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余自琼南括俸钱增扩园地仅寻丈许古树婆娑友人之所诃护也归理园事漫拈纪兴 其二

余自琼南括俸钱增扩园地仅寻丈许古树婆娑友人之所诃护也归理园事漫拈纪兴 其二

明代 李之世

周折算来六井强,即堪容膝也何妨。地邻南郭先生隐,世辟东墙处士藏。

懒剪荷衣抛绿沼,慵书柿叶委红霜。较量马首忙追逐,争似山斋日静长。

诗人李之世的古诗

寿母舅小川翁七十初度

明代 李之世

清时衡泌足相羊,薇省风华擅墨庄。颊映丹霞玄鹤鬓,带垂黄缬绿荷裳。

花边酒盏移棋局,驴背诗情附锦囊。昨夜红桃初绽蕊,早传春信到瑶觞。

重过回龙庵

明代 李之世

破落禅扉带叶关,频来只是爱僧閒。斋厨过午无烟火,可是多时不下山。

送王拊石赍诏万州

明代 李之世

丹诏惊传到海头,欢声雷动遍遐陬。图凝九鼎膺千历,日有重离照万州。

桂影摇波浮玉甸,槐香浥露点星邮。经游转觉家山胜,红叶如花醉好秋。

过李影九问病

明代 李之世

枕畔残编手自删,忙缘未放病身閒。暂投蛙国宜听雨,镇锁猿心不住山。

隔巷呼门惊客至,穿林乞火候僮还。行行刻竹志前径,恐我重来云掩关。

石几

明代 李之世

山中一具天然几,黄如蒸栗滑如脂。问君著此有何用,海月初生云起时。

答俞季郎见赠

明代 李之世

傅粉涂朱貌失真,须眉今始见真人。抟云欲系虚空影,谱雪能描冷艳春。

未信江河终不返,繇来薪火也非陈。骚坛近日人争骛,唯有季郎步绝尘。

春日胡南征林公毅过饮和公毅韵

明代 李之世

南中气暖春常早,正月山城已绽梅。灯市乍残莺欲懒,花朝才到雨频来。

荤辛久儗持斋断,蓬藋何缘为客开。狂兴莫愁瓶易罄,况逢邻送助馀杯。

伤逝 其三

明代 李之世

仪床虚自设,灵爽亦何之。伫立望空帏,姗姗来何迟。

謦欬如可即,长寐乃于兹。抚棺寂不闻,恸擗复逾时。

痛定还嘿嘿,咄嗟此情痴。

自省还洞中作

明代 李之世

牢落倦游归,萧然掩旧扉。藓留题处墨,荷换去时衣。

一雨秋阴淡,孤峰倒景微。晚来新水到,垂钓坐苔矶。

送念心上人游补陀

明代 李之世

洞口潮音杳霭间,凉风吹月堕梅湾。长空碧蘸琉璃净,试向云边洗钵还。

次陈命美笏斋八景 其三 槐巷风生

明代 李之世

一片凉生碧树头,微风叶叶点庭幽。炎州怪底全无暑,输与疏槐占好秋。

溪上杂题 其八

明代 李之世

底须逃俗与逃喧,拚是车尘不到门。红日睡残无一事,自盘青竹护兰荪。

庚申秋日恭陪王侍御老师往宁阳奉祭太师祠限韵

明代 李之世

千秋流韵使人思,下马城隅拜旧祠。召杜堂前歌乐只,冷风亭畔弄流飔。

山僧迓客开閒院,父老逢人话往时。樗散亦叨门下士,一杯明水荐江蓠。

圭岭策驴卷 其一

明代 李之世

山椒夐绝无人到,流水泠泠漱古苔。八十山翁不扶杖,一月骑驴来一回。

题岭上僧房 其二

明代 李之世

山僧不出山,披衲山中坐。时见车马客,累累山下过。

读朱四尊悼张孺人诗有感步韵赋呈

明代 李之世

当年彤管写悲吟,窅窅重泉信吟沈。万感难酬唯有泪,三生如晤亦同心。

疏花影澹空临镜,流水声凄不入琴。几度徘徊堪掩牍,钟情谁似使君深。

瞑投海口庵和入寺

明代 李之世

野寺半无门,老佛忘其尊。院残僧不守,流散寄他村。

我以寺为家,见佛即慰存。海天流日夜,送月复迎暾。

欲持锡杖尖,挑破黄金盆。阶树定猿守,风檐怖鸽莽。

街鼓严净夜,人语寂黄昏。剔起佛前灯,残经聊自温。

杂怀 其一

明代 李之世

羁兽走索群,离禽恋俦匹。以兹蓬藋心,钦子蕙兰质。

雄谈驱今占,高谊薄云日。何以表余衷,以胶投于漆。

再游金鱼池同胡伯连分赋

明代 李之世

言寻斗草陌,重过金鱼池。新水过生岸,轻阴半著枝。

游人多藉地,观者即移时。万绿森罗处,纤红点缀奇。

光摇银甲动,斓带锦云披。接饵来何数,亲人自不疑。

朱楼开面面,青旆映垂垂。选树张文幕,施栏护曲漪。

湘娥忻解佩,稚子屡投饴。骀荡春光媚,流连水泽嬉。

鱼真知乐否,客亦任狂为。薄暮休言去,金羁系柳丝。

食南椰面和坡翁意苡

明代 李之世

南中少霜霰,麦性不淳良。惟此南椰面,饱食胄不伤。

我亦核其性,山经早已亡。但闻产黎落,其树径丈长。

胡天有嘉植,偏厚于遐荒。始疑椰实粉,或曰捣桄榔。

登筵贶佳客,讵云俭岁粮。搜和净且滑,作饵亦馨香。

乃知膻食者,徒以饫肥肠。温冰与软玉,翠盘别有光。

李之世

李之世

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东亭人。以麟子。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举人。晚年始就琼山教谕,迁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罢归。著作极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游》、《南归》、《雪航》、《家园》、《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诸集。► 64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