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江山卧游图

题江山卧游图

明代 林弼

投老归来已倦游,崎岖窈窕旧林丘。画图多谢沧浪客,卧看潇湘一幅秋。

诗人林弼的古诗

珥江驿口占八首 其三

明代 林弼

小卒横挑丈二殳,褒衣长帽似臞儒。当街一喝人争避,如此威狞更有无。

题朱孟辨临文与可墨竹

明代 林弼

胸中千亩老陵州,用写西风一树秋。咄咄逼人青琐客,时来泚笔凤池头。

题杂画九首 其二 犬

明代 林弼

乳犬垂头傍竹门,低回似恋主公恩。中宵莫学篱边吠,风满山花月满村。

桃花洋

明代 林弼

溪上桃花秦隐居,桃花海上意居如。放舟定有迷津客,跃浪应无点额鱼。

紫鳜春肥风暖处,红潮晚涨雨晴初。咏诗无限苍茫兴,十丈云帆切太虚。

獠处隘

明代 林弼

山行已厌倦,况复多扼塞。日南僻远地,实藉此为国。

暑雨溪谷盈,深树崖崦窄。断虹收晚照,百里带暝色。

獠人瞻使轺,方舟齐众力。为言前朝初,此地交兵革。

至今空山中,鬼哭阴雨夕。所愿职贡修,吾侬甘服役。

四禽词奉答顾孟仁 其四 鸿雁

明代 林弼

嗷嗷鸿雁肃肃飞,秋风南征春飞归。分行已深兄弟念,哀鸣复重民生悲。

吴江水深楚云断,美人银筝动清怨。忍将尺素寄远游,万里遥天寸心乱。

西风冷入芦花秋,稻粱晚岁难为谋。潇湘秖今多旅客,有声莫度岳阳楼。

摵树亭辞

明代 林弼

袅袅兮秋摵,树摵摵兮声未终。摵之声兮在耳,子之思兮曷穷。

松楸凄兮霜露下,亲不见兮愁予。三釜贵兮谁为荣,抱兹痛兮终古。

彭之坡兮何长,彭之亭兮树荒。荒播兹摵兮千载,庶锡类兮不忘。

丁酉九日次徐梅所知司座主韵

明代 林弼

四时清景惟秋九,斗酒何妨诗百首。苍苍白露满蒹葭,淅淅凉风动榆柳。

一年佳景惟重九,晋代风流谁踵后。野萸垂紫映华簪,篱菊开黄出丰蔀。

归田未许游宦人,登山喜得论文友。季鹰江上足莼羹,陶令山中有松酒。

人生自古贵适意,尘世于今几开口。劝君西风一百觞,祝君南山千万寿。

丈夫气岸在云霄,为我胸怀洗堆阜。

丁酉元旦 其二

明代 林弼

斗杓入夜指东寅,雨脚凌晨洒瘴尘。北阙天高先见日,南州地煖早知春。

独怜丹屿思归客,曾是琼林锡宴人。江海此身强健在,何妨鱼鸟日相亲。

赋得采石送子昭归金溪

明代 林弼

江干舣兰棹,言登采石山。上有蛾眉亭,下有千丈湾。

偏怀谪仙人,昔游水云间。玉堂不可留,翩然御风还。

君今勇辞归,于焉越河关。呼酒一酹之,陈迹重跻攀。

云林郁嵯峨,金川澹潺湲。去去甘弃置,逍遥乐馀閒。

题梅雀图

明代 林弼

一树寒梅花的的,两三冻雀羽离离。上林鳷鹊春如海,谁为东风借一枝。

傅子敬之浙西宪副

明代 林弼

圣朝司宪重才华,况复三吴近帝家。右掖清风生桂树,西湖新雪到梅花。

府中此日逢联璧,天上何年共泛槎。具庆高堂多喜气,绣衣綵服照晴霞。

答越僧津断桥

明代 林弼

礼遍名山未肯回,乘芦又度柳江来。烟霞直欲穷幽趣,梁栋从教弃散材。

诗骨寒林千岁鹤,道心流水一枝梅。凭师问讯维摩病,飞锡行应上五台。

赠少林寺松亭长老

明代 林弼

少林禅伯旧松亭,闻说巢云个个青。一榻秋声风度岭,半空凉影月临扃。

雨花飞处苍龙蛰,贝叶翻时白鹤惊。何日从师游胜境,共餐玉粒驻长龄。

清江小隐图为赵希贡题

明代 林弼

爱汝清江小隐居,波光云影满庭除。风帘野店客呼酒,雨棹轻舟人打鱼。

无数青山秋树外,一行白雁暮霞初。看图便拟投簪去,借取閒窗读旧书。

题杂画九首 其七 鹦鹉

明代 林弼

陇头春树拂云红,学语声娇弄晚风。上国秖今辞远贡,莫愁彩羽闭雕笼。

夜梦亡友林伯永有风宪之除觉而赋此

明代 林弼

青袍白面旧参军,风宪新除死后闻。清梦觉来清泪集,屋梁落月白纷纷。

赠碧溪道士

明代 林弼

金华洞中牧牛仙,叱石飞去三千年。却骑白鹤下人世,溪云山月相留连。

青蛇三尺滑秋水,白日风雷生袖里。绿章扣额笺天公,铁檄役兵驱旱鬼。

南州三月土烟生,坐见春野无馀青。都将精意干元气,要使憔悴回欣荣。

我闻神仙足官府,苍生苏息无辛苦。愿师掷剑碧空中,大沛江淮洗兵雨。

送卢仲睿之会宁主簿

明代 林弼

陇树青青河水黄,独骑官马入秦疆。七千里外思亲舍,五色云中望帝乡。

沙草枯时收黑黍,地蕉香处煮黄羊。讼庭事简边尘息,竹屋看书对日长。

别章仲明用前韵

明代 林弼

此日清游云洞南,明朝远别鹤山岩。汀洲水落雁初下,海国秋深燕尚喃。

驿路风烟连细柳,酒家篱落隔青杉。薇垣好展神仙步,莫遣缁尘上客衫。

林弼

林弼

林弼,(约公元一三六o年前后在世)一名唐臣,字元凯,龙溪人。元至正戊子年(至正八年,1348)进士,先为漳州路知事。明初以儒士修礼乐书,授吏部主事,后任登州(今山东烟台牟平)知府。► 253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