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闻金大参久不视事诗以奉讯四首 其二

闻金大参久不视事诗以奉讯四首 其二

明代 林大春

从来骨鲠冠清班,吾道无因自楚还。见说乡闾须表正,徵书谁遣到家山。

诗人林大春的古诗

北平同纪使君谒夷齐庙于孤竹故墟

明代 林大春

天造商周际,兴亡代有人。后车号尚父,叩马称逸民。

尚父或可继,逸民孰与邻。让国事微细,饿死归其真。

岂知身后名,高风激千春。附骥非所料,善报讵所论。

孟子尊古圣,孔门曰求仁。嗟哉圣贤心,今古难拟伦。

如彼登华岳,诸山空嶙峋。又如泛沧海,百流非通津。

予生百世下,上驰千载神。故里询遗庙,夙心仰后尘。

看山见薇蕨,随马入荆榛。城郭犹殷旧,清朝祀典新。

使君以时至,先后俱称循。有玺始建白,继今名公巡。

雅怀节所尚,继治道须因。馀韵兹仍在,移风意更勤。

行看懦顽起,坐令习尚淳。峨峨商公文,金石罗秋旻。

会须载名笔,重此勒贞珉。

再用前韵和樊督学二首 其二

明代 林大春

彤庭相望蓟门秋,翠节相逢古粤州。去国虞卿书自著,忧时贾傅泪长流。

殷勤把赠千金剑,浩荡心随万斛舟。却恨诗成人已远,濠梁谁拟续重游。

秋日漫游名山得友人曾中丞赵少宰书自南北至四首 其四

明代 林大春

有弟抱奇千里去,立谈浑是骨肉亲。可怜赋就时难遇,空负岩廊荐引人。

题东篱晚节便面

明代 林大春

风标秋始见,霜节晚踰奇。裛露陶生醉,餐英楚客悲。

松篁原比德,桃李漫多姿。岁岁重阳会,知心欲待谁。

题明府清渠宗兄别业

明代 林大春

柴桑昔载追游地,此日渊明酒兴豪。松菊犹存三径老,琴书在御一堂高。

池窥晓月鱼龙窟,竹覆秋云翡翠巢。莫道东山非大隐,时闻北海寄风骚。

凤渚薛生以岁暮来访季弟于山斋因留信宿别去诗以赠之

明代 林大春

孤山玉蕊破晴芬,家弟朝朝苦忆君。说到便怜书似雪,重来空有赋凌云。

幽斋夜语山灵动,曲水春临海色分。忽别雁行归凤渚,徒劳牛斗望龙文。

九日至罗浮偕同游历览诸胜欣然会心漫有短述留题石壁以纪岁月四首 ...

明代 林大春

九日登临愿不虚,问谁曾此谒仙居。皆云太守二千石,更有游人岁百馀。

入地铜龙向天阙,腾空锦雀下庭除。荒碑梵宇多题字,不见当年御简书。

送人之梧州

明代 林大春

曾随幕府典兵符,郡国犹藏汉版图。此去若过泷水上,逢人应说旧苍梧。

早朝即事

明代 林大春

秋风夜度银河绕,瑞色朝连金殿开。圣主凝旒垂日照,群工拖玉拥云来。

千年卜历同周鼎,万里论功轶汉台。忽报渥洼天马至,更看重译越裳回。

东归过赣州辱施徐二岭北邀游望江楼偶成二绝 其二

明代 林大春

长江东去意何如,醉倚江楼问太虚。百折从来回不住,乾坤到处即吾庐。

便面二首 其一

明代 林大春

古人重一物,可托千金交。虽云草木微,比德称琼瑶。

次韵酬郑使君兼以奉招二首 其二

明代 林大春

尺牍劳相讯,新诗老自娱。忘年惟我共,清梦或时俱。

天暖墨池草,人间笔阵图。使君倘乘兴,还为市清酤。

山居漫兴四首 其二

明代 林大春

松阴坐久自生凉,桐叶初飘秋兴长。但觉微吟惊地籁,何如挥汗度羊肠。

入楚忆舍弟

明代 林大春

雾重峰高花气悲,风烟处处总愁思。天低野馆游秦梦,月落江楼入楚时。

海内交游空满眼,山中松桂忆连枝。池塘此日仍春草,长夏无妨同赋迟。

山东旅行即事四首 其四

明代 林大春

倾盆三月水连天,沃野全归乱草边。为问城齐仲山甫,可能一辟汶阳田。

送张少府奉诏待次公车二首 其一

明代 林大春

五岭年来方息战,一官何事苦更移。鸾凰本是飞腾物,飞去应栖梧树枝。

吴生光卿斋为风雨所破旋葺成之予过见壁上多有题咏因走笔赋此以赠

明代 林大春

清斋四壁金风起,雅调高朋玉露收。烂漫珠玑山鬼泣,淋漓翰墨海天愁。

斗间龙隐张华剑,屋里貂寒季子裘。不见洛阳年少客,立谈挥涕动宸旒。

寄刘少卿小鲁

明代 林大春

忆昔东游探禹穴,清卿信息来公车。沧波自逐轻鸥去,碧海从教尺鲤疏。

春雨荷锄栽玉术,秋花欹枕集方书。谁知未厌烟霞癖,犹向怀人问子虚。

自梧溯江上桂林与庄大参联舟夜话慨然有怀京洛之旧时嘉靖乙丑至前 ...

明代 林大春

梧江桂岭天南尽,江上联舟夜语馀。镇日蛮烟青兕出,孤灯瘴雨白鸿疏。

寒开吏部床头酒,閒傍中郎枕上书。忽忆旧游同舍客,年年端拱拜宸居。

题岩石号意

明代 林大春

岩居应不羡时名,笑倚玫瑰物外情。兴在竹林因小阮,人传杜句识徐卿。

孤峰半插秋云白,邃谷平临夜月清。已种千头饶橘乐,定栽三树看槐生。

林大春

林大春

(1523—1588)明广东潮阳人,字邦阳,一字井丹。嘉靖二十九年进士。授行人,累官浙江提学副使,致高拱私党于法,为言官论劾,罢官。有《井丹集》。► 410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