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朱希仲设榻温密与真

朱希仲设榻温密与真

宋代 李之仪

居士留我宿,虚堂照一灯。如逢永平梦,仍对竹兰僧。

彷佛三无愠,间关百不能。平明失檐溜,欢喜话金陵。

诗人李之仪的古诗

初夜有雨意欲晓风大作

宋代 李之仪

昨夜雪深疑有雨,五更还作扫云风。我于此地虽无责,伤时失事心则同。

起来怅望一吁歔,又觉烈日侵阶红。隔墙鼓吹去何许,入户哀怨号无踪。

寻花恋蕊尔自乐,啼夫哭子情无穷。平生感慨垂老别,异时独与新丰翁。

迩来眼力不解事,彷佛推堕此境中。天公岂肯违一物,尔且莫叹杼柚空。

无心致祷祷必应,会见一雨半年丰。

庄居值雨偶得十诗示秦处度 其八

宋代 李之仪

不返故乡义,何妨陆子居。昔游既有约,是岂人所图。

我尝邀此卜,蹭蹬不自如。凭将一掬泪,聊寄夜台书。

次韵梅花 其一

宋代 李之仪

送腊迎春亦是常,独高梅蕊报年芳。风来彷佛逢荀令,月报分明见寿阳。

开遍漫誇千种韵,天然别是一般香。从今漏泄东君意,直到霜前菊蕊黄。

食牛炙

宋代 李之仪

西来谁为炙牛心,惜事拘文不心寻。岂谓邻邦无百里,骤令馋口得千金。

登台未论前人比,扪腹翻惊用思深。从此耒阳休吊古,便思白酒与同斟。

再过李钦之宅忆希武

宋代 李之仪

客窗孤被探深寒,一梦从来已六年。独有可人无复见,尊前旋笑尚依然。

偶题六绝 其五

宋代 李之仪

不觉六月初八日,还是去年瓜熟时。鞭藉竟谁能致曲,定自昭昭终可期。

次韵病起

宋代 李之仪

天时人事不相寻,遽食蒸豚废古吟。谁感亲颜前约短,常知圣日后缘深。

风云亹亹天边路,霜露愔愔壁上琴。我亦临风频拭目,看悬金印到山林。

子瞻参寥太虚同游惠山用王武陵窦郡朱宿三诗韵各有所赋参寥录以相 ...

宋代 李之仪

三子骨已朽,来者非一人。箫声起孤凤,抑按皆清新。

松阴贮老月,藓晕涵苍磷。崎岖固有属,千载无纤尘。

物物吾已矣,今昔是可均。何当事一廛,顾水终为邻。

和子椿七夕

宋代 李之仪

何用封侯曲似钩,且将肤寸等岑楼。佳时未用倾河鼓,爽气先期胜蓐收。

月影正迷千古恨,雨声还助五更愁。王孙赏咏元无敌,又见诗中第一流。

书俞秀老诗卷后

宋代 李之仪

荆公宾客晚多奇,休叹穰侯见事迟。雨过半山初睡足,何如蚊力负山时。

谒钱公振李与几

宋代 李之仪

软火明窗一炷香,岁交时节夜来霜。须知钱李饶风味,却愧巴歌污锦囊。

清平乐(再和)

宋代 李之仪

当时命友。曾借邻家酒。旧曲不知何处奏。梦断空思纤手。
却应去路非遥。今朝还有明朝。谩道人能化石,须知石被人消。

范倅置酒雨花台

宋代 李之仪

流传胜致有无间,投老方能一倚栏。千里江山来极目,万家烟雨锁初寒。

奸雄几许埋蓁莽,笑语何妨拥蕙兰。便觉寸阴真可惜,须将酒户为君宽。

罢官后稍谢宾客十绝 其八

宋代 李之仪

十仞惊湍拂面寒,恐人如在百胜竿。飞云舞鹤形容处,英爽端疑共此看。

端午 其一

宋代 李之仪

綵丝百缕纫为佩,艾叶千窠结作人。散诞何妨儿女戏,漂流不觉岁时新。

清歌尚记书裙带,旧恨安能吊放臣。角黍粉团矜节物,一樽聊与寄逡巡。

和友人见寄三首 其一

宋代 李之仪

明月平时敢自因,特高兰玉信吾人。便从缑岭如无愧,更许毗耶约问津。

每见似醺千日酒,不言常备四时春。妙云岂独南游契,又喜钟山近得邻。

蝶恋花(席上代人送客,因载其语)

宋代 李之仪

帘外飞花湖上语。不恨花飞,只恨人难只。多谢雨来留得只。看看却恐晴催去。
寸寸离肠须会取。今日宁宁,明日从谁诉。怎得此身如去路。迢迢长在君行处。

青玉案(用贺方回韵,有所祷而作)

宋代 李之仪

小篷又泛曾行路。这身世、如何去。去了还来知几度。多情山色,有情江水,笑我归无处。
夕阳杳杳还催暮。练净空吟谢郎句。试祷波神应见许。帆开风转,事谐心遂,直到明年雨。

送芝老

宋代 李之仪

江头春色已可掬,风雨恼人常不足。笔刀俱来纸上春,墙常落红争蔌蔌。

忽然别我下庐山,莲社风流指顾间。为我寄声陶五柳,少留佳处共追攀。

正上人求书

宋代 李之仪

火灭窗晴冷似冰,随时活计自脩行。客来若问真消息,只有观音自證明。

李之仪

李之仪

李之仪(103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庆云县)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 695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