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重阳后一日集黄景瞻咏柱堂订初冬西村探梅

重阳后一日集黄景瞻咏柱堂订初冬西村探梅

明代 梁以壮

昨朝雨阻龙山兴,还订西村踏兴同。入冷画图云始淡,寻春消息梦先通。

半生乐事閒园外,一片幽心野水东。不用抚琴聊寄意,美人将在月明中。

诗人梁以壮的古诗

閒居 其十九

明代 梁以壮

文字皆无用,趋时自觉疏。此心人未解,幽事独何如。

偶得天官册,看星静夜初。蛮童催酒熟,酣卧石阶虚。

易秋河自楚归又往端州作送

明代 梁以壮

六年一见韩山外,一别韩山又六年。浮世即教如好梦,故人能有几离筵。

我曾苦句投罗水,君返枯藤破岳烟。莫漫端州仍滞迹,珠江吟泛木兰船。

寄怀申岘山协领

明代 梁以壮

绥江归十日,未过戟门深。以我秋葭抱,思君明月心。

郊居仍读易,城隔不闻琴。懒癖知能恕,蛮笺又至今。

都中对白菊

明代 梁以壮

漫许心情与众同,懒将颜色斗同红。即来王国繁华地,不损山林雅淡风。

入世似于谁寡合,媚人争笑汝难工。淩霜玉屑盟知己,一种清香岁晚中。

吊杜工部墓

明代 梁以壮

漫漫夜色影吟孤,酒破愁城不可无。薄宦飘零空白首,一生遭乱在穷途。

当沉大雅风将变,独继离骚血易枯。曾吊青莲汝知己,楚烟吴月接江湖。

寄二弟以任

明代 梁以壮

一年老父不曾葬,魂魄荒凉恐易惊。看雨省风全仗弟,逐萍依荇愧为兄。

白鹅未换留先泽,黄绢将残续旧成。共有七儿在家懒,步趋须汝引他行。

上九峰泷

明代 梁以壮

水声高似雨,日断几回魂。船向半空立,烟盘群鬼喧。

浮生馀病骨,愁绪起秋原。履险韩祠在,忠诚不易言。

海幢寺舍利塔歌

明代 梁以壮

杨孚故庐洛阳雪,松枝即是琼瑶树。杨孚一去千百年,杨孚祠屋自朝暮。

祠屋高在秀山阳,秀山巍巍不易赴。河南本是杨孚名,杨孚第宅是其故。

第宅今变为僧居,僧居从来僧不悟。山林百亩佛殿开,中立一塔说幻寓。

塔上佛像中佛骨,骨名金沙亦无数。金沙死骨能利人,活佛当时能普护。

普护外国不得知,中国有神亦屡屡。杨孚生前世称贤,死后庙貌亦静素。

岂力不若佛力大,圣贤博施事难措。虚无佛法那可窥,世事浮沉不相顾。

僧家寂寞要久长,白石泠泠结牢固。白石出在端州旁,气抱星岩夜光注。

七层灯影玉一围,上逼诸天下凝冱。利己利人僧不言,日掩禅关但挥麈。

有时放生倚石塔,白石玲珑通鸟语。群鸟向塔塔欲动,似知不知如欲诉。

何如深潭一白鹅,或起或伏自风雨。

菊栽

明代 梁以壮

去秋开后落,微绿见新根。物类已如此,天心何用言。

露深连夜润,雨细一春温。渐次能分种,江烟度柳轩。

慈元殿题壁

明代 梁以壮

何曾绝岛辟荆榛,无地为宫避战尘。倾覆爱存惟太后,流离仁有独三臣。

勤王诸路烽烟断,入寇孤军海上陈。泣血此时飞不散,化鹃啼恨汴杭春。

烟筒

明代 梁以壮

岂尽投时好,烟筒亦所需。吹嘘全入世,持握半分奴。

不律何轻重,为云在有无。平生一相见,惟尔易相娱。

海菭

明代 梁以壮

青菭有馀绪,浮海独缠绵。日出能含影,龙归得抱涎。

秪当生水国,不欲到人烟。若使克彝鼎,山珍无此鲜。

马子千招饮

明代 梁以壮

正想与君饮,君招岂偶然。北门戎马地,陋巷箪瓢贤。

添酒呼儿入,看诗就烛边。客中难得此,又到二更天。

山笛

明代 梁以壮

虫响忽若失,鸣鸣四嶂开。冷云高不动,幽壑众相哀。

往事隋宫柳,伤心汉苑梅。那知衰谢意,都在曲中来。

吊祢正平墓

明代 梁以壮

婴母洲边日未昏,草寒应是立孤魂。词华一代人争妒,天性当时尔独存。

如鬼阿瞒偏忍辱,似神黄祖不能恩。奸雄亦在秋烟外,为击渔阳起暮猿。

刘白亭求荐馆旗下诗以语之

明代 梁以壮

文章无力慰妻儿,何莫调兮入一旗。纵使未能通宦籍,不须还乞作人师。

穷搜万物神为怒,痛哭千秋世亦疑。收拾聪明学痴拙,从来愚福老方知。

閒居 其二十

明代 梁以壮

省累惟甘拙,添欢或益狂。看山契樵牧,酌酒向林塘。

鸟亦能歌舞,花仍解赠将。蹉跎期寿补,天与水云乡。

端阳

明代 梁以壮

端阳归且好,恰有卖文钱。杨柳边沽酒,离支下放船。

细风渔浦晚,疏雨汨罗天。才是人间妒,当空哭古贤。

山札

明代 梁以壮

一片能怀袖,三年又至今。岚开书鸟迹,谷冷吐兰心。

月色照梁寂,松花落径深。拾遗无李渤,相约过幽林。

上元夕擘柑

明代 梁以壮

美人出怀袖,传我一柑归。指上春痕脆,灯边香雾飞。

近知垂老得,能集幼孙围。萍实何年事,空劳感物微。

梁以壮

梁以壮

梁以壮(一六○七─?),字又深,号芙汀居士。番禺人。以壮祖在明朝历有宦声,夙有家学。以壮年十一负文字之名,弱冠即有著述,后曾出岭游历。著有全集二十六卷,《兰扃前集》为其另行编选。► 181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