元亮何其忧。

东斋雪晓,寄近邻

清代 李宪噩

昨暮东斋雪,清吟彻夜寒。频闻洒窗急,独起捲帘看。

已合晓枝重,远连平野宽。萧条村径漫,知访筚门难。

赠别王蜀子

清代 李宪噩

不谓能相赏,得君于众稀。片言意初合,前日识犹非。

每约入山宿,新同观海归。来朝隔林谷,室望白云飞。

入桂林界,寄子乔

清代 李宪噩

山偪江路狭,逆流舟上难。行穿巨峰尽,坐喜暮天宽。

别浦黯然杳,故乡何处看?桂林犹岭外,风雨岁将残。

道旁山村

清代 李宪噩

却羡藤州道,闲闲置小村。疏林露茅屋,深竹隐柴门。

鸟路山峰转,渔梁涧水喧。宁知瘴烟地,风景逼乡园。

泊小村,寄子乔岑溪

清代 李宪噩

厓边泊舟处,犬吠有人家。披径芭蕉叶,绕村荞麦花。

夕阳依水尽,初月向山斜。遥寄空庭坐,才应放晚衙。

子起城下新斋

清代 李宪噩

县内最深处,竹斋新辟幽。闲来坐此卧,不异住林邱。

野性多孤兴,诗心善远愁。时还因玩月,独步上城楼。

李宪噩

李宪噩

李宪噩,字怀民,以字行。号十桐,高密人。诸生。有《十桐草堂诗集》。► 243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