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恭陪王老师谒白沙先生祠

恭陪王老师谒白沙先生祠

明代 李之世

路转丛篁一径分,遗祠肃穆俨江濆。閒云不扫苍烟合,湛露长披碧树薰。

曲坞潭清犹贮月,空阶苔古尽成文。宫墙此日堪翘首,蘋藻何人共荐芬。

诗人李之世的古诗

送容叔文读书广海

明代 李之世

春早远行迈,悠悠剑独携。山程过石岭,水渡问那西。

风景堪描画,烟花入品题。孤村读书处,古木有猿啼。

入秋无事自掩蓬庐偶然意会凭几漫书不伦不次楮尽而止得若干首 其 ...

明代 李之世

入门天地宽,出门天地窄。出不容一身,入犹有四壁。

游南华寺 其一

明代 李之世

香泉流出响淙淙,回合宁知翠几重。度过盘冈微有径,转寻洞口已无踪。

山中原亩全归寺,庄落僧徒半力农。行列溪桥还五里,遥风先送殿前钟。

再和潘孟与得九真

明代 李之世

化草曾闻是美人,今来海国作波神。不烦占验披枝得,若问灾祥数节亲。

飓母翻风吹海立,石尤噀墨搅天匀。宰官亭下年年拜,茎草真成丈六身。

闭关 其四

明代 李之世

饥与幽禽相伴食,閒随孤鹤共经行。玄关镇锁何来去,寒月寒潮几度生。

舟次潮连有怀尔昌却寄

明代 李之世

绿杨摇曳草芊芊,古渡移尊忆往年。两岸鸡声啼晓月,半空渔篴散墟烟。

经春有约平原会,雪夜无端剡曲船。满眼相思不成寄,双鱼迢递越江边。

秋园诗 其四

明代 李之世

游花点点曳花须,冷蕊垂垂缀露珠。一夜西风摇百草,轻霜凄断白蘼芜。

圭峰从祷同杨亦琳和王老师拈得蒸字十五韵

明代 李之世

大火流朱夏,炎风酿郁蒸。山农倦抱瓮,行旅暍推冰。

吁畴斋心肃,叩坛祀事仍。燔柴清霭彻,奠璧晓光升。

骑影半空度,峰文拾级登。丹书焚贝叶,仙梵奏迦陵。

遮道来童叟,飏幡引觋僧。精诚宁物备,肸蚃叶灵承。

鞭石翻玄燕,窥潭捣赤鲮。层厓染翠黛,飞溜泻渹淜。

滴滴林端润,微微爽气增。排空云作阵,缀汉雨如绳。

井邑烟光满,川原野望凭。津茎泽已遍,嘘槁道弥宏。

讵惬三农愿,还看百祉凝。

古冈八景和叶六桐明府韵 其二 紫水渔舟

明代 李之世

几树疏杨间小桃,镜波如赭映城濠。渔船个个和烟宿,烟际遥山侣戴鳌。

余自琼南括俸钱增扩园地仅寻丈许古树婆娑友人之所诃护也归理园事 ...

明代 李之世

周折算来六井强,即堪容膝也何妨。地邻南郭先生隐,世辟东墙处士藏。

懒剪荷衣抛绿沼,慵书柿叶委红霜。较量马首忙追逐,争似山斋日静长。

伤逝 其一

明代 李之世

奔湍宁驻壑,颓云岂归山。眷我室中人,一逝永无还。

结发事中闺,柔嘉静且閒。冰操亮为矢,服约志所欢。

漫云沾薄禄,与尔共岁寒。万里赴燕台,执手涕汎澜。

穷途思比翼,中道忽摧残。生平一寸心,付此七尺棺。

丈夫虽刚肠,坐感百忧攒。即事犹可了,循念始难安。

插槿

明代 李之世

此是空门不住身,到来香国作花神。墙隈篱脚多多插,看取枝头日日新。

暮抵静家

明代 李之世

高树数株茆屋静,江边小聚即静村。隔蓠犬吠人声细,冲雪客来夜打门。

官里长年无赋役,舟中几代养儿孙。鱼多米贱从君换,况有新醪盛瓦盆。

伤逝 其五

明代 李之世

悲风从何来,流响度长廊。静聆怯营魂,潜身归洞房。

兰缸犹未灭,黯淡杳无光。触物易萦绪,忧来讵有方。

残椸积埃尘,颠倒乱衣裳。针刺存箧笥,刀尺委巾箱。

高壁留遗挂,香奁卸旧妆。缄封时一觌,纡回自忖量。

弥恋知无益,弃置复难忘。

归棹 其二

明代 李之世

来路悔已远,算程归尚迟。乡心篷底月,客况镜中丝。

问我还山事,东波潮涨时。夕阳深闭巷,去扫旧茆茨。

讯何文起

明代 李之世

秋风馀几日,亭院定萧閒。竹径缘谁扫,花扃聊下关。

溪声来一派,峰色净双鬟。却忆同栖处,余今倦出山。

林里望圭峰

明代 李之世

远望遥遥只隔林,由来山色最宜深。白云不碍閒来往,才过枝头又度岑。

望湖亭候风戏用苏长公语作起句题壁 其一

明代 李之世

望湖亭下水连天,人家多住平湖边。扬州估客浮大舶,来往江湖无岁年。

醉中题壁

明代 李之世

读书破万卷,拈笔无一字。结客近三千,缓急不可恃。

闭门谢客客从呼,焚书烧笔坐虚无。饱饭三时无一事,坦腹击缶歌乌乌。

同梁叔熹中林晚眺因而话旧赋赠 其一

明代 李之世

怜君家往碧溪湾,兼有诗情溪水间。政值雨晴秋又好,却来台上望圭山。

李之世

李之世

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东亭人。以麟子。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举人。晚年始就琼山教谕,迁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罢归。著作极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游》、《南归》、《雪航》、《家园》、《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诸集。► 64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