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柏台自述四首 其三

柏台自述四首 其三

宋代 李之仪

一梦扬州似隔生,轻舟未往但贪程。莫年觳觫儿童念,风物依稀愧此情。

诗人李之仪的古诗

离宣城

宋代 李之仪

倦客登舟际,江城欲暮时。恨长山自远,心速棹归迟。

村市明鱼火,严城起鼓鼙。诗成真有助,新月上天涯。

寄赵仰之

宋代 李之仪

倾盖逢君亦偶然,埙篪今日似当年。仙风宛是金华旧,诗句分明历水传。

故国江山聊徙倚,深灯歌笑屡迁延。相思果许重相见,豫约严装报此缘。

偶题六绝 其五

宋代 李之仪

不觉六月初八日,还是去年瓜熟时。鞭藉竟谁能致曲,定自昭昭终可期。

傅子昌归兴州

宋代 李之仪

嘉陵江水接天流,州据江流最上游。忆昔练衣随跋马,而最白发任虚舟。

庆门誉望闻来久,塞路殷勤得暂酬。见说明朝却西去,长亭挥手恨无由。

绝句七首 其五

宋代 李之仪

程氏园当尺五天,千金争赏并朱栏。莫因今日家家有,便与常时两样看。

路西田舍示虞孙小诗二十四首 其二十二

宋代 李之仪

坐啸宣城迹已赊,青山今日属寒家。多情宾客门如市,不独风流解染花。

路西田舍示虞孙小诗二十四首 其八

宋代 李之仪

须知官职为他人,老去何妨可问津。宾客欢娱童仆饱,到头活计定谁亲。

明日阻雪不得行盖冬至前一日也

宋代 李之仪

才冬即欲雪,酝酿非不久。旅馆黄昏风,半夜忽如昼。

天公时谑戏,不在我先后。儿心见期心,咫尺弗得就。

密洒良未已,兀坐几忍灸。遂令相逢心,感慨若奔辏。

红炉惨无光,短气犹发馏。况兹严报本,供卫何所售。

风威果能神,排斥勿宿留。非独寸草荣,万里同锦绣。

浣溪沙(和人喜雨)

宋代 李之仪

龟坼沟塍压堤。三农终日望云霓。一番甘雨报佳时。
闻道醉乡新占断,更开诗社互排巇。此时空恨隔云泥。

减字木兰花(得金陵报,喜甚,从赵景修借酒)

宋代 李之仪

揉花催柳。一夜阴风几破牖。平晓无云。依旧光明一片春。
掀衣起走。欲助喜欢须是酒。惆怅空樽。拟就王孙借十分。

题朱砂汤

宋代 李之仪

忆同德曜涉歊蒸,欲濯汤池竟辍行。憔悴独来琴瑟变,满怀谁识泪纵横。

题柳氏园

宋代 李之仪

昔年车马绕芳丛,倒尽金缸卧醉红。可惜秾华俱扫地,兔葵燕麦自春风。

晚步汴堤始见春色次夜与蔡君

宋代 李之仪

昨日行河堤,柳色绿如埽。只疑晚烟罩寒林,细看始知春已到。

春来本不与我期,病中蹉却春来时。尘埃雨过风不起,但见红紫咄咄陵高枝。

年年见春随分喜,今年见春略无意。泊然相遇等幻化,况是客愁如梦里。

前年随春入都门,去年探春海上村。今年作客还到此,万里漂浮谁与论。

故人邂逅罗酒樽,白发相逢情更亲。身世崎岖有底急,终日裂脐如归云。

倚门几夜环连梦,勃窣稚子行逡巡。扁舟早晚东南奔,车马纷纷愁杀人。

次韵见问

宋代 李之仪

东西南北为谁忙,蔡泽噤吟旧笑唐。路断不妨频打睡,心清何必更烧香。

寻思有似黄州味,潦倒休嗟白发郎。近免竹筒拘月费,主人时亦破悭囊。

学书十绝 其七

宋代 李之仪

大人相好一百种,几劫修来得到今。不独普贤能演说,淘沙个个得精金。

和答友人二首 其二

宋代 李之仪

春来自多雨,行处只逢山。赋分皆可乐,贪生常不閒。

人归挑菜处,鸟语落梅间。翻恨新增酒,何从解醉颜。

清平乐(听杨姝琴)

宋代 李之仪

殷勤仙友。劝我千年酒。一曲履霜谁与奏。邂逅麻姑妙手。
坐来休叹尘劳。相逢难似今朝。不待亲移玉指,自然痒处都消。

江神子·今宵莫惜醉颜红

宋代 李之仪

今宵莫惜醉颜红,
十分中,
且从容。
须信欢情,
回首似旋风。
从落天涯头白也,
难得是,
再相逢。

十年南北感征鸿,
恨应同,
苦重重。
休把愁怀,
容易便书空。
只有琴樽堪寄老,
除此外,
尽蒿蓬。

路西田舍示虞孙小诗二十四首 其十

宋代 李之仪

鹅儿成队草成茵,来往驯鸦喜趁人。却恐城中无此况,莫辞辛苦且逡巡。

邯郸丛台

宋代 李之仪

禾黍离离露一丘,淡烟轻霭夕阳秋。微基西枕邯山尽,往事东随漳水流。

御辇金车何处去,閒花野草几时休。可怜全赵繁华地,留作行人万古愁。

李之仪

李之仪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695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