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同刘平子晚坐溪林

同刘平子晚坐溪林

明代 李之世

园庐秋方晏,芳树晚条稀。寒灯听雨罢,淡月出林微。

暝色乍延浦,河流欲漫矶。如何此时赏,幽抱共依依。

诗人李之世的古诗

为何凝生题十九首 其十五 李米祠

明代 李之世

苦吟长吉似秋蝉,老米名颠笔不颠。墨沈精魂疑未散,冷香残烬话前缘。

营墓

明代 李之世

东郊卜隐地,今为埋玉坟。凄凉一抔土,芳草无冬春。

曾当同燕寝,岁月尚逡巡。松楸手自植,为尔表贞珉。

重泉尚虚左,旦暮谁为亲。百年鼎鼎流,嗟此暂时人。

送王拊石赍诏万州

明代 李之世

丹诏惊传到海头,欢声雷动遍遐陬。图凝九鼎膺千历,日有重离照万州。

桂影摇波浮玉甸,槐香浥露点星邮。经游转觉家山胜,红叶如花醉好秋。

旅馆书怀 其三

明代 李之世

住处当官路,转过门巷斜。借经来静院,贷米向邻家。

病眼长亲药,衰脾尚癖茶。偶逢方外士,劝我炼黄芽。

元旦词 其七

明代 李之世

巷南巷北喜匆匆,村酒村肴一般醲。笑杀东邻穷措大,瓦盘菜甲领春风。

秋日闭关 其十二

明代 李之世

衰鬓频添白,病眼不成青。秋色无聊赖,寒光满户庭。

和劝农 其五

明代 李之世

谋食有方,务本不匮。纵不逢年,勤则有冀。物岂余悭,唯力弗至。

耕凿嬉游,帝力何愧。

随笔书所见杂用坡公韵 其五

明代 李之世

土酉马上引玄幢,一队黎奴五十双。六角帽儿当铁甲,箭头落处万人降。

为梁母七帙膺旌

明代 李之世

独抱冰心一寸灰,几年清泪落灯煤。堂前鹤发垂应短,镜里蛾眉扫不开。

里巷忽惊新棹楔,门庭刚剪旧蒿莱。离鸾转入将雏奏,天露霏微洒寿杯。

端午舟中述怀

明代 李之世

凌冬辞乡邑,盛夏滞京师。戒途理舟楫,行行赴郊圻。

水宿淹宵晨,我思如渴饥。江流汩滔天,逆浪愆还期。

况及陶嘉节,怅焉念旧畿。游子自有怀,明发心不怡。

哀哀我二人,何由见容仪。揆辰双讳届,旬日乃于兹。

沿流撷芳芷,欲荐不能持。弥恨亘终天,悠悠当告谁。

怀禄既不逮,浮名空尔为。誓将理素业,馌饷耕东菑。

同诸子东浦放舟转入西林

明代 李之世

隔浦望不远,登舟行转深。谁云剩溪水,有路通西林。

山馆遮红叶,人家住绿阴。閒时亦一到,那解此幽寻。

悼女 其八

明代 李之世

闷来无处可招魂,花里寻香月里痕。茉莉满庭闻未况,水光疑晓又疑昏。

舟次小年

明代 李之世

晚泊清江思悄然,风沙石濑咽然然。客边沽酒逢残腊,雨里迎春到小年。

疏磬忽传红叶寺,荒村多住白芜烟。觉来旅况真无味,兴尽思回雪夜船。

溪色

明代 李之世

连山一片青,远近含秋色。偶同溪上过,溪痕蘸衣碧。

过粟泉访李影九不遇因为山僧草疏

明代 李之世

踏遍閒原日未曛,松房宴坐不逢君。半庭草色浮书带,满镜池光染墨云。

山鸟时能呼佛现,荷花也解沐禅芬。清泉酌罢休言去,且为檀那草愿文。

游玄妙观阅宣和碑

明代 李之世

斜阳荒陇草芊芊,遗搆犹存数尺椽。扪碣始知宋日月,览图曾忆汉山川。

莺花别领暄寒候,混沌谁司开凿权。逢著阿僧难向说,一龛灯对古堂前。

过采石吊李太白

明代 李之世

长江碧潆洄,青山莽明灭。采石流朱英,灿烂瑶台阙。

忆昔夜郎初度时,宫锦袍鲜湛羽卮。一杯浊酒一篇诗,忽然骑鲸蹑斗箕。

迩来不知千百载,但见文采照江湄。冯夷宫,鲛人窟,奔涛逆浪不能平。

万顷烟波沈海月,月沈犹可掇,水逝无还期。孤云叆叇晴天没,与尔停杯一问之。

阳乌何东升,玉兔何西驰。纵有长生药,那管鬓边丝。

贤达既寂寞,饮者谁留名。吸尽长江水,不能实瓶罂。

升沈贵贱何曾定,请看离离水上萍。险莫险兮马嵬之回湍,难莫难兮蜀道之七盘。

人情倾仄与波澜,谁将一日醉,易此供奉班。长安市上红尘满,归来沧海弄潺湲。

沈香亭,金銮殿,伊昔豪华不可见。蛾眉翠黛波盈盈,髣髴太真擎玉砚。

我来访古不胜愁,缥缈长空倚暮楼。澄波一抹飞云尽,三山点点若浮沤。

园居即影 其一

明代 李之世

小小园畦半亩馀,移来花木渐扶疏。长贫闭户不出郭,閒即带经倦带锄。

赠无树上人 其一

明代 李之世

住山凡几腊,渡海忽经年。布衲冲云破,芒难踏岭穿。

拈诗呈了义,不语悟单传。我亦同飘梗,茶香暂结缘。

溪上杂题 其十

明代 李之世

腻叶丛丛荔子湾,石梁咽处水潺潺。閒来却忆宣城句,絮絮云生叠叠山。

李之世

李之世

李之世,字长度,号鹤汀。新会东亭人。以麟子。明神宗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举人。晚年始就琼山教谕,迁池州府推官。未几移疾罢归。著作极多,有《圭山副藏》、《剩山水房漫稿》、及《北游》、《南归》、《雪航》、《家园》、《泡庵》、《朱崖》、《息庵》、《水竹洞》、《不住庵》诸集。► 64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