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累日气候差暖梅花辄已弄色聊课童仆芟削培灌以助其发戏成小诗三首 其三

累日气候差暖梅花辄已弄色聊课童仆芟削培灌以助其发戏成小诗三首 其三

宋代 李之仪

花是主人身是客,更欲花前罗酒食。花应笑我强相亲,毕竟人花谁是得。

金樽到手我自醉,道人何妨且观色。三界观来即是空,醉里宁知渐游北。

等为圆镜随身现,认着分明却虚掷。持此问花花不答,嗟我与君徒入域。

不如收却閒眼坐,万境纷纷在披坼。

一番风雨便纷飞,念垢情尘漫磨拭。今年春尽有明年,花落花开几今昔。

诗人李之仪的古诗

书俞秀老诗卷后

宋代 李之仪

荆公宾客晚多奇,休叹穰侯见事迟。雨过半山初睡足,何如蚊力负山时。

柏台自述四首 其四

宋代 李之仪

熬熬内火战骄阳,鹤唳风声便着忙。波浪翻天谁与渡,却应甘井是慈航。

又次庄居见贻佳什

宋代 李之仪

茫茫巨浸托船归,风不充帆气易衰。犹喜岁寒逢逆旅,不将人事异当时。

从他老去知何用,由是终焉岂自遗。独有东阡南陌意,莫辞扶杖数相期。

灵源禅师真赞

宋代 李之仪

滔滔汩汩,莫知其出。汪汪洋洋,随圆随方。故八万四千偈不离于当处,而五千四十八卷皆作戏于逢场。

山谷老人所以强名之而无愧,姑溪居士又从而雪上加霜。

咄,只这便是灵源叟,何须更上炤默堂。

减字木兰花(得金陵报,喜甚,从赵景修借酒)

宋代 李之仪

揉花催柳。一夜阴风几破牖。平晓无云。依旧光明一片春。
掀衣起走。欲助喜欢须是酒。惆怅空樽。拟就王孙借十分。

次韵赠答洪觉范五首 其三

宋代 李之仪

问舍求田底事,乘流遇坎方时。且向忙中作茧,敢从作者论诗。

更漏子(借陈君俞韵)

宋代 李之仪

暑方烦,人似愠。怅望林泉幽峻。情会处,景偏表。心清闻妙香。
宝幢低,金锁碎。竹影桐阴窗外。新事旧,旧愁新。空嗟不见人。

过玩鞭

宋代 李之仪

姑熟溪头近请违,玩鞭亭上再相期。留连话旧忘尘虑,把盏枰棋得自怡。

寄西庄梅道者

宋代 李之仪

因缘时节本相期,只恐蹉跎醉似泥。洗尽从前留意处,何忧金臂不提携。

次韵陈致君题朱砂汤

宋代 李之仪

造化工夫岂偶然,一池如沸自澄鲜。论功但可资沐浴,有理不须深究研。

流落未妨供净社,升沉何用较温泉。更宜场稼犹能就,凡占馀波尽美田。

宋代 李之仪

君不见东林木鱼催万指,巾钵纷纷似流水。银丝百遍连夜具,大解行齑如酒醴。

又不见亲贤宅中午睡足,花簇春羔衒红绿。一窝随首发犹粗,妖冶均调笑相续。

他日何人参智海,研乳磨姜捣椒薤。便觉庐山落眼中,谁为穷边辄相会。

往还断绝惟缄默,暂远荤膻味薝卜。亲贤胜事不可寻,且向个中求一则。

彦本邻庄有欲售其所舍之屋者

宋代 李之仪

求田问舍太迟生,栋宇才逢眼便明。凭仗经营须占早,连墙祇恐负柴荆。

雨中花令·休把身心撋就

宋代 李之仪

休把身心撋就。著便醉人如酒。富贵功名虽有味,毕竟因谁守。看取刀头切藕。厚薄都随他手。趁取日中归去好,□莫待、黄昏後。

读渊明诗效其体十首 其一

宋代 李之仪

岁月忽云徂,人事只如此。胡不及此时,斗酒劳邻里。

有田半荒芜,有屋亦倾圮。强颜宾客后,毕竟如何尔。

学书十绝 其十

宋代 李之仪

心非可见舌能陈,随语成章自有神。用作功名终底事,区区雕琢定痴人。

祈泽寺龙池

宋代 李之仪

池方一寻深寸许,泉脉涓涓萦砌台。闻道旱天能作雨,定应变化自何来。

谢傅子渊惠齑醋

宋代 李之仪

一罂潋滟香馥郁,刻意传来敌珠玉。画屏当袢世俗珍,独喜小甲随宜粟。

老翁病起疏匕箸,顿觉加餐不劳祝。喜舆颇讶并日食,庖有力疲忧断续。

舌根有相未须遮,定应双笋没春芽。只愁此法不能录,归去寻思空自嗟。

天酥辟易醍醐酽,且从乐处为生涯。他人若问真消息,请向原州觅傅家。

次韵圣源无求兼怀元章

宋代 李之仪

羡门不见见安期,流水高山独我知。门径踏穿行复尔,灵丹救活信能奇。

换虽得辨才三纸,借恐终还是两痴。不用艰难成发冢,红楼亲共赋烹葵。

次韵东坡梅花十绝 其一

宋代 李之仪

谁人月下奏云和,一夜繁枝向北多。长笛未须论旧恨,且留幽思待阴何。

次韵见寄 其一

宋代 李之仪

矩不成方圆不规,倦途谁与相多仪。门深不拟睡教熟,舌强犹防语或知。

无事且寻黄面老,关心休问碧云姿。此身未必终如此,长日犹吟十首诗。

李之仪

李之仪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695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