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积雨平度道中,先寄鸣九

积雨平度道中,先寄鸣九

清代 李宪噩

长途亘方倦,积雨绵未歇。滃然生湿云,望山正愁绝。

寂历荒店宿,徘徊孤驿发。已揽晓衣重,未改午风热。

阻顺稍不惊,微劳足怡悦。况与素心期,故人隔年别。

诗人李宪噩的古诗

侄孙洵自故乡至

清代 李宪噩

万里悲乡梦,愁心不暂开。猺狼五岭外,生死一身来。

细问小儿女,频嗟荒竹梅。视余颜未改,须鬓已先摧。

阻雨地藏庵

清代 李宪噩

临海草庵小,云中三两间。偶来逢雨住,几宿共僧闲。

石气冷侵阁,树声秋满山。黄昏叩门者,知是采樵还。

寄赠刑部郎李松圃,题诗卷后

清代 李宪噩

生事在诗篇,清才更少年。拜官原应宿,探句自如仙。

野兴独寻寺,秋吟多在船。无须见标格,一卷已脩然。

雪后晚望,寄子起

清代 李宪噩

风色向林际,冷吟还水边。夕阳晴照雪,归鸟暮沈烟。

树远分高寺,山昏合冻天。仍怀北城下,镫火独萧然。

古城晚眺,兼送晛南表兄、颖叔妹丈归南山

清代 李宪噩

一片丹霞飞,回光照颜色。坐闻禾黍声,索索远秋急。

迢递何代城,危堞不复识。当时歌舞欢,但见荒草白。

感兹一长叹,佳会安可失?南山郁苍翠,烟树杳何极。

故人竟不留,空碛摇松柏。

沭阳道中

清代 李宪噩

歉岁廑行路,路旁榆柳疏。冷春过谷雨,荒店宿桑墟。

村夜少鸡犬,客餐珍菜蔬。北来谁马首?不敢问乡闾。

济南赠单公子鉊

清代 李宪噩

好是西园贵公子,天生野性自子闲。为寻贫士不骑马,拟作吟僧常住山。

半日究论惟古昔,几年投赠隔河关。趵泉秋雨明湖月,喜得连朝与往还。

单菱浦寄示《雨夜悼亡诗》,却酬此篇

清代 李宪噩

哀思无昵情,哀响无繁声。从君泛古瑟,商弦亦和平。

洞房兴初集,独夜雨易成。微微凉飙举,稍稍木叶惊。

自令寒韵远,谁见孤影清?千里感幽怨,峡猿不复鸣。

缅邈淡若遗,所贵丽以贞。昔贤垂章句,宁教伉俪轻?

孤山伯夷《碣志》待清处

清代 李宪噩

宁识待清处,云中孤庙寒。一峰临海远,千载此人难。

寂历晓风吹,霏微秋雨漫。山前名利客,日日往来看。

与颖叔宿山庙

清代 李宪噩

空廊春草深,游客到时心。日色众山暝,树声高殿阴。

迎门无道侣,共宿有栖禽。对此易成感,况君悲昔今。

寄子受三首 其二

清代 李宪噩

贵贱虽异等,名位本虚器。优伶蒙绣裳,乃与公侯类。

内蕴苟不充,浮华焉足恃?昔圣廑此念,良用笃厥志。

吾侪等斲输,聊欲鸣一艺。疾徐难共喻,甘苦常独嗜。

群歆久弗惊,众耻勉无弃。薄长时自负,朗然增气势。

持此较世荣,何由失吾意?

莱州,赠林郎故人林鸣九孙 其一

清代 李宪噩

倚杖临风思渺然,柴公堤上月娟娟。莺雏啼罢自飞去,城郭如斯悲昔年。

东园眺望书怀

清代 李宪噩

黄鸟弄清响,交交高树颠。出步交野旷,倾聆何怅然。

落日下西崦,晚凉生麦田。倚杖试长啸,屣履睇平川。

闲愁动暇日,高怀属远天。众山向夕昏,野人相与还。

临眺但无语,托值甚幽闲。岂无江海志,此乐不可捐。

道旁山村

清代 李宪噩

却羡藤州道,闲闲置小村。疏林露茅屋,深竹隐柴门。

鸟路山峰转,渔梁涧水喧。宁知瘴烟地,风景逼乡园。

山中,与颖叔闲步

清代 李宪噩

同心适携手,逍遥步野田。落日遥寒芜,疏木参远天。

披彼海边风,爱此门前山。举头看浮云,聚散皆偶然。

托处无纷扰,性情亦萧闲。努力笃静业,岂结尘中缘。

题单太守《崂山绿石》

清代 李宪噩

谁凿东崂骨,巉岩一片分。宝光曾近海,山性欲生云。

压径迷莎影,临阶合藓纹。怪来最清澈,相对有虞君。

登金山寺塔

清代 李宪噩

晓乘山巅塔,塔俯但苍雾。下界已茫然,应有造天路。

人喧识京口,树暗迷瓜步。呼吸浪吹觉,造次风引去。

咫尺海潮闻,不辨导江处。

早春病后,闲步至天风埠,坐石桥上,见南去诸山,寄山中人

清代 李宪噩

村边一闲立,仰爱春日煖。信步过东溪,行行不觉远。

遂至南埠下,小憩石桥版。积幽雪尚明,解冻流乍款。

轻飔飒林杪,余烈未全善。久坐不逢人,隔岭稍闻犬。

静中世味淡,病后众情遣。独复念旧游,南山方在眼。

十月一日夜宿单子

清代 李宪噩

朔风变商律,严城夜方肃。聊以初寒时,闲就故人宿。

遽宇煖香茗,清镫照华菊。展卷俯新文,探古启陈牍。

静业忽超逸,幽绪始开触。形迹寄事外,性情免拘束。

谅知非世资,此道幸相属。

过雨苍宋氏舅故居

清代 李宪噩

晓日苍凉远水滨,萧萧落木下秋畇。偶过旧宅频嘶马,直入空庭不见人。

压径颓垣垂野蔓,隔窗破榻积幽尘。十年回首浮云散,徙倚西风泪湿巾。

李宪噩

李宪噩

李宪噩,字怀民,以字行。号十桐,高密人。诸生。有《十桐草堂诗集》。► 243篇诗文

清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